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治疗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2014-05-05韩海亭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8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心肌梗死心肌

韩海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介入治疗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韩海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联合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采用PCI介入治疗联合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观察组患者的CTFC帧数、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其凝血因子、黏附分子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者心肌灌注显著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中药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心肌组织灌注、降低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对于改善近期以及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中药治疗 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AMI)一般由冠状动脉出现的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为胸骨持续、剧烈的疼痛[1]。目前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应激、炎症反应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微循环障碍。而防止这些情况出现,就需要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联合一些其他方面的治疗措施以保证患者病情的转归、康复[2]。笔者采用PCI联合中药治疗AMI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4]。排除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PCI介入治疗的AMI患者8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45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8~74岁,平均(58.56±2.53)岁;发病到救治的平均时间(48.51± 5.59)min;前壁梗死患者20例,前间壁梗死患者有10例,下壁梗死者为8例,广泛前壁梗死者为7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9~73岁,平均(59.51± 1.54)岁;患者发病至救治的平均时间(47.50±3.02)min;其中前壁梗死者16例,前间壁梗死者8例,下壁梗死者6例,广泛性前壁梗死者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介入术治疗前均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抗凝、抗栓治疗。在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后对患者实施麻醉,采用Seldinger法对患者右股动脉进行穿刺;在穿刺完成后插入6F动脉鞘管,根据患者实际的冠脉走向选择相应的6F指引导管,导入患者的血管后进行预扩张最后再植入支架[5]。对照组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10 μg/kg的剂量实施静脉注射(对于70岁、肾功能不全者该剂量需减半),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50 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300 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周。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以及介入治疗联合相应的治疗方法实施1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校正TIMI计数帧(CTFC)、心脏不良事件(MAC)发生率、心肌灌注以及血液相关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

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3-5]评定。显著:患者的疼痛等病症消失,患者体温正常,心率、血压、括凝血因子、黏附分子水平等均趋于正常。有效:各项指标和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各种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病情的继续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TMPG(心肌灌注)分级参照Gibson等提出的灌注分级方法[6]。0级:心肌无明显组织灌注。1级:造影剂缓慢灌注心肌,但是不能从微血管排空。2级:造影剂进、出微血管均出现延迟。3级:造影剂可以正常进出微血管。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CTFC帧数、MAC发生率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患者的CTFC帧数、MAC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患者CTFC帧数、MAC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灌注分级比较 见表3。结果示观察组治疗后心肌灌注显著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灌注分级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组织因子及黏附分子水平比较 见表4。结果示两组治疗后其凝血因子、黏附分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凝血因子、黏附分子降低水平更加显著(P<0.05)。

表4 两组血清组织因子及黏附分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血清组织因子及黏附分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slCAM-1(ng/mL)sVCAM-1(ng/mL)TF(ng/L) vWF(%)观察组 治疗前(n=45)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20.11±0.38 21.23±0.12 188.08±11.11 121.25±0.54 24.02±1.45*△ 28.15±1.28*△ 288.38±9.21*△178.67±11.47*△20.89±0.35 22.00±1.33 187.04±11.23 122.21±1.12(n=35)治疗后27.33±2.08* 33.25±1.43* 310.11±10.23*198.17±10.38*

3 讨论

大多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处于高凝状态的,在这样的状态下继发血小板激活及其结合反应是血栓形成和病情恶化的最主要原因[7]。经过PCI治疗后,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但是这样的介入治疗在改善症状方面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替罗非班可以起到很好的血小板的激活、凝血因子vWF以及组织因子表达激活的抑制作用[8]。但本法对于老年患者、肾功能衰竭患者并不是特别适用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应用中药联合介入治疗的方案是更为可取的[9]。

心肌梗死属中医学“血瘀”范畴。参麦注射液中的麦冬、红参能够起到养阴生津、益气固脱的功效,实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时中药制剂参麦注射液还有很好的免疫功能调节、抗脂质过氧化、增加冠心病脉血流量、增强抗氧能力以及保护心肌等功效[11]。

综上所述,经过中药治疗联合介入治疗的患者的症状有了更为明显的改善,同时心肌微循环得到了更好的改善,严重心脏发生率比较低。证实了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治疗效果等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其安全性较高。

[1]周陵,谢渡江,董静,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六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12(1):62-64.

[2]Robert WY,Stephen Sidney,Malini Chanra,et al.Original article population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N Engl J Med,2010,362(6):2155-2165.

[3]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血瘀证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29.

[5]Rodondi N,Marques-Vidal P,Butler J,et al.Marker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inflammation for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lder adults[J].Am J Epidemiol,2010,171(3):540-549.

[6]颜红兵,柯元南,编译.美国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M].北京:环境与科学出版社,2004:317.

[7]潘文,秦秋荣,刘庆军,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1(3):74-75.

[8]谢文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2(4):81-82.

[9]邓焕堂,刘静.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80-381.

[10]李显丽.浅析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125-126.

[11]杨静.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proBNP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6):83-84.

R542.2+2

B

1004-745X(2014)08-1554-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8.071

2014-02-09)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心肌梗死心肌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