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2014-05-12苏祝捷

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广西居民

苏祝捷

(广西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23)

1 前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体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指出:我区群众体育发展现状为“群众体育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城乡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 我区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身体健康水平;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推动学校、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健全城乡体育组织网络,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俱乐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高群众体育骨干队伍素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改革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强化群众体育法制建设;加强群众体育宣传和科研工作以及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

鉴于广西社区体育的现状,深入了解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现状、体育设施建设、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市场服务等状况,对完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加快人才培养进程,打造运行机制品牌活动,扩大居民体育交流与合作,探索独具南疆特色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各市体育局负责人、群体负责人、城市社区体育负责人以及社区群众代表。从广西14个行政市中分别抽选“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中的南宁、柳州、玉林、贵港、钦州、北海、防城港、来宾等8个城市的城区为研究对象,划分标准依据: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一线城市:南宁、柳州、桂林 。二线城市:钦州、梧州、玉林、贵港、百色。三线城市:北海、防城港、崇左、来宾、河池、贺州。

2.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2.1 访谈法:主要是对各市体育局负责人、群体负责人或体育行政部门了解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筛选出特色社区,并对城市社区体育负责人、社区群众代表进行深入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其次是收集各市近2年群体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等资料以及相应的活动数据。

2.2.2 问卷调查法:首先是对各体育局、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群体负责人进行调查,了解当地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服务体系、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场地设施、经费保障以及服务人才的现状。对城市社区体育负责人、社区群众代表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参与、组织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其次是对特色社区体育负责人进行调查,了解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活动运行方式、管理模式、场馆建设、经费保障以及人员配备等情况。第三是对特色社区群众代表进行随机调查,了解他们对城市社区体育功能、组织、文化建设、社区体育活动的认知以及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等。共发放问卷2600份,回收2371份,回收率为91.19%,其中有效问卷2151份,有效率达到90.72%。

2.3.3 数理统计法:对收集上来的总结、活动数据以及问卷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广西城市社区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人员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5.3%和54.7%。年龄分布情况为:20岁以下的占14.0%,20-29岁的占37.8%,30-39岁的占16.7%,40-49岁占8.1%,50岁以上的占22.4%。职业分布情况为:企业或金融职员占 2.2%,政府公务员为21.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18.0%,工人为15.7%,个体占8.1%,学生占26.9%,其他人员占7.6%。

3.2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情况与分析

从健身频率统计中能看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是否能够坚持,而体育锻炼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促进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每周以4-5次为佳,调查显示:多数人清楚通过运动达到健身效果需要稳定持续体育锻炼,有41.7%的居民能坚持每周3-5次体育锻炼,24.7%的居民保持每周1-2次,其余居民基本属于偶尔锻炼、适当的放松或娱乐。40.7%的居民每次健身时间达到30分钟至一个小时,31.2%的居民甚至能达到一至两个小时。

在锻炼项目选择中,散步慢跑是城市社区居民的首选,占40.8%;其次是羽毛球和篮球,分别占20%左右;再次是乒乓球、游泳和气排球,各占16%左右;中老年人选择门球、太极、民族健身操(舞)的比例较多,其他项目的选择相对较少。其中,在器械的选择上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无需器材或器材轻便易使用的、对场地要求不高的项目。33.6%的居民选择在小区内锻炼身体,有 21.5%的居民选择商业性健身房,17.9%的居民选择公园广场,13.9%的居民选择在住所附近空地健身。

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实际月消费情况和愿意消费的意愿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居民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月消费额都在100元以内。月消费在50元以内的居民最多,达到27.9%;17.7%的居民月消费在51-100元。但是有36.3%的居民能接受的消费比例是收入的1%以内,有28.3%的居民希望消费与收入的比例在1%-2%之间。在健身计划方面,有超过50%的居民是有自己的健身计划,其中多数是自己制定的;有将近40%的居民没有自己的健身计划,并且很想有自己的健身计划。

在调查社区组织体育活动的频次中发现:有28.8%的社区偶尔举办一次体育活动,有22.9%的社区从未举办社区体育活动,过半的社区不能有计划的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有41.3%的居民在自发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点进行体育锻炼,22%的居民参加过“体育协会”组织的体育活动,19.7%的居民参加过带有“商业性质”组织的健身活动,17.0%的居民参加过街道居委会开设有的体育活动。可见社区、居委会在体育组织方面的工作还比较欠缺。

以目前广西的居民整体收入情况来看,居民们每月的体育消费还是相对偏少,人们均可承受,但普遍反映是目前各市、地方政府对体育的消费引导力度不足,经济实惠的体育消费项目不多,以至于有很多人在对待体育消费方面还处于一种观望、等待的状况,普遍存在:“有钱、愿意消费,但不知道怎么消费、在哪可以消费”的现象。

3.3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体育组织的情况(表1)

表1 广西8个城市的社区体育设施与体育组织的基本情况

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健全的体育组织网络,既是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又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从表1中可以看出,广西的一、二、三线城市的政府部门、体育局等在完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构筑体育组织网络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访谈中还证实了:近年来,广西各个城市都坚持着眼于全民健身事业长远发展,各市政府、体育行政部门都在千方百计抓好公共体育设施和组织网络建设的工作,积极打造和推动10-15分钟健身圈。从问卷调查中得知:目前广西城市社区健身器材点的设置中,有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步行15分钟以内是可以到达的,仅有10%左右的人认为,器材的安放点距离较远,需要步行30分钟以上才能到达。但在社区健身器材数量能否满足居民需要的调查中,有 44.1%的居民认为健身器材不够用,30.9%的居民认为差不多,只有 13%左右的人认为社区的体育健身器材非常充足,能满足日常健身需要。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大量投入对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广西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方面有很大的缺口。

3.4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的现状

从调查表中可以得出 46.3%的社区部分健身设施可以使用,但无人维护;25.5%的社区健身器材都可以使用,并且时常有人维护;其余社区健身设施不能使用或没有健身设施。社区应提供良好的健身器材,并由专人维护、指导居民使用,但能做到的社区仅占四分之一,因此,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满意率仅有30.7%。

3.5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系的现状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2月20日印发的《创建国家民族地区全民健身示范区工作方案》(桂政办发[2012]38号)中的要求,对我区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体系、组织支撑体系、服务供给体系、经费保障体系和服务绩效评估机制以及成果资源共享机制。为此,在采访各市分管文教的行政官员以及体育局群体处(科)相关负责人时得知:近年来,广西各市在政府层面都严格按照广西政府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去分步骤、有计划的实施,特别是在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内容和标准方面,都能比较有效的建立公共体育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在经费方面基本做到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政府部门目标管理体系,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目标考评体系,并通过“六纳入”手段,切实体现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得知,目前广西人均体育运动面积最高的城市是南宁市,人均也仅有1.405平方米,多数城市的人均活动面积还达不到1平方米。在经费投入方面,也由于各市的经济情况差异较大,每年用于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添置社区体育器材、发放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薪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养护与维护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均衡的现象,特别是三线城市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的第三、第四级基层,经费的投入更是显得杯水车薪。

3.6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人才配备的现状

随着广西全民健身工程的深入开展,广西社会体育组织、城市社区体育组织也在不断的壮大,广西的部分城市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已经达到30%以上,南宁市、柳州市等一线城市以及三线城市中的来宾市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更是超过40%,各市的晨(晚)练点也在不断的增加,有的城市已经形成了梯次分明、上下对应、相互衔接、覆盖面广、包容量大、项目繁多、运作灵活等发展格局,给当前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人才配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调查的统计情况看,南宁市、柳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等5个城市,目前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别为15000多人、4000多人、1400多人、400多人、2000多人,三线城市中的钦州市、贵港市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额不详。社区体育服务人员配给情况最好的是来宾市:全市的724个行政村和47个社区配备1名专职文体管理员,市、县财政按1:1给文体管理员每月补助经费300元;其次柳州市的每1000居民当中就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3.7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广西各市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比较丰富,但就社区体育而言,处于三线城市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的第三、第四级基层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还是有所欠缺,因此,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同样存在比较大的缺陷。从调查中得知,各城市近几年更多的是主抓体育项目、场馆的建设,着重打造大型的、传统的、有特点、有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对于体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传承与发展、学习与宣传、总结与探索等方面不够系统,投入的精力也不够,以至于社区居民在如何科学锻炼、科学健身、预防损伤与运动保健方面知之甚少。在调查的8个城市中只有来宾市开设了“科学健身”进万家活动,并聘请相应的专家不定期的为市属机关干部、市民、社区居民做“科学健身”的电视讲座、现场专题讲座和板报宣传等活动。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4.1.1 广西社区体育参与者的性别有差异但差异性不大,女性略多。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20-29岁,其次是50-59岁;职业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政府公务员。全区城市社区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在30%左右,且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多数城市社区不足1平方米。

4.1.2 三线城市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的第三、第四级的基层体育设施网络体系尚未完善,三线城市的社区体育服务供给体系中的供给主体、方式和渠道不够完善。全区各市大型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和健身服务机构仅仅局限于每周、甚至每月向市民、社区居民开放1-2天,没能实现对附近社区居民经常性开放或免费开放。

4.1.3 虽然各个城市都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各市也储备有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责、权力、利益等制度不健全,以至于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处于“在岗不在编,设岗不设薪”的“义务工作”的尴尬境地,没能真正激励其“指导”的作用,使得人力资源有严重浪费的嫌疑,也是导致50%左右的居民不会设定健身计划的直接原因。

4.1.4 三线城市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的第三、第四级的基层体育设施的数量还存在较大的缺口,没能满足社区居民实际日常健身的需要;虽然大多数的健身器材都可以正常使用,但日久缺修,缺乏维护、缺乏管理,是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满意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4.1.5 广西各城市体育主管部门对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力度不够。

4.2 对策

4.2.1 广西体育局应该把检查各城市的体育主管部门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完成情况的重心往下移,把焦点放到广西三线城市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的第三、第四级的基层社区,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体系的联动、互动。

4.2.2 各级体育部门应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在加强对社区体育“硬件”与“软件”建设,在管好、用好基层公共体育设施的同时,创新机制,加强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建设,让社会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名有份,名正言顺的开展工作,提高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提升城市社区体育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造福广大社区居民。

[1]赵芳.广西社区体育活动的基本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05(2).

[2]郭传燕.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柳州市社区体育为例[J].辽宁体育科技.2010(1)15-16.

[3]彭长锦.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7).

[4]华景梅、徐祥辉.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J].体育与科学.2006.(4)

[5]魏德萍.包头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探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6]包雪鸣.关于社区体育服务概念与几个关系的再认识[J].山东体育学院报.2003,19(2):24-27.

[7]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广西居民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石器时代的居民
比亚迪集团扶贫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广西诗歌五人谈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