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2014-05-05王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8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西药

王军

(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重庆 404300)

·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王军

(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重庆 4043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综合保肝疗法;治疗组30例在综合保肝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强肝丸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及CTP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乙型重型肝炎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乙型重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 强肝丸

乙型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临床常见的重型肝炎之一,发病比例占重型肝炎的80%以上[1],具有病情进展迅速、变症多、病势重、死亡率高、治疗棘手等特点。近年来,笔者在综合保肝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健脾补肾、活血解毒的自拟方剂强肝丸治疗该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共6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发布更新版指南中有关标准[2]。入院时均有明显慢性重型肝的症状,如重度黄疸、高度腹胀、恶心或伴呕吐、极度乏力等,血清DBIL>171μmol/L,PTA<40%。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56岁;病程1~12年,平均6.36年。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5~68岁,中位年龄57岁;病程1~11年,平均6.70年。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分别入液静滴复方甘草酸苷160 mg、还原性谷胱甘肽1.2 g、多烯磷脂酰胆碱10~15 mL、促肝细胞生长素160 mg,输注新鲜血浆或白蛋白,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用适当的治疗。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单用恩替卡韦,首选恩替卡韦)。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强肝丸健脾补肾、活血解毒,药物组成:太子参30 g,黄芪60 g,白术15 g,茯苓30 g,山茱萸肉10 g,枸杞子10 g,菟丝子10 g,五味子10 g,赤白芍各30 g,三七10 g,郁金10 g,丹参30 g,龟板、鳖甲各15 g,茵陈蒿30 g,虎杖30 g,白花蛇舌草15 g,苏麻子30 g,板蓝根30 g,炙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疗程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BIL、Alb、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相关症状,体征变化,并进行CTP评分。疗效标准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指导原则》拟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黄疸、腹水明显消退,TBIL≤80 mol/L,ALT≤75 U/L,PTA≥70%。有效:症状及阳性体征减轻,TBIL较原值下降50%,PTA为40%~6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阳性体征及相关血生化指标无改善甚至恶化、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采用 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治疗后组间肝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CTP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CTP评分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TBIL(μmol/L)Alb(g/L) ALT(U/L) PTA(%)CTP评分(分)治疗组 治疗前11.23±2.15(n=30)治疗后 9.10±1.94△对照组 治疗前 11.12±2.39 315.5±9.5 25.1±0.36 348.6±34.1 32.9±0.4 65.7±10.2**△ 34.5±0.25*△ 60.5±2.7**△42.8±1.29*△328.8±8.9 26.4±0.27 315.9±35.1 21.6±0.41(n=30)治疗后10.27±2.09 105.7±8.3** 32.5±0.23* 91.7±2.81**39.5±1.1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P评分情况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CT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乙型肝炎是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以广泛肝细胞坏死为病理基础,并以肝功能衰竭为临床表现的严重疾病[3]。临床以发病急剧、出现严重黄疸、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且并发内毒素血症及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为特点。病情严重,对患者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大部分病例由于以上严重组织损伤及生理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本病属中医学 “黄疸”、“胁痛”、“臌胀”、“积聚”等范畴,其外因主要为湿热疫毒内侵,瘀阻血脉为主,内因则为脾肾两脏亏虚为主。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即邪气盛正气虚。在正邪斗争的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正气亏虚不能完全行使驱逐邪气的功能,机体阴阳平衡难以恢复,病理状态得不到改善,致使疾病缠绵日久迁延不愈。由于本虚标实是其病理根本,故而标本兼治是其根本治疗原则。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疾病,西药通过护肝和抗病毒可减轻肝脏炎症、坏死、纤维化并延缓疾病的进展,抑制疾病进一步发展,治其标。同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药,顾护其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通过健脾补肾能够明显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清除免疫复合物,清热解毒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抗病毒、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活血化瘀能够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肝细胞再生。两者联合标本兼治。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改善肝功能(退黄、降酶、提高PTA等)、缩短病程及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组。由此可知,通过与中药的联合应用能够增加西药的治疗效力,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利于对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及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1]王立福,周双男,李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4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评估[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1):5-6.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年更新版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2(4):1-9.

[3]王伯祥.肝胆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48-53.

R512.6+2

B

1004-745X(2014)08-1493-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8.040

2014-04-24)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西药
《世界肝炎日》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胸腺肽α1治疗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