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斜照的房间

2014-04-29王小龙

上海文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斜照老肖写诗

王小龙

老肖假装和颜悦色,让我解释一首诗。逐词逐句地解释,跟着他的手指头。还好是别人的作品,北岛或者是杨炼的。冬天,暖和的阳光斜照在他的手指头上,我很不情愿地跟着一路乱说,眼前小虫子飞来飞去。不要以为老肖那么好蒙,说不定他就是想称称我斤两,你看他不停地把老花眼镜摘下来又戴上去,眼珠子放得老大,狡猾狡猾的。

老肖的桌子边上放了把椅子,好让他感觉是医生在给人看病。《上海文学》的房间里每个编辑桌子的一侧都放着一把椅子,只有老肖靠窗,被笼罩在阳光中,享受德高望重的优待。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啊,每个文学刊物的编辑部大概都像门诊部,破桌子烂椅的就给人也给作品号脉处方。

那时候编辑是可以打个电话写封信把作者叫到编辑部来喝茶的。没犯规,也没违法,就是近来没怎么写,或者稿子有点毛病,也可能其他方面,总之想教训你几句。写诗的不太在乎,不服气也不争辩,不想改就不发表吧,什么了不起。写小说的比较顶真,据说他们时不时地要去编辑部争个明白,很不像话。

不,我其实还是在乎发表的,那时铅印出来如果错一个字会难过两三天,哪里像后来,谁把最后一行印到第一行我当假的。不不,我其实现在也还是在乎发表的,编辑说选了我自印本里的几首,我說还是专门写吧,机会请给我留着。

我说说原因。对文学刊物来说,发表一些文辞诡异、内涵玄妙的诗比较合算,既对得起编辑的中文功底,又对得起文青偏爱半生不熟的胃口。如果希望发表的作品有反响有评论的话,评论这样的诗最容易找到人了,这班学而有术的朋友,谁不愿意表现你们不懂我懂。信不信,三十多年来这套文学势利眼的花样经没多大改变。我这种怎么白怎么写不过是日常生活普遍认识的诗,刊物发表要冒点落身价跌档次的风险。至今记得人家指出我凭直接经验写作时的不屑,自惭形秽啊。没什么可抱怨的,既然选择了与经院与虚伪为敌的写作路数,咎由自取。让我不至于孤立无援、举目无亲的原因之一,是这本刊物以它的声誉站在我背后。我发表得不多,但相对当年也主张口语又写得更好的诗人,我算幸运的,你想写诗的人有多少啊,写得好的又有多少啊。

《上海文学》已经六十岁了,多么奇妙,我也虚年六十,算是同龄。一本文学刊物对于作者意味着什么,恐怕不能抹去一同走过的岁月。很多年过去,发生过很多事,想起离去的人物,忧伤不再凛冽,犹如冬日的阳光,它暖和地斜照进窗,让你觉得身上的那层冰冷坚硬在分崩离析;想起仍在那房间里坚持为他人作嫁衣的人们,你发现自己在微笑,从午后到傍晚。

老肖,肖岗,原《上海文学》诗歌组长、副主编,他的诗集在我书架上亮了。

猜你喜欢

斜照老肖写诗
斜照
长相思·山儿青
神仙枪
神仙枪
学写诗
闲适生活
小鸟写诗
飞机,飞机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这个暑假,写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