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沙江上最后的推溜人

2014-05-03

中国三峡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田坝金沙江峡谷

金沙江上最后的推溜人

栏目主持/石 明 摄影/罗怀学 编辑/黎 明

茂租乡鹦哥村河边溜:

推溜人周维山,59岁,他35岁开始推溜。河边溜是这段江面上建得较早的溜索之一,是金沙江上现存唯一用人走在钢绳上推的溜,由九家人出资四万多元建起来,一家推三天。

溜,即溜索,是金沙江中下游一带老百姓架在大江两岸悬崖峭壁上用来运人载物的溜索的俗称,为顺口,老百姓习惯叫它“溜”。城里人给这种溜索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空中渡口”,即从空中“渡”人之意。

金沙江中下游流经四川大凉山腹地及云南滇东北地区,两岸山峦起伏,重岩叠嶂,是典型的地质断裂地带。登高望去,整个地形、地貌被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切割得沟壑纵横,峡谷丛生,许多地方的江岸到山顶垂直高差在千米以上。金沙江受大山的阻拦和峡谷的挤压,河面狭窄,水流湍急,滩高水深,高山、峡谷、坪子(比坝子小的平坝)犬牙交错;坡陡、谷深、水急,山高水长,形成许多无法逾越的险滩、暗流;江水蛇形般在大山峡谷间千回百转,一路奔腾向东,祖祖辈辈生活在两岸的老百姓只能守着大江,“望江兴叹”!

大江沿岸大部分地方不通车路,悬崖峭壁连绵不绝,许多地方人迹罕至,流经各县多为国家级有名的贫困县,经济条件落后,生存环境险恶,地名多以“坡”、“岩”命名。例如,“钻天坡”、“手扒岩”、“吊岩”,意即吊在空中用手扒着才能攀上去的岩子,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田坝乡幺米沱溜:

推溜人张权坤,27岁。幺米沱溜由四家人花十六万元合资建成,生意好时,每天能收入五六百元,后来生意清淡,另外三家拆资,由张保莲一家经营。幺米沱溜净跨度280米,是金沙江下游江上建得最好的溜索,机房旁还建有守溜时住的房子。

田坝乡陈家溜:

推留人陈祥能,58岁,大儿子陈茂贤,38岁,小儿子陈茂江,36岁。兄弟俩打小就随父亲在江上学推溜。陈家溜于2000年由七家人投资三十多万元合建,跨度430米,是金沙江上跨度最大的溜,也是这一带生意最红火热闹的溜。溜边搭建有棋牌室,乡邻有事无事都爱来溜边坐坐。

田坝乡赵家溜:

推溜人钱明会,47岁,张友琴,23岁。张友琴是这段江面上最年轻的女推溜人。赵家溜于2000年由四家人投资五十万元合建,跨度300余米,是金沙江上最大的唯一能载小车和农用车过江的溜索。小车过江一次120元,农用车一次100元,摩托连人带车10元,是金沙江上效益最好的溜索。一家人推15天。

茂租乡拖姑村干海子溜:

推溜人罗有万,56岁,妻子刘登芳,52岁,卢明友,49岁,妻子宋祥会,38岁。1999年,四家花11万元合建了干海子溜,后来其中一家退股,剩下的三家人继续推溜,一家推8天,一年下来一家能推1万元左右。由于正在修建的顺江公路即将通车,生意惨淡,面临停推。

炎山乡花坪子溜:

推溜人曹内芝,44岁。1999年,村民曹内芝与其姐一起,两姊妹出资十七万合建花坪子溜。花坪子溜座落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几年前通阳大桥通车后,生意惨淡,每天除了两趟免费接送村里的孩子去四川灯厂乡上学外,过溜的人很少。整个村子将移民搬迁,溜索将被淹没。

大寨子乡毛坡溜:

推溜人李永祥,48岁,妻子张兴现,48岁。二十多年前,在现在溜索的上方五六米处有一座人工推的老溜索。1999年,夫妻俩出资一万多元买下老溜的地盘和经营权,又投资十多万元重建毛坡溜。为了守溜,夫妻俩把家都搬到了溜索的机房里,以溜为家。

茂租乡鹦哥村葫芦溪溜:

推溜人蒋世学,67岁,老伴张世春,65岁,他们是金沙江上年纪最大的推溜人。葫芦溪溜,跨度420余米,离江面垂直高度329米,是金沙江上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溜索,被誉为中国第一高溜。1999年9月,葫芦溪十家人投资九万多元建成。

【艺术家简历】

罗怀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荣获2012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一条大河”最佳摄影师提名奖、台湾“统一杯”千禧之爱世界华人摄影比赛金翼奖、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生活类二等奖、第七届“佳能杯”亚洲华人摄影比赛人物类二等奖等。

作品曾参加第十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第二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一条大河”、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展、“龛里龛外——云南摄影的道外之道”影像展、第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

《金沙江上最后的推溜人》参加“前后左右——云南60~90后当代影像提名展”、第三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2014在水一方金孔雀双年展”。

猜你喜欢

田坝金沙江峡谷
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手工技艺调查研究
参观礼州会议会址
峡谷里的悄悄话
开挂的“金沙江”
峡谷阴谋
马岭河峡谷
茶海之心
行走金沙江
贵州最美乡村——田坝村·茶海之美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