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合理密植 发挥群体结构效应

2014-04-30徐洪辉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增产玉米

摘要: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和栽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玉米合理密植能协调穗多、穗大、穗重之间的矛盾,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

关键词:玉米;合理密植;增产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45-1

植物的产量90%以上是靠光合作用积累起来的。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叶绿素的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及碳水化合物。玉米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水分和矿质营养,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协调穗多、穗大、穗重之间的矛盾,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所谓合理的群体机构,即是群体和个体、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前期生长和后期生长都比较协调的发展,从而经济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促进穗多、穗大、粒多、粒饱,最后达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目的。

1 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

密度过稀时,单株发育好、穗大,由于单位面积上株数太少,土地、空间未能充分利用,群体发育受到限制,单株粒数和粒重的增加,不能抵偿由亩穗数减少而受到的损失,所以单位面积产量低。在密度过大时,亩穗数虽有增多,但因超过了合理密度范围,叶面积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单株生长受到了严重抑制,造成空秆多、穗头小。亩穗数增加不能抵偿经济状况变劣的不良后果,产量反而不高。只有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适当增加株数,个体发育虽然受到较小抑制,单穗粒重略有下降,但是群体有较大的发展,单穗增多对增产的作用远远超过因果穗重量下降而减产的影响,因而获得较高的产量(详见2010年不同密度调查对比表)。合理密植能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协调穗数、粒数、粒重的矛盾,使他们的乘积达到最大值,产量最高。

2 合理密植的原则

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和栽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适宜密度时,应根据上述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

2.1 根据品种特性和播种季节确定种植密度

玉米品种类型很多,各品种生育期长、短,植株高、矮,株型长势各不相同,种植密度应有区别。一般生育期长、植株高大、株型松散、茎叶繁茂的品种,应适当稀些;相反,生育期短、植株矮小、株型紧凑、叶片数少的品种,可适当密些。同一类型品种,春播由于生育期长,而且前期生长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玉米的营养器官有较充足的分化和发育时间,植株长的高大、繁茂、叶片数多,所以春播要稀植。

2.2 根据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确定种植密度

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施肥的水平决定玉米的种植密度,在肥力较好的地块就可以将密度适当加大,因为土壤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在施肥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可以适当加大玉米的种植密度,因为施肥水平高就能够满足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反之,如果土壤贫瘠、施肥条件差的地方则要适当稀植,以免造成营养不足,影响玉米的生长,最终导致产量降低的现象发生。因此,要掌握肥沃的土壤密植,贫瘠的土壤稀植的原则。

2.3 根据自然条件和栽培水平确定种植密度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差很大,包括光、热、水、肥、气等因素都会有很大差异。玉米是短日照作物,因此,在短日照的南方可以适当密植,而在长日照的北方要稀植。在南方,日照短、气温高、雨水多,各个因素都适宜玉米生长,玉米会生长较快,生育期变短,因此,则可以适当密植;相反,北方日照长、气温较低、雨水少,玉米的生育期变长,则要适当稀植。水源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种植密度可以大些,干旱无水浇条件的丘陵、岗地、种植密度可以适当稀一些。田间管理水平高可以使玉米植株生长健壮、整齐一致,密度可适当大一些。

当前生产上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分为稀植、中密、密植和高密四种。稀植品种亩种植密度小于3000株,中密品种亩种植3000~3500株,密植品种亩种植3500~4000株,高密品种亩种植4000株以上。

玉米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因素构成。穗数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因为玉米是株穗一致作物,有一株就有一穗,空秆与双穗都非常少,所以,要选用高产耐密的玉米品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适当的增加密度,保证每亩种植株数,实现全苗、苗齐、苗匀、苗壮是高产田的象征,缺苗断条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

总之,在生产上确定一个合理的种植密度,必须全面的考虑。使种植密度、田间管理措施尽可能的和品种、地力、施肥、水源等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玉米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

作者简介:徐洪辉,昌图县农业技术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新品种技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增产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