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2014-04-29张珉
张珉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提出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化原则,随机选取急诊插管治疗疾病的140例患者,其中引发该病的7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70例为同期未引发此病的患者。统计并分析此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患者的年龄、通气时间以及吸入胃内容物与插管后发生该病的关联显著(P<0.05)。插管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此病的发生率(P<0.05)。结论通过插管治疗疾病时应依据患者年龄、通气时间及吸入胃内容物等情况进行护理,可提前注射抗菌药物预防此病的发生。
【关键词】急诊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16-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简称VAP。在通气时间达到48小时,拔出插管后48小时之内可能出现该病。在临床应用急诊插管治疗疾病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极高,并且十分危险,当患者出现此病时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重者可能导致死亡,解决急诊插管后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一问题是一项重要课题。所以,探讨可能导致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做好提前地预防工作十分重要。现将本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通过急诊插管治疗疾病的患者,共140例,根据其急诊插管治疗疾病后是否患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出现此病的患者共70例,男37人,女33人,男女比例1.12:1,平均年龄(49.32±5.78)岁;对照组为同期未患有此病的患者共70例,男35人,女35人,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40.86±6.03)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原发病患病情况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1.2选取及排除方法无严重的身体器质性疾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者,最近一月内未使用过其他药物治疗肺炎性疾病;排除过敏体质者及不能按照规定接受治疗者。
1.3方法在急诊插管治疗疾病后,对所有患者肺部情况进行检查,确诊是否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实验组(感染)和对照组(未感染)。研究患者年龄、通气时间及吸入胃内容物对感染此病的影响,并说明插管前合理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对此病有无预防的作用。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年龄对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实验组患者年龄在35-71岁之间,平均为49.32±5.7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5-66岁之间,平均为40.86±6.03岁。中老年之后,身体的免疫调节能力下降,感染疾病的几率会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通气时间对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通气时间过长(>5天)会因插管机械与外界接触太久受细菌污染而损害患者呼吸系统,从而增加感染此病的几率。
2.3吸入胃内容物对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实验组有49人(占70%)吸入胃内容物;对照组有32人(占45.71%)吸入胃内容物。插管时吸入胃内容物可能导致细菌由胃进入呼吸系统,增加了感染该病的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插管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在插管前合理使用过抗菌药物的人中,实验组有21人(占30%);对照组有38人(占54,29%),在插管前适量使用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此病的发生率。
3讨论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疾病中,急诊插管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与此同时,由于插管时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危险因素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疾病,这些危险因素大多是由于细菌入侵感染呼吸系统从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种流行性疾病的发生[2]。年龄大、自身免疫修复功能差的人群通过插管治疗疾病后引发此病的几率相当大;急诊插管时通气时间过长也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此外,紧急气管插管时,胃内容物的吸入可大大增加细菌进入呼吸系统的可能性,致使患者患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性工作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是十分必要的[4]。首先在插管之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的杀灭进入呼吸系统的病菌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针对年龄大、免疫修复能力下降的人群可通过加强其自身的免疫功能,比如给患者补充营养、适当服用激素、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等方法来减少此病的发生;在急诊插管时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插管通气时间之后再进行插管治疗疾病,插管通气时间不宜过长;对于插管时患者可能吸入胃内容物这一危险因素,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可通过在插管时使用胃管及时地排出胃分泌物,阻止胃内容物中的细菌进入呼吸系统引发此病[5]。护理人员有必要做好插管前的细节性预防工作,如对口腔进行清洁,做好良好的严格杀菌消毒、防护隔离工作,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环境等,有效完善预防护理工作的其它细节来减少发病是预防工作的重要任务[6]。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通过急诊插管治疗疾病时,应当根据患者年龄、通气时间及是否吸入胃内容物等这些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在插管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来避免该病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翟长平,崔明,敖翔,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1):36-38.
[2]白兆青,朱小生,王立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临床特点分析[J].安徽医学,2010,31(8):902-904.
[3]张合风.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6例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214-215.
[4]何文宗,周咏,沙德高,等.呼吸機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7):89-90.
[5]贺引,王兴勇.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及耐药菌谱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9)1107-1110.
[6]杜育刚,曾杏梅,黎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