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2014-04-29邹良忠
邹良忠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场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计算机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七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章,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的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感知几何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们知道,皮亚杰的“建构”的观点是与“活动”的观点有紧密联系的,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必须掌握“活”的几何概念,这就必须使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教育家斯腾伯格认为教学过程应视为交往过程,要注重交往的改进,特别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传统的几何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比如在讲解“有趣的七巧板”时,利用多媒体演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图形,让学生欣赏、命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及动手欲望。然后演示七巧板的结构特征,再叫学生动手制作七巧板就容易了,既给学生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又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
三、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多媒体不光可以显示信息,使学生获得知识,它还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发展智力、才能。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例如,在有关“一题多解”问题的教学中,传统课堂上只有给一种或几种答案,而不可能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所有的答案,造成对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打击。然而在多媒体的课件设计中,不但可以把所有的答案给出来,使学生对号入座,还可以把开放型的题目做成动态题目,使学生各尽所能。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着学习,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机器无情人有情”,先不说多媒体技术的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多种的特技,单从多媒体的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就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例如每个教师在设计考核和测验题时,往往在答题过程后,设计画面和声音都是:“你真棒,答对了!”“太可惜了,再来一次!”等激励的画面。这都使学生在鼓励中体会成功,真正的进行赏识教育,它可以无数次的原谅学生的失败,真正作到了成功教育,使学生体验成功,还真正教会了学生怎样面对挫折,从而保护了学生积极性。它不会像人一样,因为话说多了而不耐烦,在这里计算机作为教师比常人更有耐心。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教师对画面图形的操作,利用图形的闪烁、平移、旋转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暗示,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题的兴趣。这比传统教学中的“看这里,跟我学,请注意”的喊叫,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样不会使学生因为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