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2例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2014-04-29姜雪刘胜君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绞痛

姜雪 刘胜君

【摘要】目的对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间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两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降低心绞痛的发病率,提高临床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22-02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是一种急性冠脉的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为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形成继发血栓,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猝死或梗死的情况[1]。阿托伐他汀是调血脂的新型药物,具有降脂的疗效;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发病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本文主要就42例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分组资料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20;患者的年龄为47-75岁,平均年龄为(61±13.47)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3:19;年龄为44-72岁,平均年龄为(58±13.25)岁;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所选患者中,41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7例变异型心绞痛、19例初发劳累型心绞痛、13例静息心绞痛、4例梗死后心绞痛。所选患者均被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以及心绞痛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硝酸脂类、低盐低脂饮食、抗血小板制剂、硝酸酯类制剂以及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给予降糖治疗,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20mg的阿托伐他汀,每天晚餐之后服用1次,以12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續时间进行统计,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4疗效评估标准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估标准为:显效:体征消失,症状消失,胸痛胸闷消失,休息时的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好转,胸痛胸闷得到缓解;无效:症状和治疗前相同,胸痛胸闷未缓解或稍有缓解,心绞痛仍有发作。

1.5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一般资料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组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绞痛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对两组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冠脉的综合征,其病死率较高。病情严重时,冠状动脉受到阻塞,导致出现急性的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的生命。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是急性心肌猝死或梗死、劳累性稳定型的心绞痛,包括初发的心绞痛、劳力性的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2]。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中斑块纤维帽、斑块内出血出现裂隙,表面出现刺激性冠状动脉的痉挛和血小板聚集,致使心肌的血流量下降,导致发生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是抗氧化和抗炎,抑制住还原酶,降低血脂和消除炎症,直接抑制住血管内膜,使肌细胞平滑,改善血管的皮功能,改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改善心肌的灌注情况以及改善血管的舒张力等,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的症状,起到抗心绞痛的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传统的治疗以抗血、抗凝小板聚集、保护血管的功能、硝酸脂类、钙离子拮抗剂以及B受体阻滞剂等治疗为主。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后,应用阿托伐他汀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稳定斑块和抑制体内的血小板快速聚集,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情况,有效降低血脂,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改善病情[3]。

本次研究表明,对两组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不稳定心绞痛的病种有多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明显,症状和体征逐步消失,且副作用较少,能够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刘华.阿托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6):57-58.

[2]覃学美.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5(21):151-152.

[3]赵彩霞.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舒心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7(24):134-135.

猜你喜欢

阿托伐他汀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养心汤改善冠心病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