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

2014-05-01张海清王子军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12期
关键词:海水鱼大菱鲆工厂化

张海清,王子军

(1.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1306;2.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上海 201306)

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

张海清1,王子军2

(1.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1306;2.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上海 201306)

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的背景下,我国的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基于经济学中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及生态链的相关理论,结合作者对中国工厂化海水养殖主产区河北、山东、辽宁及天津等地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产业保持良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链条脆弱;价值链不合理,产业抗风险能力差;供应链各部分缺乏协作与协调;现行流水式养殖模式不符合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要求,产业生态链亟待优化。提出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通过平衡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利益整合产业链;通过创建品牌以优质产品协调供应链;协助在中小型养殖场推广半流水养殖模式。

工厂化;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功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转变。1990年水产养殖产量更是首次超过捕捞产量,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我国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70%。在水产养殖业内部,以鲆鲽类工厂化海水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尤其是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先进水平,它的发展成功地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第四次产业化浪潮的形成,海水养殖业正朝着工业化的现代渔业建设方向发展,前景非常广阔[1]。

工厂化海水养殖又称设施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海水养殖产业在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同时,提高了渔民的收入水平。然而,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环境约束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之下,其产业发展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特别是2006年的“多宝鱼药残事件”几乎把整个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毁掉。在个体理性造成集体不理性的行为选择方式下,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切入点,协调成员间的无序竞争。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整合协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及生态链中的积极作用,来探讨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笔者参与了“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2009年度的研究工作,并有幸参加了对山东、河北、辽宁及天津等沿海鲆鲽类养殖企业和渔业管理部门的实地调研,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厘清工厂化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本研究首先就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做一简要介绍;然后对这个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生态链进行分析,揭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专业合作社在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中的整合协调作用进行讨论。本研究有助于为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工厂化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应对措施。

2 鲆鲽海水鱼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概述

2.1 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鲆鲽鱼是海水鱼的一大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比目鱼。鲆鲽海水鱼在我国的主要养殖品种有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3个品种。其中大菱鲆(俗称“多宝鱼”)我国沿海没有野生种,是从国外引进的。野生大菱鲆分布在欧洲,从北欧沿北大西洋一直到地中海都可以捕捞到野生大菱鲆,其捕捞产量一直很低,通常每年不超过1万t。正因为野生捕捞产量稀少、味道鲜美,才使大菱鲆在欧洲赢得“海中稚鸡”的美誉。

199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从英国引进大菱鲆苗种,并于1999年率先突破大菱鲆人工育苗技术,同时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大菱鲆养殖随之在中国北方的山东和辽宁沿海地区大规模发展起来。雷霁霖院士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大菱鲆之父”。牙鲆和半滑舌鳎因为是本地品种,苗种繁殖和饲养技术突破后发展很快。2009年中国养殖鲆鲽鱼总产量为8.96万t,主要是3个品种:大菱鲆(5.71万t,63.7%)、牙鲆(2.65万t,29.5%)、半滑舌鳎(0.45万t,5.0%),其他所有小品种合计仅0.16万t(1.8%)[2]。鲆鲽鱼的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如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等黄渤海区。据2008年数据显示,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黄渤海区三省一市合计占到了鲆鲽鱼养殖总产量的93.1%,尤其是山东省的产量占全国鲆鲽鱼总产量的2/3以上[3]。

2.2 鲆鲽海水鱼养殖模式概述

借鉴雷霁霖[4]的分类,鲆鲽海水鱼养殖模式大体分为生态型的海基养殖模式和集约型的陆基养殖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有工厂化养殖(陆基)、池塘养殖及网箱养殖模式(海基)等。其中工厂化养殖又分为循环水养殖、流水养殖、半流水养殖及静水养殖等类型。养殖水源来自2个渠道:一是深井地下海水;二是近岸海水。根据2010年对全国39个养殖区县的调查统计数据来看,鲆鲽海水鱼工厂化养殖面积为475万m2,网箱养殖22万m2,池塘养殖0.113万hm2[5]。而工厂化流水式养殖是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模式[3]。由于大菱鲆是引进品种,在我国只可以工厂化养殖,而牙鲆和半滑舌鳎由于属于本土品种,在区域和气候条件适宜地区还可以采用其他低成本的养殖方式。如牙鲆可用浅海固定式网箱养殖模式和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半滑舌鳎由于其伏底和附壁的生活习性,以及腹面下方的采食方式决定了其不适宜于进行网箱养殖,只能进行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在实践中,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节约成本和缩短养殖周期,还有牙鲆的网箱结合工厂化的养殖模式和半滑舌鳎的室外池塘结合工厂化养殖模式。

工厂化养殖又称设施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一个完善的养鱼工厂应该包括封闭式内循环、微生态调节净化水质、纯氧增氧、臭氧消毒、物理过滤、泡沫分离、温控、饲料加工和投喂等专用设施。工厂化养殖集现代科技于一体,使其能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始终维持最佳生理、生态条件,从而达到快速生长、营养合理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水体商品产量和质量。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属资源最为节约型和技术要求最高的养殖模式。以大菱鲆为例,我国目前主要是采取“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流水式工厂化养殖模式,原因是由于大菱鲆属引进的冷水性鱼类,适合生长温度为12℃~18℃,而我国北方养殖地区四季海水温度变化大大超出这个范围。在海边或近海打井、抽取地下海水可以基本解决天然海水温差过大的问题,利用大棚养殖可以创造大菱鲆适合的光照环境和容易控温。但由于绝大多数大菱鲆养殖场是采取全流水养殖模式,作者对山东地区的调查显示,每日换水次数达到5~8次。因此对深井海水的需求量很大。在大菱鲆养殖集中地区,深井海水资源不足成为鲆鲽鱼养殖业主要的制约“瓶颈”。由于大菱鲆的生物学特性,不可以进行静水式养殖,而循环水养殖模式(指养殖海水的循环利用。当然并不代表海水是100%循环的,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操作海水会有损耗,所以每天还是要添加一部分海水做补充。)的技术和设备要求很高,初始投入很大,目前仅有几家示范养殖场在试验。那么半流水式(也可叫做半循环,可减少换水次数达一半)就成为目前众多小型养殖场升级的目标。

3 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的4种链

3.1 价值链、产业链、生态链与供应链的概念

对于常规系统来说,都会存在管理员,从理论来说,只要说服管理员对存储的数据改动,就能达到目的。但是区块链有着去中心化的特点,所以不会存在这样权力集中的管理员。这样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和可信任性。在区块链网络当中,只要发现当中一个节点出现了恶意欺骗行为,其他的参与节点就可以对违反规定的节点进行排斥和压制,将其挤出区块链。

产业链(industrial chain)概念源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分工理论,Hirschman[6]应用“关联效应”理论论述了产业的链条关系,强调了企业之间的前后向联系。Porter[7]第一次提出“价值链(value chain)”的概念,并认为公司的价值链可进一步同上游供应商与下游买主的价值链相连,构成一个产业的价值链。赵红岩[8]认为产业链是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及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以上下游关系和空间分布特征联系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式企业联盟。芮明杰等[9]指出产业链有3种表现形式——产品形式(产品链)、价值形式(价值链)和知识形式(知识链)。供应链(supply chain)原指包括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之前所有参与原材料供应、生产、物流配送和销售的经营主体。相对价值链强调的产品价值增值过程和产业链强调的企业协作关系,供应链概念更强调市场渠道和营销,以及各主体的有效连接和协调。芮明杰等[10]进一步总结产业链是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生产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基础上的综合,其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生态链(ecological chain)则是强调与环境生态系统和谐的养殖生产过程,要求其遵循环保、低碳、循环经济的要求。

3.2 鲆鲽海水鱼养殖的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

鲆鲽海水鱼养殖的产业链基本上分为3个环节,即苗种培育环节、商品鱼养殖环节和物流与营销环节(图1)。苗种培育环节的主体是政府渔业管理部门颁发了苗种许可证的育苗场以及少数规模较大设施较先进的示范类养殖场和研究所。商品鱼养殖环节的主体是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多数是规模不大的个体养殖户,少数是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物流与营销环节的主体是中介商贩和城市的水产品市场档口,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通过他们向餐饮业和消费者供货。在产业链上还有饲料企业、鱼药企业和养殖设备制造企业。

从产业的价值链分析,由于市场供求状况的不同,价值链的增值与产业链的权力等级是不一致的(图2)。以大菱鲆为例,大菱鲆刚刚在中国养殖成功时,掌握该项养殖技术的人很少,产品供给量有限。加之其“多宝鱼”的谐音,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甚至于出现过200多元/kg的收购价,这时养殖环节获利最多,可谓“暴利”产业。当时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生产者处于优势地位;随着养殖者不断加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2006年“多宝鱼药残事件”的发生,造成供求形势逆转,转为买方市场。大菱鲆收购价格一路下滑,以2009年为例,商品鱼养殖成本都需要40元/kg,而收购价格仅为44元/kg,供过于求情况下,收购大菱鲆的中介商贩权力等级大于养殖户,致使收购方的档口出现故意压价,甚至故意拖欠养殖户销售款的现象,造成养殖户无法正常生产经营。

从笔者的调查情况来看,鲆鲽海水鱼养殖的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除了表现出上述特征外,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图1 大菱鲆养殖产业链结构图

图2 大菱鲆养殖产业价值链随收购价格变化示意图

3.2.1 产业链突出表现为产业链条脆弱,价值链不合理,产业抗风险能力差

具体表现首先是在苗种培育环节出现的种苗退化现象。实地调查时多数养殖户反映苗种抗病力下降、质量不高。原因是大菱鲆作为一种外来品种,引进后缺乏品种更新,近亲繁殖易造成种质退化。还有就是部分企业育苗技术力量薄弱,操作不规范所致。

其次是产业的配套技术和企业实力不足。如我国饲料企业和养殖设备企业在鲆鲽鱼养殖技术上还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对鲆鲽鱼营养需求研究起步较晚,饲料配方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调查显示,目前日、韩饲料厂商占据着中国鲆鲽鱼饲料的高端市场。如日本日清丸红饲料和韩国夏林饲料等。中国本土的鲆鲽鱼饲料企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研发水平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可喜的是我国相关高校和饲料企业正在抓紧自主研发抢占这一市场。另外是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中小型养殖场(户)负担得起的循环水设备的研发还需努力突破。

再有就是商品鱼养殖环节的主体是众多实力较弱的个体养殖户,这种情况不但造成深井海水资源滥用和浪费,也使得技术推广和质量控制不易开展。处于国际养殖先进水平的国家则是以大型养殖场为主。如西班牙仅Pescafresca公司一家养殖场,其大菱鲆成鱼年产量就达到7 000 t。集约化大规模养殖可以尽量选择最佳的养殖区域,Pescafresca公司养殖场自然条件优越,沿岸纯净的海水和常年12℃~18℃的温度非常适宜大菱鲆生长,养殖过程中主要的能源消耗只有大功率水泵抽取和输送海水的能耗,直接采用全交换水体的天然海水流水养殖模式,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也易于保证商品鱼的高质量。反观我国,2006年底的“多宝鱼药残事件”反映了产业链的脆弱性和几乎没有的抗风险能力,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大起大落使得众多养殖户损失严重。

3.2.2 供应链各部分缺乏协作与协调,中介商户没有形成和养殖户以利益为纽带的有效连接

有效供应链的特征就是从原料采购、商品生产到物流配送及营销的协作关系。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供应链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协作。2006年的“多宝鱼药残事件”就是供应链发生问题的典型事件。因为当时除个别养殖户用药超标外,一些物流和档口为保持鱼的新鲜也加入违禁药物,这样使得原本药残检测合格的鱼也变为药残超标不合格。自“多宝鱼药残事件”发生后,由于市场形势转为供大于求,又由于众多小型和家庭养殖场(户)的无序竞争,中介商贩对养殖户故意压价,使得养殖户几乎没有利润,严重损害了产业。每年市场上鱼价的波动与养殖户饲养不科学不合理也有关系,因为饲养时间基本一致,导致商品鱼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引起收购和销售不平衡。中介商户如果能和养殖户以利益为纽带形成有效连接,共同确定养殖量、保证商品鱼质量,并减少市场供应的波动,将有利于整个产业。

3.2.3 鲆鲽海水鱼产业的生态链亟待优化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背景下,低碳、节约资源能源、环境友好为显著特点的低碳农业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11]。生态链是强调环境生态系统和谐的养殖生产过程,要求其遵循环保、低碳、循环经济的要求。但由于鲆鲽海水鱼工厂化养殖多数是流水式模式,大量耗费深井海水资源,深井水泵抽水和对养殖用水调温的大量耗电也不符合低碳的要求。普遍采用的开放式流水养殖,鱼的粪便和残饵直接排放入海,对沿岸近海的污染不可小视。现行养殖模式不符合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要求,产业生态链亟待优化。

雷霁霖等[1]论证了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内的4种循环经济模式:①高级循环水养殖模式。该模式最初投入的原水资源基本上可以实现循环使用。每日只需补充少量新水(约5%~10%)。此种模式的代表企业有山东莱州的明波水产、青岛胶南的通用水产、天津海发等。②中级循环水养殖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初始投入车间的原水大部分可以得到循环利用,但有一定比例的排污,所以循环利用率较高级循环水养殖模式低,但其设备成本也较低。③“棚池配套”养殖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首先进行大菱鲆的工厂化养殖,然后用大菱鲆养殖排放的废水来养殖凡纳滨对虾、牙鲆和海参,以此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种模式在山东的昌邑等地都有实例。④生态养殖模式。

此外,雷院士还介绍了鲆鲽鱼养殖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循环模式:①鲆鲽鱼养殖与电厂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发电厂的温排水作为养殖用水的调温热源。②鲆鲽鱼养殖业与制盐业相结合的模式。这是一种将鲆鲽鱼养殖、海参养殖与制盐工业相结合的养殖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总体来看,由于深井海水资源的限制,未来我国鲆鲽鱼养殖必须从目前的全流水养殖模式,逐步向半流水养殖模式和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也是我国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升级的一个过程。考虑到目前存在众多小型或家庭养殖场(户)的现状和我国设备制造的国情,现阶段向半流水养殖模式升级是可行的选择,也是生态链优化的第一步。

4 专业合作社在整合协调4种链中的积极作用

发现和归纳出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在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瓶颈”,笔者的研究只完成了一半。如何解决问题,找准切入点才是关键。在鲆鲽海水鱼生产过程的众多的参与主体中,谁能发挥协调整合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无疑是很好的一个载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自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一直采取鼓励政策。尤其是在2007年7月起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法律高度明确规定了国家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合作社是市场中企业组织的一种替代形式,是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特殊经济组织,它的存在有助于完善市场秩序和规则,是政府、公司以及农户都需要的一种组织形式[12]。

鲆鲽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一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即水产专业合作社。这类组织的出现是由于养殖者投入受到资产专用性的制约,养殖者在交易中可周旋的余地有限,作为以鲜活品出售的鲆鲽鱼,其生产保鲜期短、不易运输、附加值高、需求弹性相对较大,养殖者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松散的专业化养殖户(企业)必然要联合起来,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增强自己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规避或降低市场风险,共同抵御自然风险。

4.1 帮助整合产业链,平衡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利益

首先是提高养殖户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专业合作社通过散户之间的联合,统一采购鱼苗、饲料、设备等,统一与收购方谈判交易数量与价格,可以维护养殖户的利益,并有助于与鱼苗企业、饲料企业、鱼药企业等相关企业,以及收购商户间建立长期联系。达到整合产业链,平衡产业链各主体利益的目的。

2006年“多宝鱼事件”发生后,对以鲆鲽鱼养殖为主要产业的山东某地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后,大菱鲆价格急剧下跌,市场需求几乎为零,这引起了相关管理部门和基层组织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养殖大户出面,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和水产品市场进行沟通,水产品市场经营商对他们说:“你们应该有一个代表性的组织,这样才方便与市场各利益主体和食品安全管理检测部门对话”。渔业合作社是一个好的平台和组织。相关部门认为成立一个养殖协会,有助于养殖户形成规模,增强他们的谈判能力。而遭受灭顶之灾的养殖户,也感到他们势单力薄,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无法与其他各方进行交涉,有成立合作社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建立了“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定位是尽力为成员提供技术服务,开拓市场、团购生产资料等。协会负责人与养殖会员沟通需求意愿后,统计出会员饲料需求总量,派专人与饲料厂家联系,选择放心过关的养殖饲料,与饲料公司签订合同,统一为协会会员购买饵料。据该养殖协会理事介绍,他们从饲料厂家直接购买的饵料价格每吨比从市场价格低出500~1 000元,有效地降低了渔民的养殖成本。此外,合作社有专人负责水产品的销售,主动出击联系买家。而有购买需要的买家也会主动联系合作社,由合作社组织养殖户统一销售产品,这样的牵线搭桥合作社不对渔民收取任何费用。

其次是有助于行业自律。现阶段一是推广先进养殖模式和保证产品质量。二是限制养殖主体数量。因为目前养殖区域小型和家庭养殖户过多过密,不但深井海水资源不足,也已经影响到海岸环境,最重要的是市场已经供过于求。以大菱鲆为例,要使大菱鲆养殖者的利润合理而稳定,就需要控制养殖数量,把不合格的养殖主体淘汰出去。政府相关部门和专业合作社联手,以建立养殖许可证制度来控制鲆鲽鱼养殖规模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4.2 帮助推广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

通过专业合作社推广先进养殖模式是有效的技术推广行为。在作者调查的合作社中就发现合作社经常邀请厂家或技术人员为成员培训的案例,培训内容包括科学用药、养殖各阶段饲料选择、养殖场建设等。下一阶段主要是在中小型养殖场推广半流水养殖模式。尽管业内鲆鲽鱼养殖循环水系统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但设备昂贵,尤其是全循环水系统;对操作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很高;而且全循环系统的综合养殖成本往往高于全流水或半流水系统。国内半流水系统(半循环水系统)已经有成功应用,且设备相对简单、造价低,中小养殖场易于接受。

4.3 协调供应链和营销,以品牌保证产品质量

专业合作社协调供应链和营销的第一步是创建品牌,以品牌来约束产品质量,以品牌来整合营销。品牌的支撑是合作社自律的养殖规范和质量保证。而质量的保证是通过对其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建立和对社员违规的追责来实施。通过这些措施把滥用药物、使用低价苗种和劣质饲料的问题养殖户逐出合作社,迫使每个参加合作社的会员养殖场,必须对其产品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真正负责。这些品牌的鲆鲽鱼最终会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实现优质优价。合作社通过品牌和规模进行营销,与实力商户联盟开拓市场共赢。

[1] 雷霁霖,杨正勇,倪琦,等.促进鲆鲽类养殖产业朝循环经济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基于鲆鲽类主产区调研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0,12(8):70-78.

[2] 樊旭兵.制度创新和市场营销决定大菱鲆(多宝鱼)产业未来[EB/OL].(2011-03-22)[2014-03-01].http://blog.sina.com.cn/frankfan1968.

[3] 杨正勇,王春晓,冷传慧,等.国内外鲆鲽类养殖生产与贸易动态研究报告[R].上海:国家鲆鲽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工厂化养殖与产业经济研究项目组,2009.

[4] 雷霁霖.中国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架构与前景展望[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600-609.

[5] 徐忠,甘蒂斯.鲆鲽类养殖产出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122-1127.

[6] HIRSCHMAN A O.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

[7] PORTER M E.competitive advantage[M].New York:Free Press,1985.

[8] 赵红岩.全球价值链下长三角嵌链式的升级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9] 芮明杰,刘明宇,任江波.论产业链整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0] 芮明杰,李想.网络状产业链构造与运行[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11] 王子军,张海清,吴敬学.低碳经济模式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影响与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5):542-546.

[12] 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上海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项目“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文献与案例研究”(A-0209-13-07007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于渔业专业合作社视角的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培育制度供给研究”(D-8005-14-0112);上海电机学院学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13XKJC02)和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13C420).

猜你喜欢

海水鱼大菱鲆工厂化
复合益生菌粉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专家赴粤东饶平开展海水鱼产业技术服务活动
中国海水鱼养殖现状分析
辽宁大菱鲆养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粤海、海大两大海水鱼料巨头13日凌晨海水鱼料齐涨价,涨幅达300元/吨
体外培养法探讨不同蛋白源对大菱鲆肠道菌群的影响
提问蔚蓝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