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化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高
2014-05-19傅光明胡庆伟
傅光明 胡庆伟
摘要:随着审计业务的不断发展,审计管理水平及审计质量的提升受到来自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挑战,为应对这挑战,企业必须从自身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入手,形成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将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固化到系统功能中,利用信息系统的优势,促进审计管理水平、审计效率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 信息化建设 审计质量
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并获得长远发展,首先要解决企业目标定位问题;其次,要加强内部治理,确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管控流程,并培养强大的执行力;最后,还要建立健全监督问责体系,保证企业目标和内部管控措施得以有效落实。内部审计有着专业的视角和眼光,其主要职能在于监督公司各项决策的有效实施,为公司合规运营提供优质的服务,推动公司管理提升,对公司风险防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难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审计对象逐步复杂化,审计难度进一步加大,给审计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对审计管理人员、审计作业人员和被审单位都提出了考验。
审计管理角度:审计管理人员难以对审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缺乏具体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及实时监督和管控手段。
审计作业角度:现有的审计作业模式下缺少后台分析、复核、判断与专业支持;审计抽样随意性过大,影响样本质量;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传承;审计档案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不便于历史数据和审计成果的查询利用。
被审单位角度:审计问题难以进行整改跟踪,编制的整改报告也缺乏统一标准。
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保证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质量。通过审计质量标准的建立形成企业质量规范,指导审计人员工作;通过审计方法的优化,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消除审计误差;通过审计过程控制,有效管理、监督审计工作的过程;从质量标准、审计方法、过程控制三个方面提升审计质量。
(一)制定审计质量标准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标准的建立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质量标准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者的准则,也是衡量企业内部审计水平的一把标尺。因此,企业需要有一套符合自身管理规定的审计质量标准,这套标准不仅仅要从宏观上确定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要求,还要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用于指导审计人员工作。
(二)优化审计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传统的询问、观察、检查、分析性复核和重新执行等审计取证方法,使其更符合现阶段审计工作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对审计抽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应用,明确各种审计方法在不同审计业务类型中的应用和判断标准,从而提高审计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三)加强审计过程控制
审计是一个过程,但如果不加以控制,企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就难以落实,更难以真正运用到审计过程中。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出一套过程控制机制,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控,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内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建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软件都是以面向财务收支审计为主,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多类型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因此,企业在考虑够建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时,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从业务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入手,将质量控制体系融入系统;通过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把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形成的质量标准、过程控制方法、审计方法,通过软件的形式进行固化,推进审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从而促进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一)审计管理
设置审计管理模块,包含审计计划管理、审计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审计对象管理、中介结构管理、审计专家库六个功能点。审计管理模块能够完成审计年度计划的编制、修订、审批、执行情况跟踪;能够对审计人员的简历资料管理、对内外部审计专家相关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对下属各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的管理;还能够对外部审计机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
(二)审计作业
实现对审计作业的全过程管理,包含审计项目立项、审前调查、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实施过程控制、审计报告的审核、审定与发布、审计整改复查、验证等审计作业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与进度实时跟踪。系统固化各个环节的标准模板,例如审计报告,使作业人员通过系统进行作业时,就能够执行企业所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使出具的成果性文档符合企业审计管理要求;使审计作业全过程能够真实、实时的反馈给审计管理者。
(三)可视化报表
根据企业审计管理要求,可以针对审计计划、审计问题、审计人员等多个方面出具专业统计分析报表,实现审计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审计问题的多维度统计、分析。可与商务智能系统进行集成,利用强大的商务智能分析工具,进行更专业、深入、智能的决策分析,为审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添砖加瓦。
(四)审计知识库
通过信息系统将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内部审计行业规范、企业审计管理体系文件等知识性文件,进行基于关键字的快速检索与查阅,为审计人员查阅审计资料,辅助审计工作提供便利。
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质量
通过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以固化审计质量标准、审计方法、过程控制,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为出发点,推动审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审计业务实践与计算机信息系统有效结合,推动标准化模板和数据检索的应用,规范审计业务流程控制,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与管理,切实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
审计信息化建设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效地提升审计质量:
强化审计项目实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通过定制审计系统从技术上实现从审计计划到审计归档的全过程管理,使审计行为得以规范,促进审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
通过审计软件,集合审计专家、业务专家的力量,通过登录系统,及时为前端审计小组提供复核、分析和专业支持,打破审计质量受制于现场审计人员水平的瓶颈。
提高审计质量监督的实时有效。现代计算机技术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适时监控,从而有利于审计责任的跟踪检查,使审计质量监督更加实时有效。
提高审计文档质量。审计过程形成的各类审计文档数量较大,种类繁多。利用计算机系统可以制作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的标准化文档模板,形成审计文档模板库。
加强审计结果的深层分析。利用信息系统的天然优势,对不同被审单位、不同审计类型、不同年度的审计项目、审计问题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查询,为审计管理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决策支持,提高审计管理决策质量。
五、结束语
审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企业自身审计管理水平、业务水平的发展,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企业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不仅健全了审计质量标准、审计过程控制方法、审计方法等理论基础,信息系统的建立得到有力的支撑;信息系统的建立又为审计管理理论的发展、完善提供快速、高效的平台。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促进审计质量提高,推动企业审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施永香.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2]张程.我国信息系统的审计现状及其架构[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3]赵晓林,王震,张光志.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
[4]赵保卿.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