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海洋产业时空分异研究
2014-05-01周智涛
周智涛,王 雪
(1.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大连 116029;2.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研究院 大连 116023)
中国沿海海洋产业时空分异研究
周智涛1,2,王 雪1
(1.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大连 116029;2.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研究院 大连 116023)
文章利用1996—2011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三大海洋产业数据对中国沿海城市海洋产业进行时间、空间的分析,研究表明:①1996—2011年中国沿海海洋产业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海洋第一产业经历了2次增长,最高值出现在2005年,为4 500亿元;海洋第二产业迅猛增长,2011年达到最高值21 600亿元;海洋第三产业总产值快速上升,2011年达到21 400亿元。②海洋产业总值最高的是广东,山东次之;最差的是广西,海南优之。③海洋第一产业最高值出现在山东,最低值出现在天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广东,最低值都出现在广西。
海洋产业;时空分异;中国沿海城市
1 引言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持发展海洋经济形成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总和,即人类在以海洋资源为对象进行的社会活动,或利用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进行的各类服务活动和生产生活[1]。
海洋是自然资源的聚集地,是人类的“蓝色聚宝盆”,有着丰富的海水资源、空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2]。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产业发展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包括渔业服务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电力业、工程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3]。海洋产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世界各国纷纷将海洋产业发展列入本国的发展战略重点,了解海洋产业发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实施“科技兴海、依法管海”政策,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如今的海洋经济已经步入正轨,稳健快速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多方位的格局。根据三次产业定义,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水产业、海洋渔业服务业;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工程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4-5]。
2 研究区域
中国拥有18 000 km的大陆岸线和14 000 km的岛屿岸线,面积大于500 m2的海岛有6 900多个(不含海南岛本岛和台湾、香港、澳门所属海岛)以及300万km2余的主张管辖海域。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自南向北分别为: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它们毗邻大海、道路相接、山脉相连、商旅相通,区域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6]。沿海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密度约为415人/km2,人口总数占全国总人口的43%,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6%,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4.7%,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9.2%以上。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中国海洋产业的时间变化
根据1996—2011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三大海洋产业数据做出海洋产业总体变化图(图1)、海洋第一产业变化图(图2)、海洋第二产业变化图(图3)以及海洋第三产业变化图(图4)。
图1 1996—2011年中国沿海海洋产业总体变化
图2 1996—2011年中国沿海海洋第一产业变化
图3 1996—2011年中国沿海海洋第二产业变化
图4 1996—2011年中国沿海海洋第三产业变化
从研究结果看出,1996—2011年中国沿海海洋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1996年海洋产业总值接近3 000亿元,1996—2003年海洋产业总体增长较缓慢,2003年海洋产业总值接近9 000亿元,而2003年以后海洋产业飞速发展,势头良好,到2011年海洋产业总值超过45 000亿元。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越来越深入,海洋产业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多。其中海洋第一产业从1996—2005年呈增长趋势,1996年第一产业产值接近1 500亿元,2005年产值达到4 500亿元。而2006年总产值骤然下降到1 143亿元,2006年以后海洋第一产业缓慢增长,到2011年达到2 382亿元。海洋第二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展飞速,从1996年的50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1 600亿元,可见16年间,中国的海洋第二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的海洋第三产业同样拥有极好的发展,1996—2011年一直只增不减,从960亿元增加到21 400亿元。纵观研究结果可以看出,1996年海洋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少,且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到了2011年,在海洋产业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16年间,第二产业增长最为迅猛,第三产业次之。
3.2 中国海洋产业的空间变化
根据1996—2011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三大海洋产业数据可以看出。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沿海海洋产业生产总值整体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16年累计起来,海洋产业总值最高的是广东,生产总值达到55 000亿元,山东次之,达到45 000亿元;最差的是广西,生产总值仅为3 700亿元,海南位居倒数第二,生产总值为3 880亿元。广东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倍,并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不但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还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山东非常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7-12]。
海洋第一产业山东最高,一直领先于其他沿海地区,最高生产值出现在2005年,为1 280亿元,主要原因是山东在海洋空间、海洋资源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海洋第一产业最低为天津,最低生产值出现在2006年,为3.5亿元。海洋第二产业最高为广东,最高生产值出现在2011年,产值为4 300亿元;第二产业产值的最低值出现在1996年的广西,为0.33亿元。其中1996—2003年,第二产业最低值为广西,2004—2011年,海南省为生产总值最低省份。海洋第三产业广东最高,最高生产值出现在2011年,为4 600亿元,在16年间,上海和广东间断性出现最高值;第三产业最低值为广西,最低生产值出现在2000年,为1.17亿,16年间的最低值绝大多数也是广西。
4 结论与讨论
文章利用1996—2011年中国三大海洋产业数据,以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区,对中国沿海城市海洋产业进行时间、空间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时间分布来看,1996—2011年中国沿海海洋产业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海洋第一产业经历了两次增长,增长趋势都较为平缓,最高值出现在2005年,为4 500亿元;海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呈现迅猛增长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011年,分别为21 600亿元、21 400亿元,相比之下,第二产业增长的幅度较大。在海洋产业构成的比重来看,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已被第二、三产业取代。
(2)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沿海海洋产业生产总值整体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海洋产业总值最高的是广东,山东次之;最差的是广西,海南优之。海洋第一产业最高值出现在山东,为1 280亿元,最低值出现在天津,为3.5亿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广东,分别为4 300亿元,4 600亿元,最低值都出现在广西,分别为0.33亿元、1.77亿元。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探索逐步深入,政府部门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良好的海洋技术产业基地[13-14]。海洋产业的未来日新月异,目前我国的海洋产业正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想结合的方向发展。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海洋产业必将成为中国的核心支柱产业。由于研究区的站点较少等一些原因,研究结果的精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5-16]。
[1] 张耀光,韩增林,刘锴,等.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J].资源科学,2009,31(12):2192-2200.
[2] 叶向东.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4).
[3] 刘洋,丰爱平,刘大海,等.基于聚类分析的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71-75.
[4] WANG Ying.China,s Maine Geography[M].Beijing:Science Press,1996:256-272.
[5] ZHANG Yaoguang,LIU Kai,WANG Shengyun.The research of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bout China's marine economy[J].Progress in Geography,2006(5):47-56.
[6] 邱云峰,秦其明,曹宝,等.基于GIS的中国沿海省份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2007,17(2):69-72.
[7] CHEN Kewen.China Marine Economic[M].Beijing:Ocean Press,2003.
[8] HAN Zenglin,DI Qianbin,LIU Kai.Liaoning marin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alysis[J].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7,30(1):107-111.
[9] 马仁峰,李加林,赵建吉,等.中国海洋产业的结构与布局研究展望[J].地理研究,2013,32(5):902-914.
[10] 武京军,刘晓雯.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分区优化[J].资源与环境,2010,20(3):21-25.
[11] ZHANG Qiaomin,WANG Ping,WANG Wenjie.Marine sand resource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waters of China[J].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2010,82(S):S83-S89.
[12] CHEN Bin,HUANG Hao,YU Weiwei,et al.Marin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based on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J].Ocean&Coastal Management,2009,52(12):612-619.
[13] ZOU Keyuan.Implementing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in China:progress,problems and prospects[J].Marine Policy,1999,23(3):207-225.
[14] 周洪军,何广顺,王晓惠,等.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产业优化对策[J].海洋通报,2005,24(2):46-51,56.
[15] 郭越,董伟.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与存在问题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3):70-75.
[16] 楼东,古树忠,钟赛香.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地理研究,2005,27(5):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