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募稽查风暴来袭

2014-05-16殷语临

证券市场周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交易基金监管

殷语临

2014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掀起新一轮稽查监管风暴,内幕交易案频频曝光。

5月9日,证监会通报三起老鼠仓案例,光大保德信原基金经理钱钧,嘉实、上投摩根原基金经理欧宝林,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原投资员张治民均被查处,三人的涉案金额均超亿元,获利合计近2000万元。证监会披露,目前仍有38起违规交易案件在查。

此前,已有博时基金马乐案、中邮基金厉建超、汇添富基金苏竞、招商基金杨奕、汇丰晋信基金钟小婧等公募基金经理被披露涉嫌老鼠仓。

5月13日,北京警方公告破获首例保险业老鼠仓,某保险公司权益投资部门总经理曾某利用不公开信息交易被检方批准逮捕。

“捕鼠行动”正向金融行业全面袭来,私募基金也不能幸免。市场传闻,私募大佬泽熙投资的徐翔、昀沣投资的王亚伟均被监管部门约谈。

私募大佬被“约谈”

5月12日,华润信托人士透露,近期4名证监会稽查人员到华润信托调查泽熙担任投资顾问的产品,主要了解信托计划的情况、交易执行情况、产品持有人及交易记录等,时长约半小时。有市场人士称,或因泽熙提前介入东方锆业(002167.SZ)重组。

此后,王亚伟被曝于2014年4月中旬被监管部门约谈,涉及2013年南风股份(300004.SZ)重组停牌前大量买入其股份,南风股份股价随即跌停。

有消息称,王亚伟“在担任基金经理期间,嫌疑账户与基金账户70%重合,离职后重合度迅速降为20%。目前其原助理和某银行的某部门总经理已被移送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

随即有媒体称,王亚伟目前一切正常,其本人仍在正常办公。

“监管层近期加大对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严打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像徐翔、王亚伟这种风格突出并偏好重组的私募很容易成为调查对象。” 私募基金分析师陈伙铸表示。

泽熙凌厉的投资手法争议颇大。此前泽熙有四次被查传闻,均未有下文。2011年5月底,微博传徐翔因操纵股市受到监管部门调查,受此影响,当时旗下重仓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2012年7月,2011年私募冠军紫石一期管理人张超涉嫌内幕交易被调查,同时传紫石调查案亦牵涉徐翔;2014年1月底,传证监会开始大规模查老鼠仓交易,徐翔再次处于舆论漩涡中。

而王亚伟任职公募基金期间,也因惊人业绩源自同门基金抬轿等备受质疑,并于2009年7月突遭管理层调查。后华夏基金表示,是例行检查。

本刊记者多次尝试联系上述私募人士,均未取得有效答复,是例行检查还是另有原因,调查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此番稽查风暴中,大数据成为监测违规交易的利器。沪深交易所“大数据”检测系统能在海量的交易数据中,发现与基金买卖持股数据高度重合的异常账户,并最终查获老鼠仓。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研究总监表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很难认定和取证,在大数据技术之前,金融行业的老鼠仓查处多来源于举报和抽查。如今有了大数据,案件的发现、认定效率提高很多。”

阳光化进程

私募基金长时间处于“野蛮生长”的处境——不公开的报表、飘移的投资风格、灵活的操盘手法、远超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使得私募基金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甚至于游走在合规的边缘。

“私募基金鱼龙混杂,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募,整个公司就几个人,操作完全私密,其中不乏靠内幕重组并购消息炒股的,根本无法监管到。” 天津一家私募股权基金的老总对记者表示。

新基金法实施之前,国内关于私募基金管理的法规比较模糊,只有在《证券法》中有原则性规定:“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诱劝和变相公开方式”。大量私募基金游走在法律之外,与日益壮大的私募基金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对私募基金违规交易进行调查的案例,相对公募基金并不多见。

2009年,证监会稽查总队首次对涉嫌违规的阳光私募——湖北国贸盛乾投资有限公司进行立案调查,负责人周卫军最终因操纵证券市场罪移送公安机关。证监会表示,该案是首例涉及阳光私募的“抢帽子”操纵市场案,涉及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操纵股票众多。

此后陆续出现三羊投资的林少立失踪、深圳某新锐私募被传因涉及深康佳内幕交易而一度被限制出境、深圳黑鹰投资宋文彪据传也被调查等案件,调查原因均与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相关。

其中较知名的被查私募大佬有:紫石投资的张超,因给他提供内幕交易信息的研究员被查而拖累,于2012年受到监管层调查;重阳投资首席投资官李旭利因建老鼠仓被查,并最终判刑四年,不过该调查追溯其任职南方基金期间的行为。

“此前也有过对私募行业交易行为的调查,但有些事针对其在公募期间的操作,对于私募则因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监管较为困难。”私募排排网一位私募研究员表示。

从2004年起,私募基金阳光化进程起步,通过信托公司募集资金的“阳光私募”开始出现。此后,私募基金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1017家私募基金公司所管理的私募证券基金产品总规模达2700亿元,比2012年的2000亿元新增约700亿元;2013年结构化与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共发行2546只产品,相比前年翻了两倍。同时,私募业绩整体大幅跑赢大盘,1388只对冲基金产品平均收益15.47%。

监管层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也在稳步推进。

2009年2月,银监会下发《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对现行信托公司与阳光私募合作的证券投资业务模式予以了肯定,且在对阳光私募设置较高准入门槛的同时,也要求对私募基金经理进行备案,阳光私募首次被纳入监管范畴。

原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在2010年中国私募基金年会上表示,私募基金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的重要力量之一,而私募基金仍然在夹缝当中生存,势必使得很多非法资金的不法之徒进入,不仅损害到基金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也限制了私募基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尽早地让私募基金合法化,加强对阳光私募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2013年,证监会取得对私募基金监管权后,私募基金步入正规军进程加速。2013年6月1日,新《基金法》实施,首次赋予私募基金法律地位。

目前,证监会起草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送审稿)》已呈报国务院法制办送审。

私募风格转变?

2014年,证监会启动私募备案、设立私募监管部,发展私募市场首次在国务院新“国九条”中被提及,私募基金监管思路日益升级。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截至2014年4月底,有超过5000家私募机构申请备案登记,1500家已经登记完毕,这些机构管理的基金规模接近1万亿元。

“虽然详细的信息登记和备案挺麻烦,整体上我们还是很高兴,监管层对私募基金进行监管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壮大、规范和成熟。”深圳一家私募基金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私募备案登记对基金行业整体来讲,有方向上的引导作用。星石投资总裁杨玲认为,“欣喜之处在于这意味着私募基金有望登堂入室成为私人银行和机构投资者的常规产品,为私募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和行业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监管层也会对私募基金提出更加严格的自律合规要求,需要我们从投资、交易、市场等多方面深化公司治理,严防触碰‘老鼠仓、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三条‘红线,在员工行为规范、销售营销、后台营运等方面都要向其他规范的大资管机构看齐。”

“证监会2014年4月成立私募基金部,反映证监会对发展私募基金的重视,将私募基金纳入到证券监管,是资本市场统一监管的需要,有利于保护投资者防范风险和促进行业的发展。” 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杨文辉在5月10日五道口金融论坛中称。

杨文辉对私募基金监管思路阐述为,对私募基金监管进行功能监管、适度监管、原则监管,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适度监管体现在,其事中事后监管方面也将与公募形成差别,重在以问题为导向,做好行业风险的分析监测预警和防范。”

杨文辉强调,适度监管并不意味着对违法违规的处理宽松,“私募基金须坚守三条行业底线,即诚信守法,不得面向公募,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对于违反行业底线的各种违法违规,内幕交易、市场违规,以及其他一些欺诈投资者的行为,证监会都将严格查处,构成犯罪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5月,新“国九条”发布,其中“对私募发行不设行政审批”,“积极发挥证券中介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和有关市场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私募产品发行监管制度,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促进经营机构规范开展私募业务的风险控制和自律管理制度安排,以及各类私募产品的统一监测系统”等针对私募的监管原则被提及。

私募人士分析,从这次对“培育私募市场”表述的篇幅和位置看,都说明了在监管部门未来的规划中,“培育私募市场”应该是未来比较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但同时,私募行业今后也必须在合规方面加强建设,包括对合规投资者的审查制度,对各类产品信息披露的合规流程的建立和稽核,以及对基金产品合规运作的监察稽核制度建设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这些对于阳光私募公司而言,以前都主要是信托公司等通道公司代为操作的。”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证监会对‘老鼠仓严打后,私募之前炒短线、押宝重组股的投资方法受到的监管会更密集,私募在操作上可能会趋于谨慎。”陈伙铸认为。

猜你喜欢

交易基金监管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
监管交通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