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登革热临床研究*

2014-05-05谭行华张复春单西云李丽华马得宏洪文昕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8期
关键词:登革热基转移酶白细胞

张 沛 谭行华 张复春 单西云 李丽华 马得宏 王 建 洪文昕

(1.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6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登革热临床研究*

张 沛1,2谭行华1△张复春1单西云3李丽华3马得宏3王 建1洪文昕1

(1.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6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共入组登革热病例52例,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清瘟败毒饮加减及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评分、白细胞、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方面,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登革热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登革热 清瘟败毒饮 血必净注射液 临床观察

登革热(D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以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疼痛,极度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对现代医学来说,DF尚无特殊治疗药物,目前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2013年广州、西双版纳两地爆发DF流行,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卫生部制定的行业标准《登革热诊断标准》[1],其中重症DF符合2009年WHO制定的DF防治指南[2]。中医辨证标准参考《新编温病学》[3],证属气分热盛及气血(营)两燔者。

1.2 临床资料 入组病例来源于2013年7月至11月入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及2013年8月至10月入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DF患者。共入组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52例,其中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15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37例。通过计算机软件(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研究随机系统),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5.07±14.59)岁;平均病程(5.00±1.59)d;轻症15例,重症12例;气分热盛证16例,气血(营)两燔证11例。对照组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8.04±18.34)岁;平均病程为(4.52±1.78)d;轻症15例,重症10例;气分热盛证10例,气血(营)两燔证15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防蚊隔离、半流质饮食、卧床休息等一般处理及降温、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颗粒剂(委托深圳三九医药集团生产)及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颗粒剂组方以清瘟败毒饮为基础进行加减,其中气分热盛证组方为生石膏30 g,水牛角30 g,生地黄20 g,川黄连10 g,栀子10 g,黄芩10 g,知母10 g,桔梗10 g,连翘10 g,竹叶10 g,牡丹皮10 g,野菊花10 g,大黄10 g,青蒿10 g,炙甘草5 g。气血(营)两燔证组方为生石膏60 g,水牛角60 g,生地黄30 g,黄连15 g,赤芍30 g,大青叶30 g,栀子10 g,黄芩10 g知母10 g,玄参10 g,连翘10 g,牡丹皮10 g,竹叶10 g,大黄10 g,炙甘草5 g。中药颗粒剂用法用量为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开水冲服。中药针剂血必净注射液用法用量为每次5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2次。治疗观察时间最长为9 d。

1.4 疗效指标 中医证候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退热时间、血常规、肝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等。其中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所用的评分表根据DF的临床特征制定。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平均为(2.11±1.31)d,对照组退热时间平均为(3.24±2.2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中医证候及APACHEⅡ评分比较 见表1、表2。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第3日、第6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 别 n 基线期 n 第3日 n 第6日 n 第9日观察组 27 20.22±4.27 26 8.38±3.80△ 19 3.68±3.22△ 11 0.91±1.87对照组 25 18.56±4.98 24 12.67±5.03 19 7.68±3.79 12 1.83±2.89

表2 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n 基线期 n 第3日 n 第6日 n 第9日观察组 27 4.74±3.13 26 1.81±2.53 19 1.11±2.16 11 1.45±2.46对照组 25 6.28±5.68 24 3.29±5.53 17 2.18±3.05 12 1.92±3.20

2.3 两组血常规比较 见表3、表4。两组白细胞比较,治疗第9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比较,治疗第6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白细胞比较(×109/L,±s)

表3 两组白细胞比较(×109/L,±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n 基线期 n 第3日 n 第6日 n 第9日观察组 27 3.48±2.32 26 5.27±2.06 17 5.26±1.51 11 6.07±1.03△对照组 25 3.88±2.17 23 4.44±1.75 19 4.84±1.26 12 4.93±1.03

表4 两组血小板比较(×109/L,±s)

表4 两组血小板比较(×109/L,±s)

组 别 n 基线期 n 第3日 n 第6日 n 第9日观察组 27 53.56±28.78 26 114.08±45.06 17 207.94±74.30△11 231.82±79.61对照组 25 60.92±45.19 23 92.96±57.22 19 146.47±85.91 12 203.25±85.15

2.4 两组转氨酶比较 见表5、表6。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治疗第 9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治疗第9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U/L,±s)

表5 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U/L,±s)

组 别 n 基线期 n 第3日 n 第6日 n 第9日观察组 27 72.67±64.73 26 99.91±85.47 17 133.88±83.82 11 44.70±22.60△对照组 25 97.60±156.19 23 108.50±86.76 19 141.56±128.99 12 133.58±102.53

表6 两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U/L,±s)

表6 两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U/L,±s)

组 别 n 基线期 n 第3日 n 第6日 n 第9日观察组 27 108.93±74.91 26 107.91±65.30 17 126.81±104.02 11 46.32±5.22△对照组 25 188.56±355.41 23 139.15±102.22 19 144.50±133.55 12 102.33±63.08

2.5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见表7。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两组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比较(±s)

表7 两组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比较(±s)

组 别CD3+CD4+(%)CD3+CD8+(%)CD4+/CD8+观察组 治疗前 0.93±0.41(n=6) 治疗后 0.98±0.34对照组 治疗前 1.35±0.94 47.29±17.25 52.32±8.77 44.59±10.55 47.49±9.54 44.70±18.24 44.40±21.37(n=12) 治疗后 1.05±0.54 44.01±13.35 46.94±13.91

3 讨论

根据DF的发病特点,可将其归于中医学温病中“瘟疫”、“疫疹”的范畴。本病为人体正气不足,复感疫疠毒邪所致,其病机特点为疫毒内侵,毒盛致热,热毒壅盛,迫血妄行,瘀毒交结,气血津液耗伤,心、肝、肾、脑、胃肠等脏腑功能失常或实质损害。

现代医学认为,D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轻者可表现为隐性感染,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目前,有关DF及DHF、DSS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病毒、宿主和宿主免疫应答相互作用的结果[4]。研究认为,除宿主营养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5-6]外,病毒株的毒力、宿主的遗传背景及免疫状态均与DHF的发生密切相关[7]。

清瘟败毒饮为大寒解毒之剂,集白虎汤、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于一体,有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之功。凡属热毒炽盛、气营两燔诸症皆可用之。诚如余霖所释“凡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甚发斑,不论始终,以此为主方”。根据岳冬辉统计,《疫疹一得》共记述温疫52症,除“舌长”一症外,其余均运用清瘟败毒饮为主方治疗[8]。研究发现,清瘟败毒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炎症细胞在炎症部位的积聚、浸润和渗出[9],具有调节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比例失衡的作用[10],并且可能存在免疫增强作用[11]。

血必净注射液是在血府逐瘀汤的基础上,根据“菌毒并治”理论,从红花、当归、赤芍、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中草药中提取而成的静脉制剂,具有抗炎、抗内毒素、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及多脏器保护等多重功能[12-13],现已广泛应用于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肺炎、急性胰腺炎等危急重症[14-17]。

本次研究入组的52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病情恶化及死亡的情况。此次研究,在退热时间方面,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在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方面,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日、第6日结果优于对照组,这说明中医药可能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控制炎症发应等来缩短登革热的发热时间,缓解登革热的临床症状。在APACHEⅡ评分方面,各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笔者考虑这可能因为APACHEⅡ评分多用于危重患者的临床评估及预后[18]。相较而言,本次入组DF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估似有不妥。治疗期间两组白细胞、血小板均有回升,在治疗第9日,观察组白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第6日,观察组血小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中医药可以减轻登革病毒及其代谢产物对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的影响。在治疗第9日,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中医药治疗可以较快缓解肝脏损伤。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考虑可能是人体对登革病毒的免疫反应比较复杂,单取治疗前后两个节点进行比较缺乏代表性,另外也可能与样本量偏少有关。

基于此次研究,在缩短退热时间、缓解症状、提升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缓解肝脏损害等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DF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本研究并未对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存在入组病例偏少的问题,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登革热诊断标准[S].2008:1-21.

[2]WHO.Dengue-Guidelines for diagnosis,treatment,prevention and control[J].TDR,2009(1):1-160.

[3]杨进.新编温病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625-636.

[4]张复春.登革热的流行特点及治疗[J].医学与哲学,2010,31(9):21-23.

[5]Nguyen TH,Nguyen TL,Lei H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x,nutritional status,severity of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and immune status in infants with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J].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2005,72(4):370-374.

[6]Tee HP,How SH,Jamalludin AR,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 or dengue shock syndrome in adults in Hospital Tengku Ampuan Afzan Kuantan[J].Medical Journal of Malaysia,2009,64(4):316-320.

[7]Sun P,Kochel TJ.The Battle between Infection and Host Immune Responses of Dengue Virus and Its Implication in Dengue Disease Pathogenesis[J].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vol.2013,Article ID 843469,11 pages,2013.doi:10.1155/2013/843469

[8]岳冬辉.《疫疹一得》论治温疫方药特色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4):228-230.

[9]王非,骆仙芳,赵玮,等.清瘟败毒饮影响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NF-κBp65表达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1290.

[10]何神地,骆仙芳,赵玮,等.清瘟败毒饮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8、IL-10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9):2067.

[11]于征淼,刘志辉,陈晶,等.清瘟败毒饮对温病暑热证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3):3-4.

[12]陆璐,冯小明,王红义,等.血必净对大鼠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3,23(3):26-30.

[13]周莉莉,常瑞明,黄子通.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10):1221-1224.

[14]张丽娜,马晓春.脓毒症患者应用血必净治疗的临床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3,15(1):28-31.

[15]王健,周晓燕,孙滢,等.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37-438.

[16]方志成,周昌娥,郑翔,等.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13,12(4):268-270.

[17]邵建伟,周伟君,盛慧球,等.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32(5):379-382.

[18]江学成.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临床应用及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4):195-197.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Dengue Fever Treated by Combin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CM

ZHANG Pei,TAN Xinghua,ZHANG Fuchun,et al.Guangzhou Municipal Eighth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Guangzhou 51006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dengue fever.Methods:52 cases with dengue fever were included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7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and 25 cases in control group.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 Modified Qingwenbaidu Decoction and Xuebijing Injection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were added in observation group.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clinical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especially in reducing the cooling time,alleviating the symptoms,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and platelets,and alleviating the liver injury.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dengue fever is better than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

Dengue fever;Qingwenbaidu Decoction;Xuebijing Injection;Clinical observation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004-745X(2014)08-1403-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8.003

2014-01-18)

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No.2012ZX10004301-003)

△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登革热基转移酶白细胞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白细胞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植物三萜皂苷代谢中糖基转移酶蛋白特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海藻酸钠固定化重组川芎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
登革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