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生物选修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4-04-29杨幸福
杨幸福
摘要:选修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选修课到底怎么上?怎样科学地达成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我们通过设置多元选修课程、建立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和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构建成以“以人为本、个性化学习”为基本理念的高中生物选修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升学生生物学素养,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构建高中生物选修课体系
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选修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选修课到底怎么上?怎样科学地达成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我校通过构建以“以人为本、个性化学习”为基本理念的高中生物选修课程体系,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水平、兴趣爱好、个人能力发展方向自主选取,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发展兴趣和特长,提升生物学素养;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一、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实现。建构主义重视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自我发展,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构建主义学习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高中生物选修课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按需发展”的学习环境,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有利于强化专项技能的培养,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有九种紧密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存在智能。多元智能认为智能具有多元性、文化性、差异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无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与差。每个学生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此,多样化的高中生物选修课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学生选修课的学习评价不能再以知识点的记忆为唯一标准,需要我们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为最终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发现并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实现突出智能超越发展基础上的整体智能的发展。
(三)深化课程改革理论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指出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程。要求学校加快选修课程建设,构建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二、构建科学的高中生物选修课体系
(一)设置多元选修课程
选修课分为限制性选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除高中生物IA限制性选修课、IB非限制性选修课外,还需根据学校实际开设多元的校本非限制性选修课程,供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专长。目前我校已开设以下三种类型的校本生物选修课,教材来源于教师独立开发、改编、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发。
1.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此类选修课包括必修内容的拓展课程、生物学科的大学初级课程、生物学科应用性课程、生物学科发展前沿课程、生物竞赛课程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素养。如目前我们已开设《生物竞赛辅导教程》,内容涉及初赛和复赛的相关内容。今后我们将陆续开发开设《生物学简史》、《干细胞研究进展简介》等相关课程。
2.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职业技能类选修课基于本地区的农业、商业发展特色等优势开发,教材凸显实用性,突出技能培训,服务地方经济。此类选修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动手能力、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专业倾向。如我校立足我县特色农产品,与开化县农业局、开化龙顶茶合作社等单位合作开发《无公害蔬菜栽培》、《食用菌的栽培》、《开化龙顶茶的栽培与加工》这三门课程,其中《开化龙顶茶的栽培与加工》内容包括开化龙预选种、育苗、选苗、扦插、栽培、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采摘、茶业的加工等不同环节技术要领介绍,并配有电影《龙顶》的相关剧照、示范茶园胜景、茶业加工过程等等的高清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3.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实践能力、人文精神和生物学素养。如我校已开设《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内容包括蜡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叶脉标本的制作、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其它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今后我们还将开设《芹江野生生物资源的调查》等课程。
(二)建立选修课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1.选课指导体系。选修课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学生在选课上具有盲目性。有些学生选课单纯是以挣学分为主要目的,以为只要选了课就能拿到这门课的学分,有些学生只是喜欢上课的教师,也不管所选课程是否适合自己,等等。鉴于这些情形,为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我校建立了学生选课指导体系,加强对学生选课指导。选课前,我校教科室编制好本学期《学生选课指南》,内容包括本学期开设的选修课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学分、学习目的、学习内容、课时、评价依据等,让学生在选课前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分别召开班主任会、教师会、学生会和家长会,解读《学生选课指南》,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之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认识倾向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对自身的兴趣、个性、专业性向有初步了解,为正确的选择做好铺垫。再次,将课程基本资料、上课时间与人数等内容制作成展板供学生自主选课时参考。最后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确定选课意向并填写选课意向表,实行两轮选课,并在开课前一周内公布最终选课结果,由教科室开出各门课程选修学生名单,一式3份,送任课教师及学生所在行政班班主任各一份,教科室留存一份,并按此选课名单上课。在这过程中,我们生物教师积极参与选课指导与宣传,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选择生物选修课程。
2.教学过程管理体系。(1)加强学生走班管理,严明纪律。目前我校选修课采用校内走班上课,为了有效避免学生“选而不修”现象,我们除了严格考核制度外,还严明纪律,加强学生走班的管理。为便于走班管理,我校选修课统一安排在周一、周三、周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一个模块总课时为18节,半学期为一个周期。我校教科室制定了《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制度》、《导师负责制》、《年级组督查制度》等制度;实行教学班和行政班相联系,实现无缝隙管理。走班教学过程中,行政班班主任除担负原有的行政班职责外,必须掌握本班学生所选的科目模块,制作原班学生选课走班分布表,成立各学科模块走班小组,向各学科模块教师推选走班小组组长,及时向有关模块教师了解原班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表现,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定期汇总学生的请假情况。走班教学专任教师负责对走班教学实行全方位管理,首先将选修同一课程的学生成立新的教学班,选定“值课”班长配合教师管理班级,明确管理职责,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严格考勤制度,规范课程管理;加强与相关行政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品行表现。同时教科室、年级组不定期开展走班教学生考勤抽查,并及时对学生的出勤进行公示。(2)加强教师教学管理。为加强管理,我校教科室设立选修课开发部门,负责对选修课程开发的规划、审核、管理,学校还制定了《选修课程课堂管理办法》,建立随机听课制度,学校、年级组等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定期对授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随时监督授课质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作用,定期或不定期让学生对所学课程做出评价,对教学质量高,学生欢迎的课程给予奖励;对教学质量差,学生不欢迎的课程限期整改或者停开。这一系列的制度的实施,不但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提高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建立选修课多元评价体系
选修课作为高中生物的补充和延伸,重在发展学生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如果仍像必修课一样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会使得选修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构建多元选性修课评价体系,对高中生物选修课的教学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考核与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1.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与高中生物必修课不同,校本选修课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导。因此,在制定高中生物选修课评价体系时,必须首先为各门课确定详细、明确的教学目标。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指标,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评价标准为教师提供了评估学生行为表现的手段,也为学生展示了优秀行为表现的范例,让他们知道努力方向。选修课评估标准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学习积极性。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可以评价和测量学生学业成绩,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终结性考试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开卷、闭卷考试、小论文、小课题等方式进行。由于高中生物选修课的多数课程为独立课程,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具有不连续性,终结性评估结果无法对某门课的授课过程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形成性评价可以提供动态、全面、准确的信息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发展和成绩进步等方面的情况,用发展的观点检测教学过程所产生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性评价主要依据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以及课后自学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查。高中生物选修课较之必修课虽然课时少、周期短,但与生物必修课相比,教学过程面临更多的问题,如学生出勤率不理想、课堂投入程度欠佳、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因此,高中生物选修课的考核有必要推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采用多种评估手段,使各种评价方式互为补充、共同印证,以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监督其学习过程,对学生能力及成绩给出准确评价。
3.评价结果,突出过程表现。选修课与必修课是不同的,选修课的评价机制也要有别于必修课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过程表现。学生学习选修课的过程表现(考勤、创意、作业、获奖)都要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即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按1:1的比例计分。最终的评价结果我们采用等级制,将学生成绩分成A、B、C、D、E五个等级,其中A为优秀,B为良好,C为中等,D为及格,E为不及格,对于合格以上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
面对深化课程改革实践,谁都在“摸着石子过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高中生物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尤其在生物选修课程开发与设置、走班教学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地探索和实践。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不断地反思感悟,使我们不断收获深刻而又快乐的体验,同时也为我们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开辟了新途径。
(责任编校:青凤)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教育厅,2012(6)
[2].许吉安.我国普通高中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4):5-7
[3].张瑞.构建科学的公共英语选修课体系浅探.学园(教育科研),2011(11):46-47
[4].洪松舟.走班走教—义乌市义乌中学.浙江教育科学,2012(5):10-12
[5].刘秀梅.构建大学英语选修课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中国校外教育,2011(11):97
[6].郑毅、谢曙光.选修课中的教学管理策略.考试周刊,2012(4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