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竞技体育回归教育 大冬会更注重参与交流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报道
2014-05-13王佳玉
本刊记者 王佳玉
高校竞技体育回归教育 大冬会更注重参与交流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报道
本刊记者 王佳玉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会见特伦托体育文化部部长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13年12月11日~21日在意大利特伦蒂诺成功举行。经过11天的激烈角逐,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以5金2银3铜共1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位居金牌榜第四位,俄罗斯高居榜首,波兰和韩国分列第二、三位。这是2003年教育部组团参赛以来,中国大学生运动健儿在境外参加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创造的最好成绩。
本届大冬会共设12个大项、78个小项,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参加了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壶、越野滑雪和单板滑雪等6个大项39个小项的比赛。本届大冬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队伍组成千差万别,有的把参与和锻炼的机会留给了大学生,有的则派出了职业运动员,也有的直接率领即将参加索契冬奥会的阵容来一搏高下。而中国代表团在组队时,坚持“宁可少拿金牌,力避虚假繁荣”的原则,派出了一支热情高亢、拼劲十足的学生军迎接挑战。此次参赛的59名运动员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延边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8所高校。他们之中没有炙手可热的一线国手,均是真正的在校大学生,并且大部分学生也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大冬会这类国际大赛。以学生军为参赛主力的中国代表团没有绝对的夺金点,也没有制定奖牌目标,对承担组队任务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而言,虽然也存在着“万一成绩太差”的担忧,但是为了实现大冬会参与交流的重要意义,为了展现学校体育立足育人的本质,为了缩短中国学校体育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中国代表团坚持选派学生参加学生的比赛,走上“体育回归教育”的正确道路。
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中国选手在比赛中
尽管学生运动员没有丰富的大赛经验,但是中国代表团所取得的成绩却超乎预料。中国代表团执行团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常务专职副主席杨立国在总结中国代表团的表现时谈到:“这次大冬会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意外。我们并未强调成绩,只是希望这些学生运动员能够完全放开,尽情享受比赛。让人惊喜的是,这些没有任何压力的学生运动员反而放手一搏,创造了历史,这是我们代表团非常大的收获”。
在中国代表团里有一支队伍还颇受关注,她们是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组建只有三个月的中国大学生女子冰壶队。5名队员都是从校队和冰壶爱好者中选拔出来的,其中接触冰壶运动时间最长的仅有一年半,最短的只有半年,她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是一支纯粹的学生军,大冬会是她们参加的首个国际比赛。“考虑到这个项目很适合我们的学生,加上大学园区建有冰壶场馆,我们组建了校冰壶队,还聘请两名外教开设冰壶选修课,并帮助周边的中学培养冰壶后备人才。没想到,学生们能够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大冬会的比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小薇特别庆幸当初学校大力推广冰壶这项运动。
虽然中国大学生女子冰壶队在本届大冬会上只取得了2场胜利,排名第9,但是她们的参赛和付出却赢得了众多喝彩。她们不仅开创了南方地区高校组队参加大冬会的先河,而且展现了“教体结合”的重要成果,此外,更是让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说了一二十年的“北冰南移”的发展战略成为现实。她们代表着中国大学生的真正水平,她们将激发同龄人对体育的参与热情和亲近感,她们的参赛也将带来冰壶运动在上海乃至全国大学、中学普及开花的繁荣景象。杨立国指出,教育系统培养优秀运动员将是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趋势;学生们的表现不仅展现出平时很好的训练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中国年轻运动员的拼劲和发展的后劲,展现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中国学校体育来说是一股崭新的正能量。
本届大冬会上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参赛的积极性和渴望寻求自我突破的愿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对于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大学生运动员而言,大冬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杨立国表示:无论是参与什么体育项目、取得多少优秀运动成绩,对于大学生运动员来说,大冬会的意义更在于他们能够在这个舞台上体现人生的价值、实现自我突破;发展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是教育人和培养人,并全面提高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把大运会“还给”学生,让体育爱好代替夺金任务,让体育彻底回归教育,从而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运动员,给予更多学生运动员参与大冬会的机会,是对体育教育理念、体育制度改革的反思,也是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
单板滑雪中国选手包揽女子U形槽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