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筋排刺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4-05-02胡海超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颈型经筋颈椎病

胡海超,刘 华

(1.宜兴市中医院 针灸康复科;2.宜兴市中医院 脑病科,江苏 宜兴 214200)



经筋排刺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胡海超1,刘 华2

(1.宜兴市中医院 针灸康复科;2.宜兴市中医院 脑病科,江苏 宜兴 214200)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排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部疼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排刺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经筋排刺法;推拿法;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是各类型颈椎病的初始阶段与基础状态,由于症状较其它类型颈椎病轻,往往不被重视,错过最有利的治疗时机,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情加重,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私家汽车的增加,办公自动化的日臻成熟,学生功课压力的增大等,颈椎病的发生越来越职业化、年轻化。因此,早期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够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对颈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运用经筋排刺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确诊为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2.38±9.48)岁;病程0.2~36个月,平均病程(12.4±7.3)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3.22±8.17)岁;病程0.2~36个月,平均病程(12.1±7.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1]关于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限制;②颈肌紧张,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③X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动力摄片后可显示椎间关节不稳与松动,由于肌痉挛头偏歪,侧位X线片上出现椎体后缘一部分重影,小关节也呈部分重影。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颈型颈推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0~60岁,有驾驶资质;③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排除颈部急性扭伤、落枕、肩周炎和风湿性肌纤维炎等疾病引起的颈肩部疼痛;②其他类型的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等;③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症,颈椎肿瘤,颈椎结核等颈部疾患;④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及妊娠期妇女。

1.5 脱落标准

①在观察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需要医治者;②不能配合治疗、随访者;③未按规定治疗方法治疗,或加用其他治疗方法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推拿法:先用松筋的推拿手法,用轻缓柔和的滚、按、揉、拿等手法在颈椎两侧及肩部做放松治疗4min,后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时按揉风池穴2min,并在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揉拨2min,再从风池穴至颈根部对称用力拿揉颈脊柱两侧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用拇指按揉肌群痉挛僵硬处阳性压痛点,并弹拨肌痉挛处共4min,颈肩背肌肉放松后,再用颈椎微调的推拿手法,在颈椎拔伸状态下小幅度前屈、后伸、左右缓慢旋摇颈椎,以调整颈椎微小错位。若有椎体棘突偏移,应结合X片和触诊结果判断椎体棘突偏移的情况,进行定点微调扳转操作。操作时,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其后,将患者头部前屈20°,一手拇指端向对侧抵住偏歪的棘突处,一手托住其下颌并徐徐向棘突偏歪一侧旋转,当旋转至一定角度时,医生可感到旋转力到达拇指指端所抵住的患椎处并固定,随即快速旋转扳动下颌,同时顶按棘突的拇指协调用力,将患者棘突向健侧推动,此时可听到颈椎关节整复的弹响声,微调手法完成(定点微调扳转5~7天操作1次),并嘱患者头颈部制动2min,最后轻拿两侧风池至肩井,每侧2min结束治疗。

治疗组采用经筋排刺针刺法联合推拿法。经筋排刺针刺法:针具选用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华佗牌”不锈钢毫针,规格为0.30mm×40mm,患者取俯卧位,头下垫薄枕,首先查找颈部肌群痉挛僵硬处的硬结,触压疼痛阳性反应点,再循所过经筋排刺,以患侧足太阳膀胱经天柱穴至大杼穴为经筋排刺第一线,足少阳胆经风池穴至肩井穴为经筋排刺第二线排刺,排刺间隔1寸,排刺第一线时针尖稍向脊柱方向与脊柱呈10°~20°夹角斜刺,进针深度0.8寸左右。排刺第二线时,针刺风池时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进针1寸,其余针针尖向脊柱方向与脊柱呈50°~60°夹角斜刺0.8寸,均用小幅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待得气有酸、胀、麻、沉感,并循经向顶枕、项、肩臂部传导时停止行针,15min后再行针1次,留针30min。推拿法:出针后,再行对照组相同的推拿手法。两组患者每周治疗3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考虑患者的依从性,30天内完成治疗10次即为有效病例。

1.7 观察指标

采用颈推病颈痛专用量表(The 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 NPQ)[2]为主要观察指标,NPQ颈痛量表由9个条目组成,包括疼痛程度、症状持续时间、夜间针刺或麻木感、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对社会活动的影响、搬抬重物、读书/看电视、工作/家务和驾驶的影响。量表中每一题各项按从上到下得分依次为0、1、2、3、4分。得分越高说明因颈痛导致生活质量越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积分变化。

1.8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相关标准及NPQ颈痛量表积分变化综合拟定,并结合尼莫地平方法分级,即尼莫地平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颈项肩部疼痛或压痛点等异常不适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颈部活动受限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或尼莫地平积分≥90%;显效:颈项肩部疼痛或压痛点等异常不适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颈部活动受限基本恢复正常,可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或90%>尼莫地平积分≥70%;有效:颈项肩部疼痛或压痛点等异常不适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或改善,颈部活动受限有一定改善,或70%>尼莫地平积分≥30%;无效:临床出现不适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尼莫地平积分<30%。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部疼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积分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颈型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项强”“颈肩痛”等范畴。由于颈部过度劳累,姿势不正及外感病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经脉不畅,久而成瘀,则“不通则痛”而发病。现代医学认颈型颈椎病为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早期,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引起椎体松动不稳,颈部肌肉防御性痉挛,颈部肌肉和韧带维持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被打破,刺激后纵韧带和椎体感觉神经末梢,造成枕颈部疼痛、酸胀及沉重不适感,颈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感,有相应压痛点。

足太阳膀胱经伴督脉同行项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于百会穴,督脉属奇经八脉,为“阳脉之海”,调节全身阳经阳气;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于风池穴,阳维脉维系诸阳,有利于阳气的升发。故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颈部经筋排刺可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使局部经脉疏通,气血运行流畅,筋肉得其濡养,通则不痛;配合推拿手法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整复错位,则项背活动自如。

经筋排刺法根据《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及《灵枢·官能》“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的经筋治疗理论,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辨別疾病归属何经、何筋[4];结合《灵枢·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采用排刺的针刺方法,排刺法的特色为治疗范围广,刺激强度大,能针对广泛的病灶。且以相对密集的间距取穴针刺,能在局部范围内能形成强烈针感,更好地激发经气[4]。得气是针刺治疗的关键,《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刺得气后出现循经感传,使气至病所,经筋排刺得气感更强,刺激量更大;同时排刺可大范围松弛颈部肌肉的痉挛,减轻椎体对颈椎间盘的压力,缓解因颈椎间盘突出等退行性病变对椎动脉造成的压迫;并通过神经的调节,缓解软组织中小血管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软组织供血。

松筋的推拿手法使紧张的肌腱、筋膜、腱膜等软组织解除牵拉应力,恢复正常力平衡状态,松解软组织粘连和纤维化硬结,解除病变局部血管神经的压迫和牵拉,消除物理致痛因素,使疼痛逐步缓解。

颈椎微调的推拿手法,在针刺、松筋推拿手法对颈椎旁软组织产生良性刺激后,可以解除颈肌痉挛,调整颈椎的机械性紊乱,促进炎症的吸收,重整错位的结构,有利于颈曲正常弧度的恢复[5]。

本研究表明经筋排刺结合推拿治疗方法和单纯推拿治疗方法对颈型颈推病都有明显功效。但经筋排刺结合推拿可在单纯推拿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经筋排刺结合松筋微调推拿法能明显降低NPQ颈痛量表积分,有效地改善颈枕部疼痛及颈部功能活动,整复颈椎关节异常位置,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从而恢复其功能。经筋排刺结合松筋微调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患者容易接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99.

[2] LEAK AM, COOPER J, DYER S, et al. The 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devised to measure neck pain and disability[J].Br J Rheumatol,1994,33(5):469-47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 吴必达.经筋排刺配合温针治疔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5] 韦贵康,韦坚,黄荣,等.手法对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9,7(5):13-15.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9-26

胡海超(1976-),男,江苏省宜兴市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

R681.5+5

A

1673-2197(2014)23-0058-02

猜你喜欢

颈型经筋颈椎病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