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SI-V模型的非公人士思想价值引领

2014-05-16

关键词:复杂性人士价值

陈 伟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目前的非公人士是伴随着改革深入成长起来的,复杂的外部环境使当代非公人士价值有了区别于传统的思想,甚至萌生了错误的价值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要保持非公人士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其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抵御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这就为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复杂理论分析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特征,完善非公人士价值引领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复杂理论对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分析有很大帮助,其强调的是在非线性复杂环境下,了解并抓住外部的环境机会,根据内部条件分析,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一、复杂理论概述

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研究源于对网络经济环境下市场的认识及商业生态系统和混沌理论研究[1]。Moor认为网络经济世界的运行并不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像生态系统那样,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关系。目前人们对“复杂性”概念还缺乏严格一致的定义,但已经意识到复杂性方法是为弥补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科学的简化方法的不足而产生的。该理论要回答“结构和秩序是哪里来的?”的问题,即复杂理论要解答秩序的形成的原因问题。而秩序是系统最初就存在的,是天然的就有的,是先定的。复杂理论认为“具有将所有东西都简单到最简单的基本规律的能力,并不意味着具有能从这些最简单的基本规律着手重构宇宙的能力”。而系统的组成要素,以超乎人类想象的多种方式存在着,其相互之间发生着交互的作用,这促使了复杂理论的出现。同时也使得相关研究者对系统整体和局部之间关系问题产生了新认识即整体并不等于局部之总和[3]。

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复杂性的研究得以深入开展。自从“一般系统论”被提出以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控制论、信息论等与复杂性相关的研究不断出现,丰富发展了相关的研究,但这些研究还限于展开研究简单系统。自组织理论的提出,使得复杂性研究达到了一个崭新理论研究高度。耗散论、协同学以及超循环论等理论的不断提出都对复杂性科学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作用。在此研究阶段主要讨论了复杂性产生的动力学机理,主要是对简单巨系统的复杂研究。而以Gell-Mann等为首的学者成立Santa Fe Institute,该机构主要以研究复杂性为宗旨,明确地提出了“复杂性科学”概念,并提出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复杂性是由于个体不断的进化而产生的。

我国对于复杂性相关研究,展开较晚,主要成就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开放复杂巨系统(Metasynthsis)概念以及相关方法论。该方法融合了多种研究成就,系统科学与数学是其基础,信息技术是其技术基础,实践论和认识论是其哲学基础,该研究为解决巨系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研究思路[2]。但除此之外,在国际上尚无得到普遍认同的研究成就出现。

二、复杂理论的特征

1.复杂性。国内外对于复杂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复杂性内涵的确定,概念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但绝大多数研究,对其概念有普遍的共识。大部分的研究认为,其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是交织在一起的,还表达了不可还原的特征其最核心的逻辑是复杂性[4]。

2.系统性。复杂系统作为一种系统,具有系统所具备的特征,其通常是由不同系统构成的,各系统是分层的存在,并且各个系统在一起构成了集合的整体系统存在。在复杂环境下,要创建一个共生的生态系统,一个共同演进,相互学习,共同进化的系统。该系统由各个分系统构成,但不是简单的系统之和,各小系统之间,相互连接,发生复杂作用关系,并形成了复杂系统的整体功能,其整体功能是各个小系统所不具备的。

3.交混性。

关于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以什么状态存在的认识,复杂理论的相关研究认为,世界是有序性、无序性即冗余性与嘈声的交混[5],是以交混状态存在的。这种交混的存在状态,使得整个系统不能脱离任何一方存在而存在,两者相互依存。如果世界仅有无序性将导致所有事物的毁灭,而相反如仅有有序性将导致所有事物不发生任何演变。复杂理论认为作为复杂系统虽然是有序的集合体,但是依旧存在无序的部分,而这些无序部分对系统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无序部分可以破坏系统原有的平衡,导致非平衡存在,进而驱动系统发展。

三、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随着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我国各个领域同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与此相应的是国民思想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其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些一方面有利于民营经济非公人士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也带来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工作。

2.有利于提升民营经济非公人士的素质。民营经济非公人士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双新组织的发展。目前,我国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缺陷,需要不断完善。双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双新组织之所以“新”,不仅是指这些组织建立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出现之后,在组织结构、产权归属、经营管理上,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集体企业也不同于机关事业单位。对民营经济非公人士的价值引导,有利于其适配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其树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其确立奋斗的正确政治方向,这既是民营经济非公人士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人才全面素质的客观要求。

3.有利于民营经济非公人士适应时代的要求。文章假设不考虑市场因素的变动影响,主要考虑政府影响因素。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实业界、政府部门重点思考的核心议题。因此,急需通过一定的模式引导其健康发展,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目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非公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表现出强有力的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据相关研究统计,我国非公资产比重自20世纪80年底中期以来不断提升,进入2005年,公有制资产与非公有制资产比重之比几乎达到相等。尽管由于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研究资料、研究方法等的不同,会造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但非公资产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得到了普遍认可[6]。目前,民营经济正在突破原有限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民营经济涉足我国重要产业,并向产业深度扩展[7]。由以上数据可知,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民营经济非公人士在价值观上顺应国家需要,就能更好的发挥时代发展所提供的机遇,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四、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模型研究

(一)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路径模型

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心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民营经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剧烈变革。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非公人士在价值趋向等方面也呈现出崭新特征。而政府作为无形的手,要在非公人士价值引领方面发挥作用,使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符合于国家的发展策略、符合于党的路线。因此,在非公人士价值引领问题上,应当在把握时代特征的大背景下,提炼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规律。

文章在对国内外文献的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家深入访谈以及实地调研等[8-16],提出了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环境(E)—主观能动性(Subjective Initiative)—价值引领(V)”(E-SI-V)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E-SI-V)模型

(二)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路径

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路径。首先,引领非公人士改变其原有价值认知,需要通过政策创新、政府管理,引导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发展,充分利用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环境驱动力;其次,在环境驱动下,改变非公人士主观能动性。在政府政策主导下,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非公人士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使其价值变革适应当代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与要求,并通过措施体系的设立为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借鉴指导;再次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与时代要求相匹配,并在匹配过程中形成动态协同,最后达到非公人士价值观与国家要求相适应,适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进而实现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通过政策环境的驱动作用,促进区域民营经济组织发展,进而实现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观引领的目的。

五、基于E-SI-V模型的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工作策略研究

在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系统存在着复杂系统所存在的基本特征,如非线性、不可逆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系统具备“复杂性”,而“复杂性”已经成为改系统的基本存在样态与特性。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策略研究,应当采用复杂、双向、非线性的思维模式,要基于复杂性理论,展开策略研究。而把复杂性理论引入为该类问题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等方面,带来了崭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途径[7]。

(一)确立主导思维

随着社会系统复杂度增加,非公人士所处的外部环境同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动态、更加不确定,多元环境的发展,使得信息环境系统内存在诸多不适应国家长远政治、经济战略,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类干扰性信息,如非主流、庸俗、媚俗、低俗的信息,各类信息良莠不齐,皆在其中。

因此,在价值引领过程中,要确定主导思维。必须以特色理论体系为指导,通过主导思维确立,辨析非公人士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是否适应国家长远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要本着倡导主流社会主义价值观、倡导具有时代先进特征的积极文化,从思想指导上为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系统确立主导思维,避免系统整体功能偏离国家目标

(二)变革相关研究范式

关于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问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急需从理论上给予一定的归纳、总结、解释、指导。而从复杂性理论的视角出发,对该问题展开研究,就要求相关研究者改变不适应复杂理论要求的惯性思维,要以复杂性的观点看待所研究问题,不能强为处于复杂世界中的复杂价值引领系统寻找唯一答案或总结唯一规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对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无序、复杂、动态,并且各种要素在复杂是相互作用,各种影响因素不间断地发生着变化,各种和谐与噪声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在现实中表现为,非公人士的整个发展过程是充满着多因素复杂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政府、社会、企业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多样的复杂影响,在作用过程中呈现出不和谐、不一致等现象。因此,对该类问题的理论研究就要变革原有研究范式,以多元的、开放的、非线性的观念展开相关研究。要容许多元共生观念的存在,要倡导使用国际前沿理论、个性化理论、交叉科学理论来总结、归纳、提炼相关规律。

(三)提高民营经济非公人士的主观能动性

为适应环境日益复杂化的要求,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创新主体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复杂性以及意愿开展价值引领的教育管理、改革、创新工作。随着民营经济非公人士新生代逐步成为民营经济非公人士的主体,其主体的变化,导致对其价值引领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生代成长过程处于成熟和不完全成熟,开放性与封闭性矛盾交织的过程阶段,其自我意识增强,希望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选择人生道路,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缺乏自理和自律能力。因此,民营经济非公人士的价值引领应该从民营经济非公人士新的特点出发,从价值引领角度上帮助其增强自律、自理意识。在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实践过程中,按照主体原则充分发挥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与价值引领教育环境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价值引领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的开展价值引领活动,使民营经济非公人士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和建构社会与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充分发挥其的主体性。

(四)构造动态平衡的发展模式

作为复杂系统,总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其间可经历相对平衡状态到打破原有平衡,形成非平衡状态,最后再达到平衡状态,并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形成动态平衡。已经建立好的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系统具备适应外部环境约束的合理内部系统结构,系统机构内部具有合适的运行机制,该运行机制可以使系统内外部达成协调和融合。因此,要构建动态平衡的系统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要使拥有复杂多样不定因素的教育系统,通过系统运作,而形成系统结构合理,运行有序的教育系统。在设计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相关评估体系时,要贯彻复杂思维,在准确把握非公人士价值引领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同时,辨析其在价值引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使评估体系具有实际适用性。最后,该价值引领系统作为一个复杂性合体,是具备一定的生命特征,系统内部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作用。因此,要因势利导,适应相应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并在动态的适应过程中不断地动态变革原有系统,形成动态的平衡系统。

六、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复杂理论研究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研究中,一定要关注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从中归纳出该类人群价值引领的特定范式。并通过对价值引领系统的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民营经济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发展之路。

[1]IngoWegener.复杂性理论(影印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0-28.

[2]刘剑.复杂性理论与理论的复杂——读米歇尔·沃尔德罗普的《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R].小南湖读书小组第五次读书报告,2004.

[3]顾锦鸾.基于复杂理论的创新系统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20(4):437-440.

[4]吴桐.复杂性范式的兴起[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8(6):20-24.

[5]霍兰.涌现: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陈润芽.不占数量绝对优势,公有制还是主体地位吗[J].经济研究导刊,2010(7):8-9.

[7]李成瑞.关于中国目前公私经济比重的初步测算[J].探索,2006(4):190-192.

[8]司晓宏,吴东方.复杂性理论与教育的复杂性研究[J].2007(11):58-62.

[9]董洁林.复杂系统理论在创新研究中的应用—兼谈复杂理论视角下创新的起源、结构和演化[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5):473-479.

[10]张爽,刘宁.基于复杂理论的企业知识创新驱动力的机理研究[J].情报杂志 2009(9):127-131.

[11]He-Chun Wang,Jing-Qin Su,Hui-Ling Cao.Key Factors in the Technological Catch-up of China’s Traditional Industry:Changhong Case Exploration[J]Journal of Knowledge-based Innovation in China,2013.5(1):32-43.

[12]He-Chun Wang,Jing-Qin Su,Sai-Nan Sun,Hui-Ling Cao.Entrepreneur role analysis on Adoptive Management Innovation:Exploratory Case[J].Journal of Knowledge-based Innovation in China,2013.5(2):97-110.

[13]王鹤春,苏敬勤,曹慧玲.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4):128-136.

[14]王鹤春.轻资产类型TPL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从企业家角度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2,34(1):36-41.

[15]王鹤春,陈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基于GRIE模型[J].当代经济管理,2012,4(12):64-68.

[16]王鹤春,陈伟,杨金梅.基于GNT模型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36(1):94-96.

【责任编辑 曹 萌】

猜你喜欢

复杂性人士价值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WHEELS IN MOTION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