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行为的适时调整

2014-04-29蒋泽建

亚太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辅导调整新课标

蒋泽建

新课标实施以来,在全国引起了轰轰隆隆的学习、讲座、讨论、实验、推行等活动。应该说新课标理念已深入人心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是有观念,无行动;有想法,无做法;有欲望,无实际……有些课,特别是平常的课堂教学,流于老一套做法,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使得新课标实施起来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过场,而课堂依然回到了从前的情形:台上老师费尽心血,台下学生无精打采,高中语文课“少、慢、差、费”的现象并没有根本改变,在许多学校,语文课依然是学生最不重视的主科,依然是最不愿花时间和精力的科目,甚至沦落为边缘学科。笔者以为,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要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的一些不良现象,要切实落实新课标,还得从调整我们的教学行为入手,适时的、实际的调整我们的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一些不良现象和弊端。下面,笔者从语文科的教学行为调整入手,浅谈实施新课标的几点具体教学行为。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设的调整

“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但其质量多半决定于备课时形成的预案……成功的教学,必先有合理的预设。”统教学中,我们也讲究提前备课,形成预案,但几乎都以教材为中心,围绕如何教授课文来展开备课的,在今天的课堂上,依然可见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以文本内容为课堂内容展开教学准备。新课标强调“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课前必要的预设对于改进课堂教学功莫大焉。

在课前,我们是否预设了课堂上的几种情形:课堂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层次,问题设计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灵活性,课堂上如何生成目标,学生的疑惑和难点……同时还应设想:教师课前准备的难点是否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课前准备的内容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教法和流程是否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时移事易,顺应而化——课堂教学的适时调整

传统教学中,更多的专注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课堂的讲授,而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有的课堂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中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霸主”,然而学生层次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反而使得课堂没有一个“中心”了。我们说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也许讲得不多,也许活动较少,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课堂教学的适时调整体现出来,课堂上教师是时时存在的,也许是“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是“运筹帷幄”的指挥若定的点拨。同时,一个好的教师总是会适时根据课堂情境的变化,根据教学情况的反馈,进行总结和反思,积极主动调整、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的。

三、与时俱进,与生俱进——练习检测的调整

练习检测是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设计的检测必须是适时的、适当的、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总是及时的,“适时”指教学练习的及时性,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及时检测,既有助于学生巩固、复习,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情,为后面的教学调整找到依据;“适当”指调整后的练习既能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有一定的梯度和发展,让学生在思索中有一定的进步和提升,留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适合”指我们的练习检测总是与学生学过的知识紧密联系,也与学生的下一阶段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在我们的练习检测中要适时调整试题结构、试题层次、试题内容,特别是把以前学生常错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将易错知识点纠正、巩固和加深。一套好的练习题总是融入了文本的大量内容和知识结构,也融入了教师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更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因为它是教师在教学过后,与文本、学生、教学结果密切相关的。

四、茅檐长扫,花木成畦——对学生辅导工作的调整

学生个体差异决定了我们的班级授课制度存在不少的缺陷。特别是高中生,自主学习力有了提升,然而学习力和学习发展又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的教学行为必须包含两个重要部分:课堂教学,课下辅导。而课下辅导对那些差异性较大的学生是极有必要和极为重要的。

以前的教师辅导行为常常是教师在办公室等着学生来问题,学生不来,学生少来,教师误以为他们都掌握了所学内容,长此以往,影响到后期的教学行为,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发展。

新课标倡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我们必须调整以前“守株待免”式辅导方式,教师不能只坐在办公室等学生来问不懂的地方。学生的发展层次决定了他还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形势,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师在辅导个体学生时,就得有针对性、有目标性进行。课堂上的密切关注、对作业的仔细检查、练习后的及时总结都是辅导学生的依据,这样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才能解决疑惑,真正得到成长,班级教学也才能因教师“手自栽”而“花木成畦”,学生的学习园地也才会因“长扫”而“无苔”。

五、见微知著,不断成长——自我总结和反思

笔者把教师的反思、总结及不断成长列入教学行为,是源于教师个体素质的提高是改变教学行为的根本,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提升了,他的教学行为才有根本的改观,也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才能真正推动我们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落实。

(责任编校:白水)

猜你喜欢

辅导调整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18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