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和平崛起及对世界的影响

2014-05-19王金子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国实力和平

王金子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6)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丰富内涵

1.中国和平崛起的含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深入发展,在21世纪之初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战略思想。目前,关于中国是否能和平崛起的争论仍然存在。约瑟夫·奈认为“中国崛起”是一个不当用词。[1]江恩忆从“中国崛起”这个概念本身出发,运用不同的维度,得出不同的结论。而巴里·赞布则认为中国崛起是不争的事实,并且总结和分析英国学派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成果,得出了“中国是有可能和平崛起”[2]的结论。

那么中国的和平崛起到底是什么?巴里·赞布将和平崛起定义为“一个正在成长的大国在物质定位、身份(Status)定位以及与国际体系其他大国的关系上均有能力获得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在做到这一点的同时,不会在其自身与邻国或其他主要大国之间引发严重敌对”[2]。笔者认为中国和平崛起,就是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is peaceful),用和平的手段(by peace),为了和平(for peace)。中国的崛起并没有打破国际体系中现有权力格局的意图,它所采用的手段也非军事挑战而是利用经济、文化上使之更具有吸引力。和平,是中国崛起的根本属性。

2.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能性

(1)由中国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都会对现今国家的战略、政策产生巨大影响。西方层出不穷的“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是将中国置于西方历史上世界崛起国的模式下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但是,他们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东方古国,这与历史上的德国、狭隘岛国日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仁爱”为核心,孔子把“和”视为天下大道,认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主张“泛爱众”、“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又如道家的庄子说“兵,恃之则亡。”[3]总而言之,和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

另外,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和开放的外交政策。例如,贞观之治时期的大唐帝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在当代中国,英国学派学者哈利迪注意到,就算是在1949年之后被认为处于和平崛起对立面的中国式革命年代,即便在与莫斯科决裂后,中国仍然对试图输出它的模式或建立一个亚洲第五国际不怎么感兴趣。[4]那就更不用说现在的中国,一直在努力的融入国际主流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大国,承担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责任。

还有,这是中国对自身的期望和目标所决定的。阎学通认为新兴大国对崛起速度的期望和其崛起的目标,会对新兴崛起大国的战略产生影响。当新兴大国对于崛起速度的期望过高的时候,很容易选择军事挑战的战略。[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和日本就是这样。我们从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到“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也可以看出,中国领导人一直是把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来看待的。再到之后胡锦涛提出的和谐世界的建设,习近平的中国梦,都表现出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对于自身的正确认识,以及对待自身发展的从容。

历史上的崛起国最先都是源于国内资源匮乏,迫于自身的生存压力而走上一条军事扩张的道路。而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即使是在被国际社会疏远的时候,尚能自给自足,而在经过了三十多年成功的“改革开放”之后,科学技术极大的提高,社会财富极大的丰富的情况下,中国的崛起并不需要以掠夺他国的资源为目的。相反,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还会为世界提供更大的市场和资源供给。中国的和平崛起,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非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这与二战时期想要彻底摧毁英国、法国和苏联的德国、冷战时期想要消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苏联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2)由当今国际体系的特征所决定的

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是国际政治的推动力。虽然在霍布斯思想中“一切人是一切人的敌人”,这导致国家之间的敌对,表现出摧毁、打击对方的行为。但是无政府状态并不一定导致暴力,在洛克思想中其核心内容是竞争,竞争双方相互承认生存权和财产权利,不以消灭对方为终极目的,其逻辑是“生存和允许生存”。到了康德思想中,国家相互视为朋友,并遵循非暴力规则和互助规则,其逻辑是安全共同体。随着当今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化,特别是经济的高度依存,都在不断的弱化霍布斯文化,因为它提高了暴力的成本。当国际暴力的可能性减小,那么和平崛起的可能性就增加了。[6]

大国崛起,非常依赖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国际体系的性质特征决定了一国崛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当世界主要强国以军事力量为维护其现有地位为主要手段时,新兴大国的崛起战略就可能依赖军事发展。”[5]战略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其他大国以什么样的手段维护其主导地位。二是该国国力的基本要素构成。在冷战结束以后,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美国更多的采取以经济文化为主要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地位,而非冷战时期的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同时,世界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特征,发生世界性大战的机率大大减少,这都为当今的国际环境奠定了一个向和平共存方向发展的基础。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崛起和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德国的崛起是截然不同的。另外,国家对国力的认识也会影响国家对于崛起战略的选择。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也一直被历届中国领导人传承下来。科技的发展与创新都需要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3)由中美关系的特性所决定的

巴里·赞布认为和平崛起包含一个双向进程:崛起国使其自身适应国际社会规则与结构;与此同时,其他大国以适应新的权力与身份分布状况的方式调整这些规则和结构中的一部分。[2]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它还涉及与大国之间的关系。中美关系被视为世界上的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和结果。

大国崛起本身具有零和性质,因为崛起为世界强国,意味着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上升,影响力增大,那么它客观上就是与原先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分享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权。罗伯特认为虽然中国的经济还没有超过美国,但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这也使得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不断的扩大,“说到能够取代美国优势地位的最适合的无疑是中国。”[7]历史上新兴崛起的大国总是会与主导大国产生双边或者多边的矛盾,甚至引发战争,那么中美关系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吗?

罗伯特从主导大国和新兴崛起大国之间安全、经济、意识形态的关系着手,试图预测中美关系最终导致的结果。

主导大国与新兴崛起大国两者对彼此所享有安全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意识形态的竞争结果英国和1914年之前的德国低高 低 战争英国和1939年之前的德国低低到中 中到高 战争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刚开始被认为安全系数很低,后来变高低 高并且紧张冷战;最开始有眼中的危机;然后是不稳定的和平当今的美国和中国对美国而言很高,但是对中国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对于美国的第一次打击,中国现存的核军事力量可能是脆弱的。高至今很低,甚至不存在未定

从上表可以看出,首先,中国对美国形成的军事威胁与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两者的历史文化、民族性格及地缘政治差异所致。中国历史文化讲究的是“仁义道德”和等级秩序。武力相向挑战现有国际秩序,是被认为不符合道德及愚蠢(不明智)的选择;而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崇尚的是“和为贵”,内敛、稳健,甚至不乏圆滑,凡事留有余地和退路。这除了受数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外,与中国哲学中的阴阳调和,追求“中庸”,认为万事万物盛极必衰的浸染,也不无关系。这与深受欧亚两大洲地域影响的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从地缘政治威胁的角度,苏联一为抢夺和占有西部亚欧大陆的工业经济原料,二为控制波斯湾的石油供应,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其次,中美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很高,而且没有冷战时期美苏强烈的意识形态上的对立。

林毅夫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非但不会导致战争,不会危害美国,反而会给美国带来益处,因为“受到挑战的是美国的霸权,却并不是美国企业的利益。”[8]美国的优势在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决定了它需要扩张一个广阔的市场,而中国的和平崛起,必将要求中国在未来进一步开放市场,这有利于美国的企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性需求

1.世界格局形成的制衡原理

自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1991年华约解散,同年12月苏联解体,导致雅尔塔体制的解体、两极格局的终结。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判断,人们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是“一超多强”格局;也有人认为世界仍处于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笔者比较认同前者的判断,即以超级大国美国为主导的“一超多强”状况,是对当今世界格局比较准确的描述,但其中的“多强”并非是“一超”的制衡力量,而更多时候是“一超”的追随、附和力量。不过,后者的结论也有一定的道理,这需要我们将世界格局的演变,放在一个更长远的历史背景下去观察,才可能看得更清楚。在此情况下,中国提出“和平崛起”,一来是中华民族百年复兴梦想的全新表述;二来是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致,这就是权力制衡原理在国际格局演变中的作用。

国际体系被视作无政府状态,但实际上,因各国实力不同,在国际事务中所带来的权力也不同,进而拥有的国际话语权不同,能占有和支配的世界性资源不同,当然,所获得的国家利益就不同了,这是显而易见的。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事实,但并不等于没有主导及领导力量。而此时的主导及领导者,当然是国际事物中最大权力的拥有者。因此,国际格局中也有一个权力制衡问题。就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来说,一方面,世界因为美国的存在,而获得巨大的现代文明福祉;另一方面,美国的霸权主义又让许多国家心生厌恶,甚至仇恨。美国在国内实行彻底的民主制,讲究平等,而在国际事务中,却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做派。因此,必要的世界大国、强国间的相互制衡,是符合世界总体利益的,也是世界格局的正常形态。中国作为一个曾创造出影响世界数千年原生文明的文明古国,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及资源的大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新兴市场大国,其和平崛起是天赋使命,也是时代的期待。

2.国际和平的维护及诸多危机的解决,需要中国力量

(1)扼制恐怖主义

自“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造成很大伤害的一股力量,而美国正是恐怖力量的主要目标。解决世界恐怖主义的出路:一是加强各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与相互包容、理解;二是消除巨大的贫富差距,创造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三是加强全球反恐合作。对此,弘扬文明包容的中华“和”文化,消除贫富鸿沟,维护世界和平,扼制恐怖主义,以避免人类社会陷入恐怖主义猖獗的深渊,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来承担责任。

(2)应对世界各种危机

近年国际金融危机频发,世界贫富差别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等情况的出现,给人类未来的前景蒙上浓浓的阴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均源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制度,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国民带来巨大的损失与经济摧毁。而世界性贫富差距是21世纪的世界性难题。不仅全球穷国和富国的收入鸿沟加深,而且各国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加大。联合国在近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富国与穷国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现象正加剧,必须采取措施遏制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免影响全球稳定。贫穷国家发展迟缓已成为地区冲突、国内战乱和社会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

再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生态恶化情况非常严重。在地球面临的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中,全球气候变暖位居榜首,其主要原因是人类违反自然的活动,产生温室气体。而人类日益离不开的能源消费的增长必然导致二氧化碳的增加。与此同时,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都是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严峻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力量,即中国在和平崛起中自身的完善,同时在世界问题的解决中,承担大国责任。

三、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关键在于软实力提升

1.软实力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标志

软实力被认为是除了“胡萝卜与大棒”之外的第三种权力。从权力的角度来观察软实力,它的获得并不是靠军事武力的征服,也不是靠赤裸裸利益的诱惑,而是一个国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文化和核心价值理念对他人的吸引力,从而让他们自愿的改变其行为偏好的能力。可以看出,软实力的获得与运用都是在和平的氛围中进行的,同时在当今国际社会,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因此,评判中国是否能够和平崛起就在于它的软实力的强弱。

纵观人类历史上凡通过硬实力(武力),实现区域或世界性崛起的国家,如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后来的德国、日本,最终不是昙花一现,就是被世界正义的力量所打败,落得个惨败的下场。而后起的世界超级大国美国,所走的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崛起国的武力征服道路(当然,也不排除局部的战争),而是通过建立一套符合本国国情的制度、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实现了通过软实力全方位的建构,而保证其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制造能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获得极大的提高;以此为基础,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其软实力的发展,最后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给了中国很好的借鉴意义,中国和平崛起是需要软实力的。

中国本身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古代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及人民具有很强的同化力与吸引力,特别是朝鲜半岛、日本、越南,仍至欧洲的一些启蒙思想家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成为古代中华民族强大软实力的历史见证。因此那时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之间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可以说,今天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就要复兴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强大影响力和吸引力。

2.软实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提高“讲故事”的能力

关于软实力的定义与内涵国内外有许多专家进行了解读。如何提高软实力,除了明确它学理上的解释,我们不能忽视从“术”的层面来研究如何提升软实力。不难发现,在很多时候中国做的一些事情,说的一些话,本意很好,但总是被世界所误解。这固然与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及制度的独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值得人们思考,中国是否真的做到有效、清晰的表达自己。中国在运用国际通用的方式来讲述自己和说服他人的能力还是很欠缺,很需要研究的。通俗的说,就是缺乏讲故事的能力。美国的软实力之所以这么强大,其影响力在世界无所不及,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美国懂得怎么样讲故事,怎样实现强有力的传播。不管是好莱坞的电影,还是总统的演讲,还是商业产品,他们都善于利用讲述的技巧,在真挚有趣的故事中传播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人们在不经意间接受并且拥戴他们的文化。

中国也有值得称颂和学习的榜样——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在西藏“3·14事件”、“火炬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针对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误解,她曾经在英国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奥运火炬不暗淡》和《团结流淌在中国的血脉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向世界解释一个真正的中国,化解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疑虑。傅莹运用英语国家的说话方式和习惯,剔除了中国僵硬的说教,通过个性化、人性化的语言,非常巧妙且具有说服力地呈现变化中的中国,堪称文化使者的典范。

再以我们的近邻韩国为例。以“韩剧”为代表的文化产品,更是风靡全球。籍着“韩剧”这一不分国界,不分种族,老少皆益,深受各国广大民众欢迎的传播载体,韩国将自己东西方结合的价值观、民族风俗、服饰、饮食、生活方式等,推销到世界各地,刮起了一股持续多年的“韩流”风暴,并在世界范围内培养了大批“韩迷”。这些“韩迷”沉迷于“韩剧”、“韩星”、“韩歌”、韩国电子产品、韩国冷面、韩国烧烤、韩国泡菜等等消费中而不能自拔。不仅如此,随之而来的,是韩国生产的化妆品、布匹、服装等,也纷纷打进中国与世界诸多市场,并在西方主流国家受到欢迎。韩国在成功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增强其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的同时,也赚了个钵满盆满,其综合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面对韩国在提升软实力方面的成功,中国应反思自我。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课题。

四、结语

近几年,和平崛起的提法不再时常出现,笔者认为“和平崛起”本身是一个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词,不能因为有质疑的声音而将它束之高阁。一个占据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其成败衰荣,都将对世界和平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若能和平崛起,必定是世界的福音。但能否和平崛起,只有可能性,没有必然性,其关键就在于软实力的提升——这就是中国亟需的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1]约瑟夫·奈.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亚洲与美国[A].王缉思编.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C].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2]巴里·赞布.中国能和平崛起吗?[J].国际政治科学,2010,(02).

[3]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Fred Halliday.Revolution and War Politics,pp.110-116.

[5]阎学通,国际政治与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秦亚青.无政府文化与国际暴力[J].中国社会科学,2004,(05).

[7]Robert J.ART.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ise of China[A].International Politics[C].Pearson.P393.

[8]林毅夫.中国和平崛起是最好的选择[J].上海经济,2013,(03).

猜你喜欢

大国实力和平
软实力致胜
吐槽大国
实力抢镜
多想记住你的脸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