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小学生足球运球能力的教学技巧
2014-05-11姚立明张飞玲
姚立明张飞玲
(1.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313000;2.浙江省湖州市文苑小学,313000)
有效提高小学生足球运球能力的教学技巧
姚立明1张飞玲2
(1.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313000;2.浙江省湖州市文苑小学,313000)
国标项目:提供基本教法 实施有效锻炼
浙江姚立明
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趣味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以期与大家探讨。
一、熟悉球性,增强运球练习的趣味性
多样化的熟悉球性练习是提高运球能力的基础,颠球、推球、拨球、滚球、回拉球等都是最基本的熟悉球性练习。
1.原地拨球(拨浪鼓)
方法:两脚间原地左右拨球(见图1)。要求:用脚内侧拨球。
建议:将该练习比作“拨浪鼓”,形象又可爱。
2.一拨一扣(蛇之行)
方法:行进间单脚拨球和扣球,利用脚背外侧拨球,脚内侧扣球,使足球像蛇一般呈“之”字形前行(见图2)。
要求:明确脚拨球、扣球的部位,力度适宜。
建议:把该球性练习比作“蛇之行”,使动作概念简单化。
3.一运一停(红绿灯)
方法:行进间单脚触球,跑几步后用脚底即时踩球,使球停住,反复进行,持续前进(见图3)。
图1
图2
要求:脚背绷直触球。
建议:把该练习与“红绿灯”巧联系,渗透行规教育。
4.行进踩球(水中踏浪)
方法:行进间两脚交替踩球前行(见图4)。
要求:把足球当拨浪鼓一样在两脚之间滚动。
建议:把该练习比作“水中踏浪”,形象又生动。
结合熟悉球性练习,增强运球练习的趣味性,加强脚对足球的感觉,提高掌控球的能力,就能逐渐运球自如,体会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图3
图4
二、巧用儿歌,掌握足球运球的动作要领
朗朗上口的儿歌能增强练习的气氛,提示动作要领,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要让小猪最听话,别用脚尖去碰它,绷脚尖,用脚背,让它上哪就上哪;2.要让足球听你话,就用脚背去碰它,一脚支撑一脚运,让它上哪就上哪;3.球儿跑,我也跑,我和球儿一起跑,球儿贴着地面,球向前,眼看前,时刻护球到终点;4.小足球,真听话,轻轻踢,向前跑,左一下,右一下,乖乖把它运回家;5.小足球,真淘气,你不踢它,它生气,1-2-3,3-2-1,大家都来踢一踢,踢远了,追上去,踢来踢去长力气。
建议: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儿歌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如,低学段学生可以边念儿歌边练习,如儿歌4~5;高学段学生可以在练习前熟念儿歌,记住动作要领或要求,如,儿歌1~3。
三、结合图线,丰富足球运球的练习方式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利用图形或借助场地上已有的图线引导学生运球,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控球能力,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办法。
方法:沿着图线运球(见图5)。
作用:加强脚部触球的感觉,提高控球和运球能力。
要求:用脚的不同部位触球,观察球行进路线的变化。
建议:利用图线,可以通过教学设疑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运球技术。如,如何运球才能让球直线向前跑?如何运球才能让球左转弯或右转弯?
图5
运球技术引导。
直线: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外侧运球;曲线:脚背外侧运球、脚背内侧运球、脚内侧运球;四边形: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外侧运球、脚内侧运球;弧线:脚背外侧运球、脚背内侧运球;圆形:脚背外侧运球、脚背内侧运球。
四、结合游戏,增强足球运球能力
1.螃蟹夹球
目的:提高运球能力和应变能力。
方法与规则:在规定的区域内,分成人数均等的两组,一组学生运球,并在运球中灵活护球;另一组学生仰面四肢着地扮作“螃蟹”,在快速移动中用双脚夹对方的球,球一旦被夹住,即互换角色继续练习(见图6)。
安全防范措施:游戏前,检查地面是否干净整洁,防止石子、碎玻璃等尖锐杂物出现。
2.圈羊
目的:加强触球的感觉,培养合作意识。
方法与规则:在相距10米的起点处,2~5人一组相互搭肩作为“羊圈”,1或2个足球置于圈中作“羊”,“羊圈”合作赶“羊”至终点,“羊”不能丢失(见图7)。
安全防范措施:“羊圈”的人数不宜过多,确保练习间隔,防止“羊圈”移动时互相冲撞。
3.卓别林赶球目的:强化脚背内侧触球的感觉。
图6
图7-1
图7-2
方法与规则:分成若干组,在相距5~10米的起点处,模仿卓别林的“一字步”行走(见图8)。
安全防范措施:充分做好下肢准备活动。
4.比谁触球多
目的:增强脚背触球的感觉,锻炼脚踝灵活性。
方法与规则:在规定的距离内,用脚背触球,比谁触球次数多(见图9)。
在足球教学实践中,提高运球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采用实战、对抗、过关等竞赛形式,也会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和促进作用。只要方法得当,注重趣味,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足球带给他们的乐趣,感知足球无穷的魅力。
图8
图9
五、教学建议
1.练习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带领学生做好专项准备活动。练习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技术动作,并采取必要的保护与帮助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练习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整理放松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尽快得到调整。
2.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当发现少数学生练习有畏难情绪时,教师应及时改进教法,给予必要的辅导与帮助,调整练习内容,并用适时的表扬鼓励学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和完成教学内容的信心。
3.安排适宜的运动密度。在足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内容,以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还要在组织方法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组练习,增加接触球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密度,帮助学生通过足球的学练,不仅学会运球的动作方法,还能锻炼身体,促进体质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