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优先股就是毛毛雨
2014-05-16成一虫
成一虫
近日,浦发银行(600000.SH)、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相继发布了优先股发行预案,分别将发行300亿元、800亿元优先股。两家银行的预案并无多少令人意外之处,市场反应也相当平静。
眼下A股银行股普遍股价不振,估值水平难看,市盈率(PE)、市净率(PB)均处于历史最低区间。不少银行股的股价甚至长期破净(低于每股净资产)。同时,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投资者普遍预测银行信贷增长速度也会随之下降。风险资产高速扩张带来的外部资本金需求将逐步减少,转而更多依赖内生资本。银行股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普遍有20%左右,扣除三分之一左右的分红,也还有12%-14%的内生资本增长,大致可以匹配国内的贷款增长速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银行的ROE不会迅速跌破优先股的融资利率,通过发行优先股,募资回购破净的普通股,就能构成一个大利好。这笔账很容易算。不考虑税收、发行费用因素的情况下,假设优先股发行利率是7%,ROE是20%,增发10%优先股回购10%普通股,每股收益增厚7%;增发20%优先股回购20%普通股,每股收益增厚16.25%。像中央汇金这样的银行股大股东,手中持股比例高,将普通股置换成优先股,不会影响控股地位。
问题在于,浦发银行、农业银行都想从外部募资以补充资本金。其他银行的想法据说也都类似,均不涉及普通股回购。主要原因估计是这些银行没有市值管理的硬约束,却有着外生扩张的惯性,急于扩大业务规模;同时,未雨绸缪,为经济景气下滑期的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准备充足“子弹”,以便应付不时之需。
这几年A股不景气,导致公开增发股份很难成功募足资金。银行股普遍破净,更无可能公开增发。其他股权性质的再融资,监管当局又很慎重,害怕砸低股市。压抑四五年,好不容易等来优先股这个工具,银行们都想着赶紧壮大资本金实力。
管理层、银行处心积虑想的都是要把优先股弄成资本金补充工具,计入一级资本,以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发行可转普通股的优先股,银行股例外,触发事件发生时(资本充足率很低或者银行生存危机)须强制转股。同时,各银行都在预案中规定,发行人拥有五年后赎回权,投资者没有;优先股不是累积优先股,即某一年亏损没有分红,不会在下一年盈利时补偿。转股价一般确定为发行前最近一期末的每股净资产。由于破净,转股价会高于当前市价。
所以,现有优先股预案的利好主要体现在,它可以大幅减少银行普通股股权再融资的潜在压力,增加银行的资本实力,减少破产风险。除此之外,利好不明显。持有优先股的投资者无赎回权,非累积,碰上银行破产危机股票最不值钱之时,还得按高价强制转股;倘若银行欣欣向荣,获得优质的、资本消耗很少的内生增长,股价向好,它们却又不能转股。对于最大的潜在买家保险公司来说,优先股还可能占用其股票投资额度。优先股只能以比协议存款、3A企业债高一两个点的利率来融资,否则可能卖不出去。
对于银行普通股的持有人来说,优先股融资成本高于公司债、可转债、次级债,但低于普通股增发。倘若在发行优先股的当年年内,银行原本就处于业务收缩状态,拿到几百亿元的募资不能产生货币乘数,没有创造比优先股票面利率高一些的收益,就无法增厚每股收益。
与债券融资不同,优先股的分红不能在财务费用中列出,无法抵税。对于银行来说,实际成本要高于它的票面利率,可能达到8%-9%。比一年期非保本理财产品的6%-7%高不少。通过各种表外工具的运作,银行可以在不增加资本金的情况下,拓展中间业务,变相为企业提供融资。当然,受制于监管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这个空间也在缩小。
我们认为,关键点在于判断银行是否不愁贷,是否真的急需资本金,是否能够维持较高的ROE。假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发行优先股有助于提升银行股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