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患者肾移植后行利昔单抗、ATG免疫诱导的安全性比较
2014-05-08王雷雨石炳毅崔瀚文
王雷雨,蔡 明,石炳毅,王 强,袁 清,韦 星,许 亮,崔瀚文
(1解放军医学院,北京100853;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目前公认的治愈尿毒症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免疫诱导疗法的广泛应用,该疗法逐渐受到临床肯定。目前,临床多用巴利昔单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进行免疫诱导[1]。1990~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对10个民族的117例肾上腺机能不全患者施行肾移植治疗,除活体供肾外,供肾者均为汉族。目前,关于免疫诱导疗法对肾移植术后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关于汉族供肾对少数民族患者肾移植后的安全性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接受肾移植患者117例,男82例、女35例,年龄16~66(40.40±11.2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1例,肾炎15例,IgA肾病11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7例,多囊肾6例,肾病综合征5例,紫癜性肾病3例。患者民族为藏族31例,蒙古族27例,满族25例,回族17例,朝鲜族5例,壮族、维吾尔族各4例,苗族3例,土家族、鄂温克族各1例。患者均行1次肾移植,供肾者均为汉族;供受者ABO血型相符115例、不符2例(均为供者O型,受者AB型);PRA阴性,HLA配型良好,供受者淋巴细胞毒试验<3%。供肾冷缺血时间(9.56 ±2.63)h,热缺血时间(5.90 ±1.48)min。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48例、B组34例、C组35例,3组临床资料(除民族外)比较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免疫诱导方案 A组将巴利昔单抗2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分别于术前2 h、术后第4天静滴,术后第1、2、3天分别静注甲基强的松龙 1.0、0.5、0.5 g。B 组术前将 ATG 5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缓慢静滴,并于开放循环前、后各静滴25 mg,术后连用3 d。C组不用任何免疫诱导方案,术后常规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1.2.2 免疫抑制方案 3组术前均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MMF)1 g或麦考酚钠肠溶片720 mg,术中开皮前和血循环开放前各静滴甲基强的松龙0.5 g,术后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方案[即环孢素软胶囊(CsA)/他克莫司胶囊(FK506)+MMF+激素]。CsA起始量为6 mg/(kg·d),术后前3个月谷浓度为250~300 ng/mL,以后保持在150~250 ng/mL;FK506起始量为0.1 mg/(kg·d),术后前3个月谷浓度为8~12 ng/mL,以后保持在5~10 ng/mL;MMF起始量为750 mg/次、2次/d;术后第4天口服醋酸泼尼松起始量为40 mg/次、1次/d,之后每3 d减量5 mg,最后保持用量为5~10 mg/d。
1.2.3 巨细胞病毒(CMV)预防方案 待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且稳定后,静滴更昔洛韦10 mg/(kg·d)、2次/d,连用7 d后改为口服更昔洛韦片1 g/次、3次/d,与食物同服,连服3个月。
1.2.4 急性排斥反应(AR)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尿量突然减少,对利尿剂反应差或无反应,发热伴移植肾区胀痛,移植肾肿大、质地变硬,全身乏力、水肿,体质量增加,激素冲击治疗有效[2]。②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升高超过治疗前的25%或连续2 d无其他原因地明显升高,出现蛋白尿或血尿[2]。③超声检查:提示肾体积增大超过5%,血流量减少,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加,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或缺如,血流阻力指数 >0.85,皮、髓质分界模糊,肾窦回声减弱[3]。④病理诊断: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AR。
1.2.5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以少尿、无尿为主,且需行透析过渡治疗;术后1周内血肌酐>400 μmol/L,且呈进行性上升趋势,依赖透析治疗[4]。
1.2.6 随访、观察内容 通过电话随访患者,了解并记录其AR、肺部感染、DGF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2.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术后AR发生率、感染率、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1。3组共发生 AR 22例(18.8%),其中8例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T细胞介导的AR。根据AR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较重者用0.5 g/d连续治疗3 d,较轻者先后用0.5、0.3、0.3 g/d 冲击治疗3 d,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表1 3组术后AR发生率、感染率、恢复时间比较
2.2 总肺部感染发生率 3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8例(23.9%),均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混合感染,其中13例出现CMV感染;A、B、C组总感染率分别为16.7%(8/48)、26.5%(9/34)、31.4%(11/35),3 组比较P>0.05;但3组CMV感染率分别为2.08%(1/48)、17.65%(6/34)、17.14%(6/35),A 组明显低于B、C 组(P 均 <0.05),B、C 组比较 P >0.05。
2.3 DGF发生情况 3组术后共发生DGF 18例(15.4%),均经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中A、B、C 组 DGF 发生率分别为6.3%(3/48)、8.8%(3/34)、34.3%(12/35),C组DGF发生率明显高于 A、B组(P 均<0.01),A、B组比较 P >0.05。3组 DGF 发生时间、恢复时间、肾脏缺血时间比较P均>0.05。
2.4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A组术后发生糖尿病、器官衰竭、药物中毒、继发性癫痫、继发性甲亢不良事件者分别为 0、1、1、0、1 例,B 组分别为 1、1、0、1、0例,C 组分别为 0、1、1、0、0 例,3 组比较 P 均 >0.05。
3 讨论
免疫诱导疗法用于肾移植由来已久[5],大量研究表明,免疫诱导能降低肾移植术后患者AR和DGF的发生率,提高人/肾存活率,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维持剂量,减轻其毒副作用[6],因此,免疫诱导已成为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利昔单抗属于IL-2受体特异性拮抗剂[7],其通过特异性阻断IL-2受体,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而发挥作用,该药对免疫系统的破坏程度较轻,毒副反应较少。ATG属于淋巴细胞清除剂[8],其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多种抗原靶向结合,以及淋巴细胞毒性、补体依赖性细胞溶解等途径破坏T细胞、B细胞等淋巴细胞,从而发挥作用;该药对免疫系统的破坏程度较重,可降低患者的抵抗力,且毒副作用较大。巴利昔单抗、ATG主要用于器官移植领域,抑制和预防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9]。Brennan 等[10]观察了供肾冷缺血时间超过24 h的高风险肾移植患者术后1年内的AR发生率,结果ATG组明显低于IL-2受体拮抗剂组。Taber等[11]观察了群体反应性抗体较高和二次肾移植比例较高患者的术后1年内AR发生率,发现 ATG组低于 IL-2受体拮抗剂组。Kim等[12]研究显示,ATG组患者的CMV等病毒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IL-2受体拮抗剂组。
本研究观察了巴利昔单抗、ATG诱导方案对少数民族患者行肾移植安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巴利昔单抗组、ATG组的AR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免疫诱导组,且前两组AR发生率相似,说明术前应用巴利昔单抗或ATG行免疫诱导,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AR;3组肺部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免疫诱导治疗并未增加患者行肾移植术后的肺部感染率。巴利昔单抗组CMV感染率低于其他两组,说明巴利昔单抗降低患者术后CMV感染率优于ATG,其原因可能是巴利昔单抗通过特异性阻断IL-2受体,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而发挥作用[14]。另外,巴利昔单抗组、ATG组的DGF发生率及透析时间与无免疫诱导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免疫诱导治疗可降低患者术后DGF发生率、缩短透析时间。本研究显示,3组术后极少发生不良事件情况者,说明免疫诱导治疗不影响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也可能与随访时间短、样本量较少等因素有关。
总之,少数民族患者行肾移植后,采用巴利昔单抗、ATG行免疫诱导均可降低其AR和DGF的发生率,且不增加肺部感染率,巴利昔单抗在降低患者CMV感染率方面优于ATG,两种诱导方案都不影响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因此认为,两种免疫诱导方案都可增加少数民族患者行肾移植的安全性,关于其对肾移植患者安全性的长期影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Woodle ES,Peddi VR,Tomlanovich S.A prospective,randomized,multicenter study evaluating early corticosteroid withdrawal with thymoglobulin in liv ingdonor kidney withdrawal with thymoglobulin in living donor kidney transplantation[J].Clin Transplant,2010,24(1):73-83.
[2]周敬敏,李汉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06,7(4):16-20.
[3]严春寅,王亮良.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2):85-86.
[4]李聪然,蔡明,李州利,等.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10):1048-1050.
[5]Golshayan D,Pascual M.Tolerance-inducing immunosuppressive strategies in clinical transplantation:an overview[J].Drugs,2008,68(15):2113-2130.
[6]Amolt PL,Rawlings E,Fernando ON,et al.Prolonged action of a chimeric interleukin-2 receptor(CD25)monoclonal antibody used in cadaveric renal transplantation[J].Transplantation,1995,60(7):748-756
[7]Lebranchu Y,Bridoux F,Bchler M,et al.Lmmunoprophylaxis with basiliximab compared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 in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receiving MMF-containing triple therapy[J].Am J Transplant,2002,2(1):48-56.
[8]Hardinger KL.Rabbit antithymocyte globulin induction therapy in adult renal transplantation[J].Pharmacotherapy,2006,26(12):1771-1783.
[9]Cai J,Terasaki PI.Induction immunosuppression improves long-lerm graft and patient outcome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an analysis of 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 registry data[J].Transplantation,2010,90(12):1511-1515.
[10]Brennan DC,Daller JA,Lake KD,et al.Rabbit antithymocyte globulin versus basiliximab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J].N Engl J Med,2006,355(19):1967-1977.
[11]Taber DJ,Weimert NA,Henderson F,et al.Long-term efficacy of induction therapy with anti-interleukin-2 receptor antibodies or thymoglobulin compared with no induction therapy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J].Transplant Proc,2008,40(10):3401-3407.
[12]Kim JM,Jang HR,Kwon CH,et al.Rabbit antithymocyte globulin compared with basiliximab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A singlecenter study[J].Transplant Proc,2012,44(1):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