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海情缘

2014-04-29从维熙

上海文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劳改文海情缘

从维熙

我认为文与缘是相链接的。比如:我年轻时虽然身在京城,却倾心于天津作家孙犁笔锋下的淡雅清香;比如京城出版社多多,但上个世纪50年代我初涉文坛的三本书(包括处女作《七月雨》),都非首先问世于京城,而由当时的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面世的。因而我将其解读为人生之文学之缘。

1957年我沦为大墙之囚二十年之后,读者都知道我回归文坛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又首发于上海的《收获》;但读者不知道的文坛轶事是,我身陷囹圄时与《上海文学》一段特殊的文海情缘。由于多年的历史的积淀,往事沧桑如海,连我自己都将此事忘却了——多亏前几天《上海文学》编辑部的张予佳同志打来的一个组稿电话,这件遥远的文学往事,才死而复生般地闯进我的心扉:“文革”后期的1976年,因为我在劳改煤矿当了三年多的挖煤工,便产生了倾吐当“煤黑子”生活的欲念,便挥笔写了篇《女瓦斯员》的短篇小说,以释心怀之痛。

完稿之后,我为难了起来:在疯狂的“文革”后期,有哪家刊物敢发表一个半人半鬼写出的小说?但在百无禁忌个性支配下,我将其斗胆地寄往了《上海文学》。当时,不知刊物地址,更不知主编为何人;在阶级斗争万能的年代,为了不要因为此文而牵连到审稿编辑,我还在文稿附信中,特意申明了我半人半鬼的政治身分,以恪守自己为人的道德底线。对我来说,这只不过愉悦一下身心,并没期望该文能在《上海文学》披露。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不久我便接到编辑赵自先生的回信,信中除去言明将要发表该作之外,他还与唐铁海对我始自1957年的驿路风尘,表达了深切的关爱之情。记得,我读到这封复信时,劳改多年已然枯干的泪腺,竟然滴下了几滴热泪。

以上是我对昔日《上海文学》刻骨铭心的记忆。进入历史新时期,我看到刊物一步一步地向文学巅峰攀登的履痕;之所以有如是的感悟,实因其刊发的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包括纪实文学这一领域,展现出的是“以真为镜以史为魂”文学之根脉,在刊物的作品中难觅“风流草”——哪边风吹往哪边倒,或“顺水浮萍”——随水而流的灵魂失重的作品。基于这个文学要素,在于2012年期间,我婉谢了京城两家名刊之约,而把自己亲历的“文史钩沉”的系列文章,毅然地交给了《上海文学》刊出。这也算是续接了我在浪子年代与《上海文学》的情缘吧!基于如是的认知,我不敢随意将自己的涂鸦之作,交由该刊。比如:我曾应下赵丽宏将自己正在写的一部中篇小说《雪国之恋》,在2013年交由刊物发表;今年年初,他来京与友人见面時,还曾当面询问起此事。我告诉他我对这篇收官之作的小说,自读之后仍感不够满意,只能改到自己满意时再交给刊物——我不能亵渎了《上海文学》的品格和神韵。

作家是有灵魂的,应当自爱自重。

文学刊物也有自身的风骨的,不能为徒有虚名之作浪费宝贵的篇幅。

这就是从我涉猎文坛之初,到历史的凄楚悲凉年代——直到我重返京华文坛后,我与《上海文学》的深厚情缘……

猜你喜欢

劳改文海情缘
封三·刘文海
彩插·画家
六十三载情缘 一个甲子辉煌
月下情缘
惊蛰
我与人大结情缘
我与书的不解情缘
文海江作品选
忏悔
劳改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