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与专业主修能力培养

2014-05-16张天华

关键词:主修动手毕业生

张天华

(渤海大学实训处,辽宁 锦州12101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创业压力,如何培养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质量成为高校亟待关注和亟需解决的课题。为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质量,高校要从凝练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入手,坚持三个培养原则,构建四个培养体系,通过加强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专业一技之长,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专精、独特”的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适用型人才。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分析

(一)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2002年,教育部将中国人民大学及其他九所高校作为国家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受到国内高校关注。但由于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相对发达国家比起来,起步晚,经验不足,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在起步阶段的发展。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就业创业教育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从国家层面出台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支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在政策导向上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数量高、质量低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虽连年递增,但就业创业的质量堪忧。各高校在近几年统计的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大部分在90%以上,创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总体上看,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工作地点向二级城市流动;在中小型非公企业就业数量增加;薪金水平持续下降;专业对口率下降;创业难度加大、创业成功率低、存活时间短;毕业生就业、创业满意度下降;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以上原因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低的客观因素,但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满足岗位需求,所学专业特色不明显,不符合职业标准,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不高的主观原因。如何在高校加强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突出专业特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学生专业主修能力训练的背景及内涵

(一)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提出的背景

高校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提出是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普遍偏弱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受传统理论教学的影响,高校比较成熟与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对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主修能力的培养上有欠缺。同时,学生本身对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能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也是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1]。大学生就业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通过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表明,约有42%的本科生认为母校专业教学最应该改进的是实习和实践[2]。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顺利就业的需要,实践动手能力较低是当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状况。

(二)专业主修能力的内涵

专业主修能力是指高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在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

专业主修能力是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专业能力的集中反映,是根据与学生所学专业相适应的就业岗位设定的,是该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具体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就业时所必须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专业主修能力并不是仅仅指具备的一项专业能力,而是在所有专业能力都具备的基础上,所具有的一定专业特长性质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3]。

(三)学生掌握专业主修能力与其就业创业质量的关系

从就业角度讲,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强必然在就业招聘中有核心竞争力,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标准高,无一技之长的高校毕业生很难寻求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从创业角度讲,拥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即主修能力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先天的创业优势和创业实力。因此,强化专业主修能力训练无疑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最有效的途径。

三、高校加强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一)提升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是践行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有效方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强化育人环节,加强学生实习实验,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2013年,教育部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列为工作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质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训练是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措施

2010年,国家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落实人才强国和科技兴国战略,高校作为教育的具体实践者,应把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因此,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近年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作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训练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决定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又是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的基本前提。

(三)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是保证和提高其就业创业质量的必要前提。

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造成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人才需求不匹配。而对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强化训练,培养其具有“专精、独特”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保证学生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四、高校加强学生专业主修能力训练的实施路径

高校要明确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培养原则,同时构建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培养体系,以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学有专精、学有专功,提高其必要时的就业创业质量。如下图:

(一)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培养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强化训练的原则

高校大学生在专业主修能力的训练和养成方面要突出重点专业专项能力,着重强化训练和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能力。重点专业能力强化训练需要以掌握专业所需的各项能力为前提,并不是只掌握一项专业主修能力,是在各项能力均达标的前提条件下来重点突出某项能够成为学生自身具备的一技之长的能力,坚持强化其训练的过程,突出专业特色。

2.坚持行业、企业、职业标准的原则

各个专业都有自己或行业或企业或职业的培养标准和用人标准,在确定学生专业主修能力时就必须坚持培养标准,按照这一标准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专业主修能力,使高校大学生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不仅满足自身从事行业的基本能力要求,还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用人单位对员工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标准规范,更成为自身职业发展中的一项实践动手能力。

3.坚持共性培养与个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共性培养是指全体学生专业主修能力普遍性的训练和养成,要求全体本专业的学生共同掌握的具有专业特长性质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对部分学生专业的其他专业能力的个性指导,即对在某一方面有突出专业关键能力的部分学生,教师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并对这类学生所具备的特长能力进行强化,满足这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及专项能力的特长训练。共性培养和个性指导的原则就是在专业主修能力普遍培养与训练、养成的前提下,注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

(二)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培养体系

1.目标体系

高校在对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训练和养成过程中要坚持以为社会培养“专精、独特”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适用型人才为总的目标要求,目标体系包含整体性目标和差异性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对全体授课学生专业主修专项能力的共性指导,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对部分学生专业主修其他技能的兴趣予以个性化培养。

(1)整体性目标。高校按照专业主修能力培养原则制定好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培养考核方案。对学生专业主修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强化训练,人人考核过关。对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训练与养成有整体性的明确目标。

(2)差异性目标。高校在掌握学生专业主修能力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的基础上,还要突出专业主修能力的专业特色和岗位特色的差异性。在针对学生专业主修能力训练与养成的过程中把握差异性的目标,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培养要求。

2.教学体系

(1)“三点式”教学法。“三点式”教学法具体内容是:在课堂上,老师精讲一点,师生互动一点,学生动手练一点。此方法的核心是: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科学确定精讲的内容、互动的形式和训练的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大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高校的教学体系应将学生专业主修能力训练与养成贯穿整个任课教师教学计划始终,将专业主修能力的训练和养成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当中,以“三点式”的教学方法为主,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

(2)实践技能训练。高校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训练与养成的课堂教学应从纯粹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训练和养成过程中要突出教学重点,重在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养成。高校应定期举办专业主修能力技能大赛,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项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名次的学生可直接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技能训练。

3.组织体系

(1)学校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指导、协调与宏观管理各院系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训练与考核,按照学校关于专业主修能力培养的指导意见,结合各专业特色和专业要求,组织教学单位进行相关教学训练、考核,具体责任到人。

(2)各院系成立与学校相对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大学生专业主修能力训练与养成的具体教学、管理、考核和评估工作,并对各专业学生的专业主修能力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督促落实。

(3)创立实践技能中心,组织整合校内外可利用的公共教学资源,配合各职能部门完成学生专业主修能力训练和养成的具体工作的落实。例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国家视频公开课、国家资源共享课等资源组织大班教学,降低师资成本,提高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课堂教学培养效率;利用校内一切实训、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扩大学生课下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的覆盖面,提高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效率。

4.监控体系

(1)过程监控。学校对院系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训练和养成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与控制,并负责抽查、验收、评估。各院系成立专业主修能力领导小组,由院长或教学院长任组长,系主任、相关教师、学生院长及辅导员为组织成员,定期对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学习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由专人负责为每位同学建立专业主修能力训练档案,对学生大学四年专业主修能力的相关学习与考核进行“跟踪式”监控。

(2)目标监控。学校与二级院系签订目标任务书,将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培养纳入院系年终考核指标,与目标责任绩效考核挂钩。院系为学生制定每学期的专业主修能力训练目标任务,成绩纳入期末总成绩,每次考核计入学分。

[1]李海英,张贵杰.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实践[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1-142.

[2]宋峻.关于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8):31-33.

[3]杨延东.从知识传授到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适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2-103.

【责任编辑 赵 颖】

猜你喜欢

主修动手毕业生
我也来动手
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中的应用——以四川工商学院体育学院主修课为例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Explaining the Benefits and Harms Online Communication Brings to Young People from a Durkheimian Perspective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动手画一画
“主修+自选”选项教学的实践探索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