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4-04-29廖春燕
廖春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指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疑难,分辨是非,理解情意,获得知识,使学生逐步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看书、读报的能力并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兴趣,才有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不懂的东西,在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在边读边思过程中,发现疑难,提出问题,自我探求,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
如教八年级(上)《背影》一课时,学生对本文最后一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难以理解。为使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而后提问:“怎样理解‘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句话?”有学生回答:“因为作者怀念父亲之情极至。”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怀念父亲之情极至?”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他们感悟到作者在生活中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的倍加思念之情,在活跃的气氛中理解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句话的含义。这样,学生在提问、释疑、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让学生自己分辨是非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正与误、是与非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辨别正误、分清是非呢?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鉴别真伪。讨论的内容有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教师有意识的“挑疑”。学生把自己探索的内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与大家交流。在讨论中,难免发生争论,教师要及时分析原因,正确引导。在教学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争论,辨别是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如教九年级(上)《愚公移山》一课,“北山愚公,年且九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移山的艰难可想而知,愚公却壮志不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想法:“愚公也太傻了,他不会搬家或绕山开道吗?”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不能加以否定,学生敢问说明他爱思考。如果学生提出问题,并渐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他们就会在主动探索中进发出勤思的火花。为此,我引导学生再仔细阅读课文,联系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强调本文主要赞颂愚公移山精神的可贵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如果愚公搬家或绕山道,课文就偏离了主旨,我们也就失去了学习本文的初衷。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通过分析、对比、鉴别,分辨是非,区别正误,弄清分歧,并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让学生自己探索情意
语文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语文教学过程是语言活动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钻研、仔细领会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如教七年级(上)《我的老师》一课时,对“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将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一句中带点的词,学生要结合课文内容反复读,体会其所表达的感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演示“敲”与“打”、“迎”和“挡”的动作。通过演示,学生明白了“敲”比“打”的动作轻,“迎”比“挡”的动作慢。表明作者知道老师并不是真的要打他,学生准确地理解了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思、会思、善思,掌握和理解句子的含义、句子间的内在联系,段落问的联系、段落与中心的联系,文章思路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复杂的相互联系的事物中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让学生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教师要努力优化练习设计,做到难易适度,体现练习的多样化、层次性、趣味性特点,尤其是要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认识所学知识的用途,交换一下形式,引申一点内容,化难为易,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画出文中抒情的句子,然后,教师把这些句子改变一下形式(如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感叹句改为陈述句),要求学生从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等方面做比较,并通过反复诵读来体味。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和表现欲望,通过主动思考,本来较难的练习在课堂中就化难为易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自己分辨是非,自己探索情意,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