APP下载

基于网络计量学的《数学教育学报》1992—2013年高被引论文分析

2014-05-20

数学教育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育学学报论文

陈 勤



基于网络计量学的《数学教育学报》1992—2013年高被引论文分析

陈 勤

(三峡大学 科技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数学教育学报》是国内数学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基于网络计量学,以CNKI数据库为信息源,统计分析了《学报》1992—2013年22年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从被引概况、时间分布、机构分布、区域分布和热点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学报》高被引论文的发展规律及特点,为《学报》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数学教育学报》;高被引论文;网络计量学

1 引 言

对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已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科学评价的热点和重点.论文的被引用频次是指论文自公开发表以来被其它论文引用的次数,高被引论文则是指被引用频次相对较高、被引用的周期相对较长的学术论文.对期刊而言,高被引论文是期刊高质量高水平的主要贡献者,构成高质量高水平期刊的核心内容,通过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可以揭示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1].而学术影响力越高,学科就越容易获得科研基金的支持,在发展中就越有可能生产出更多的优秀论文,有能力持久保持该学科的核心地位[2],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正因如此,以高被引论文作为科研水平评价标准已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数学教育学报》1987年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下开始筹备,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由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概率论研究的先驱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担任主编.自1992年创刊以来,《学报》走过了22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成为国内数学教育领域最高层次的学术期刊,其刊发的代表国内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最高研究水平的论文在学术界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连续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数学评论》(MR)等数据库.近年来,围绕《学报》的研究已经越来越系统和深入[4~9],但针对《学报》高被引论文的专题研究却并不多见.有鉴于此,研究者采用网络计量法,对《学报》自1992—2013年被CNKI收录的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以期在面对数学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能直观、全面、系统地了解数学教育研究的进展、趋势和方向,一方面能为中国数学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另一方面能促进《学报》加强自身评价和研究,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9].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计量分析所使用的文献数据均来自CNKI,它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前已收录八千二百多种各类期刊,其核心期刊、重要评价性数据库来源期刊收全率达到99%[10].这使得统计的误差概率较小,合乎研究设计规范,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该研究的总体状况[11].检索方式是在CNKI的高级检索窗口中输入“文献来源=数学教育学报”且“发表时间=1992到2013”,共检索到2 641条记录,经过辨认和甄选,剔除了书评、总目次、会议通知、征订启示等非学术文章,得到2 526篇论文.按照被引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选取被引频次100次以上(含100次)的论文为高被引论文,共计28篇.所有数据采集截止到2014年6月29日.

对样本文献进行网络计量学的分析.网络计量学(Webmetrics),由Almind等[12]提出,即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思想与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合字、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13].为了全面对《学报》1992—2013年的高被引论文进行研究,从“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主题分布”等维度梳理和归纳样本文献,获取样本文献的各项数值和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报》被引概况

为了解《学报》1992—2013年间所发论文的总体被引情况,从载文篇数、被引篇数、总被引次数、被引率、篇均被引率以及被引大于等于10次篇数进行了统计,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报》1992—2013年共发表论文2 526篇.从创刊到1995年为初始阶段,这一阶段4年的发文量虽都没有超过100篇,但也实现了飞跃,从1992年的27篇到1993年、1995年连续两次翻倍增长.1996年是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发文首次突破100篇,除2000年发文量稍有回落,到2007年的12年间发文量都一直保持稳定.2008年《学报》由季刊改成双月刊,相比2007年,发文量增长了45.95%.22年间《学报》总计被引论文2 184篇,平均被引率高达86.46%,总计被引次数为29 547次,篇均被引次数达到11.70次.从各年度的论文被引率来看,1992—2011年基本上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特别是在1994年、1999年和2005年被引率屡创新高.从2012年开始论文被引率快速回落,到2013年达到历年最低的38.67%,这与即年指标和被引半衰期有关.统计显示,随着发表时间的增长这些论文的被引频次将逐年增加.虽然发表时间较短,但2012年和2013年仍出现9篇被引次数在10次以上的文章,充分说明这9篇文章的质量较高.被引文献中,被引次数超过100次的有28篇,在70—100次之间的有20篇,在40—70次之间的有105篇.30次及以上的有218篇,占被引文献的9.98%,10次及以上的有857篇,占被引文献的39.24%.

表1 《学报》1992—2013年被引概况

3.2 高被引论文概况

选取1992—2013年发表在《学报》上且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100次的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经统计,满足条件的论文共计28篇,因篇幅限制,表2仅列出前15篇论文.仅占发文总量1.11%的28篇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3 915次,占《学报》论文总被引频次的13.25%,从被引频次和发文总量的关系来看,高被引论文虽然数量较少,但却拥有较高的总被引频次,充分说明《学报》在选题时有重点,而不是“胡子眉毛一起抓”.如被引频次排在第六至八位的3篇关于“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系列文章,共计被引频次493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64.33次,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最高被引频次论文当属涂荣豹发表在《学报》2000年11月上的《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一文,该文提出了反思性数学学习的概念,探讨了反思性数学学习的意义和基本特征,并阐述了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具体内容[14],被引频次高达298次.1992—2013年《学报》上发表的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00次的前28篇高被引论文中,发表时间最早的为1993年11月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兼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一文,作者是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的陈重穆和宋乃庆.文章针对基础教育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教学中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文章还结合《初中数学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的一些重大措施, 讨论了“淡化纯文字叙述”及“删减方程的形式理论”等问题, 并较详尽地阐述了“淡化概念”的意义[15].发表时间较近的是2005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撰写的《教育数学是具有教育形态的数学》一文,被引频次为115次.文章指出数学有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3种.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本质常被“过度的形式化”与“教条式的教学改革”所掩盖,应反对“去数学化”的倾向,突出数学的文化本质,以本原问题驱动展现数学本质,利用数学史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16].除此以外,前28篇高被引论文中1996年、2004年各发表1篇,1999年、2000年均为2篇,2003年为3篇,2001年为5篇,2002年则以12篇占高被引论文总量的42.86%.

表2 《学报》1992—2013年被引频次≥100次的前15篇论文

3.3 高被引论文时间特征分布

为了研究高被引论文出现的时间,在1992—2013年间选取被引频次分别为40、70、100次以上的论文按照发表年先后进行分组,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3组论文均出现了中间高、两边低的曲线走势,说明《学报》刊发的高被引论文多出现在2001—2004年间,同时也说明论文被引高峰出现在论文发表后的2—3年间,这与加菲尔德博士(Dr. Eugene Garfield)[17]在引文索引法提到的自然科学期刊论文在发表后的2—4年达到被引高峰期是完全吻合的.以上数据说明,《学报》编辑在策划选题时把握住了数学教育学科的专业特点,能预见研究趋势,着眼长远发展.

图1 《学报》1992—2013年不同被引频次组论文年度分布

1992—2013年间《学报》刊发的高被引论文对其在数学教育学领域期刊中的高影响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教育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研究领域.《学报》作为数学教育学术领域的核心期刊,承载着促进数学教育学科发展和推动数学教育改革的双重挑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引最多的前30种期刊中,有4种为数学教育学期刊,其中《学报》居第一名.以上横向数据比较也进一步说明,《学报》刊发的优秀稿源,在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内无论是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还是应用研究的科学性与时效性,无论是策略研究的服务水平,还是比较研究的针对性和本土化上都代表着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水平和方向[9].

3.4 高被引论文机构与区域分布

对高被引论文机构和区域分布的研究,将更深层面地揭示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作者的地理分布,对于了解数学教育学研究队伍现状、加强数学教育学研究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研究人才,优化研究资源配置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2—2013年《学报》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00次的28篇论文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见图2.28篇高被引论文来自15个机构,除上海市控江中学外,其余14个全部来自高等院校,占93.33%.师范大学是生产《学报》高被引论文的主要阵地,其中南京师范大学以7篇文章、总被引频次1 137次位居第一,华东师范大学以4篇文章、总被引频次645次位居第二,贵州师范大学以3篇文章、总被引频次493位居第三.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师范大学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但香港中文大学、江苏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3所非师范大学仍各以1篇高被引论文分别位于第五、第七和第八位.香港中文大学“榜上有名”,这是极富意义的一个信号.在中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校中,香港中文大学是最早关注内地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最早与内地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大学之一[18],以香港中文大学黄毅英为代表的数学教育研究学者的成果正越来越受到内地数学教育学研究同行的重视.

图2 《学报》1992—2013年被引频次≥100次作者机构分布

除了从发文总量、总被引频次这两个指标了解学术机构的研究规模和总体水平外,篇均被引频次也是衡量不同机构所发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准,可以反映学术机构的综合实力.表3给出了1992—2013年间《学报》发文被引频次大于等于50次的机构篇均被引的前16名.南京师范大学以11篇文章、总被引频次1 392次、篇均被引频次126.55次位居第一,是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真正有实力、有影响的学术机构.贵州师范大学虽然只有6篇文章,但篇均被引频次却高达120.83次,紧随其后.对于学术机构来说,如何在提高“研究产出”的同时,提高“被引率”,提高“精品意识”,是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18].

表3 《学报》1992—2013年被引频次≥50次机构论文篇均被引统计

图3显示《学报》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00次的28篇论文分布在13个省、市和自治区,前三位分别是江苏省、上海市和贵州省.《学报》被引频次大于等于50次的95篇论文分布在20个省、市和自治区,江苏省、上海市和北京市位居前三.综合来看,1992—2013年间《学报》高被引论文地区差异也十分明显.江苏省和上海市组成数学教育研究的第一梯队,北京市、贵州省、重庆市组成第二梯队,其余为第三梯队.第一梯队与其他梯队有较大的梯度差,江苏省和上海市共有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00次的论文14篇,占50%,是后面两个梯队的总数之和.而在被引频次大于等于50次的论文中,江苏省和上海市共有31篇,占32.63%,接近三分之一.这表明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少数经济、文化和教育发达的地区,数学教育学研究呈现地区分布不平衡的发展趋势.

图3 《学报》1992—2013年高被引论文地区分布

3.5 高被引论文热点主题分布

关键词能够迅速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题和重点,其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可以代表一段时间内研究者所共同关注的话题,也就是整个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将《学报》1992—2013年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按出现频次从多到少依次得到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数学问题、数学文化、数学教师、数学概念等高频关键词,这里选取前3个高频关键词进行考察.

数学学习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图4显示“数学学习”的学术关注度自1997年开始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2011年达到峰值,2012年稍有回落,但在2013年继续攀升达到历史最高点.这与数学学习研究始终处于数学教育研究的基础地位不无关系,教学双边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当“教”符合“学”的规律时,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图4 “数学学习”的学术关注度曲线

排名《学报》1992—2013年高被引论文第一位的《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和第四位的《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及其主要特征》这两篇文章的研究主题都是数学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强调数学学习不是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应对学习活动不断反省、概括和抽象,这与反思性学习的观点不谋而合.反思性数学学习是在考察自己活动的经历中探究其中的问题和答案,重构自己的理解,激活个人的智慧,并在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超越已有信息以外的信息[14].图5描绘了上述两篇文章的被引历史曲线,从图中不难看出,两篇文章自2001年被引以来,均在2004年出现第一次被引高峰,此后两篇文章至2013年一直出现平缓的被引频次,整体上来看呈现稳健型被引趋势.反思性数学学习和建构主义数学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两个热点,与数学学习这个面在关注度上基本趋同.

图5 《学报》高被引论文稳健型历史曲线

数学教学研究是数学教师和研究人员从数学教学活动的现实出发,总结和分析教学的经验,探讨和运用教学的规律,以期改变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活动的过程[19].心理学家传统、教师传统和教育理论家传统是国际数学教学研究的3种传统[20],要想推动数学教学研究的进步就必须努力实现各种研究传统的融合.从统计反映的数据来看,数学教学与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途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的共现频次是较多的,总体呈现居高稳定的态势.

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发达国家数学教学改革的焦点.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在《行动的议程》中提出“把实际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在解决问题方面的成绩如何,将是衡量数学教育成败的有效标准”,而且还指出“问题解决”不仅包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包括把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服务于当代和新生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并解决数学科学自身前沿所提出的问题[21].在德国,数学教学要求学生有能力“在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在加拿大,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发展能力,学会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在中国,自2000年初以来,贵州师范大学的吕传汉和汪秉彝相继在贵州及西南地区的150所中小学开展了“设置数学情境与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实验,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以这一主题发表在《学报》的3篇文章[22~24],篇均被引高达164.33次,足以说明其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4 结 论

《学报》作为中国数学教育理论研究基地,刊发了大量具有学术影响力的论文,这些论文极大地推动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发展.通过对《学报》1992—2013年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得到:(1)CNIKI收录《学报》论文的每年被引频次增长幅度较大,1992—2013年间总被引频次在100次以上的论文有28篇,总被引频次在50次以上的论文有95篇,总被引频次在30次以上的论文有218篇.(2)《学报》的选稿抓住了重点,就28篇高被引论文来看,仅占发文总量1.11%的28篇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3 915次,占《学报》论文总被引频次的13.25%.(3)《学报》的选稿能预见研究趋势,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高峰都出现在论文发表后的2—3年间.(4)师范大学是生产《学报》高被引论文的主要阵地,南京师范大学是数学教育研究领域最有实力、最有影响的学术机构.(5)江苏省和上海市是数学教育研究重要研究成果的集中地,数学教育学研究地区分布不平衡.(6)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数学问题、数学文化、数学教师、数学概念是《学报》高被引论文的热点主题.

[1] 金碧辉,汪寿阳,任胜利,等.论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4):202-205.

[2] 周晓鸥,陈惠兰,刘建平.高被引论文视角下的东华大学学术影响力探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4,(1):25-30.

[3] 朱强,蔡蓉华,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李善良.《数学教育学报》载文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1996,5(4):1-3.

[5] 关科,谷向九.《数学教育学报》载文、作者和引文统计分析[J].情报科学,1999,(5):538.

[6] 陈瑶,李善良.《数学教育学报》载文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1):32-35.

[7] 相东升.我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发展与趋势——《数学教育学报》创刊13年引文定量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4):80-82.

[8] 庹克平,张奠宙.《数学教育学报》的筹办、发展与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2):1-3.

[9] 陈勤,田鹏.《数学教育学报》2008—2010年文献计量学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4):47-50.

[10] 仇琛.中国知网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J].中国索引,2005,(2):44-46.

[11] 胡洪彬.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2002—2012年CNKI期刊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4,(1):54-59.

[12] Almind Tomas C, Ingwerson Peter. Informetric Analyses on the World-Wide Web: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 “Webmetrics” [J]., 1997, (53): 404-426.

[13] 邱均平.网络计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4] 涂荣豹.试论反思性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0,9(4):17-21.

[15] 陈重穆,宋乃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兼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J].数学教育学报,1993,2(2):4-9.

[16] 张奠宙.教育数学是具有教育形态的数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1-4.

[17] 尤金.引文索引法的理论及应用[M].加菲尔德著,侯汉清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8] 龚放.我国教育学研究领域机构、地区学术影响力报告—基于2005—2006年CSSCI的统计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39-47.

[19] 裴光亚.数学教学研究的意义[J].中学数学,2002,(1):16-18.

[20] 汪航.数学教学研究的传统与范型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3):60-61.

[21]陈勤.义务教育第三学段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

[22] 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4):9-14.

[23] 夏小刚,汪秉彝.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2):29-32.

[24] 吕传汉,汪秉彝.再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4):72-76.

Webmetrics Analysis of Highly Cited Papers Published inin 1992—2013

CHEN Qi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bei Yichang 443002, China)

is an academic journal which has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webmetric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database of CNKI,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highly cited papers of the Journal in 1992—2013. It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factbook, era distribution, institution distribution and hot topic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ly cited paper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law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apers, and it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s of.

; highly cited papers; webmetrics

2014–07–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BHA060030)

陈勤(1980—),女,湖北宜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

G40-051

A

1004–9894(2014)06–0078–05

[责任编校:周学智]

猜你喜欢

教育学学报论文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致敬学报40年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