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2014-04-29王芝英穆奎黄庆洲等
王芝英 穆奎 黄庆洲等
摘要结合针对行业就业形势和高质量就业指标要求,以西南大学养殖类专业为例,围绕如何提高就业质量为主线,以利于学生和行业发展为中心,就如何改善农科专业生源质量、助学体系、人才培养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机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科学生;生源质量;扶持政策;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0307-02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重点)(102114)。
作者简介王芝英(1972- ),女,重庆人,高级实验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兽医学实验教学,Email wangzhiying402460@163.com。
收稿日期20131202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从“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战略高度出发,还是从农业院校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好农科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毕业生就业等问题意义重大。受社会及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科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前景不看好、就业满意度不理想等问题[1-2]。因此,如何改善农科专业学生生源质量、改进培养模式,切实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当前亟待探讨的课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深刻阐述了当前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要求、新任务。更重要的是“更高质量”加重了就业工作的份量,奠定了就业工作新基调。
养殖行业是一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科。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大学生不愿意投身养殖行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市场和行业发展对农科专业的学生需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迫切,但是供需矛盾、用人单位(尤其是养殖类企业)招人难、留住人才难等问题仍进一步加剧[3]。因此,为实现更高的就业质量,笔者以西南大学养殖类专业为例,探讨了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1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指标
1.1签约率和就业满意度更高大学生就业率是指就业学生与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就业签约率是指签订就业协议(合同)的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通常把签约学生归于就业学生,因为同意签约的学生一般对用人单位有相当的认可度,而未签约的学生也有部分要就业。因此,学生对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发展平台与自己的预期基本相符。同时,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单位的表现、能力等认可较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满意。通常体现为学生就业签约率更高、薪酬体系合理(尤其是初始薪酬)、就业(创业)平台较好等,就业满意度高。
1.2就业后跳槽率高用人单位最看重职员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与诚信度。据有关调查,现实中有70%大学毕业生工作5年内至少跳槽2次[4]。对此很多单位表示“不能忍”,尤其是特殊技术岗位,有些职员等到了能“上手”就跳槽,单位不仅失去人才,利益也直接受损。这不仅要求学生在就业时要认真思考、勇于担当责任,还要求社会和用人单位也要认真思考和面对这些问题。西南大学养殖专业学生就业后跳槽现象严重。同时也发现,凡是在3年内跳槽的,绝大多数学生的职业发展受到了影响。因此,高校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用人单位加强对新进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引导和企业认同感化(教育)都是必要的。
1.3学生的人生价值较好实现大学生能实现其人生规划,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创造社会价值,这是体现人生价值的良好形式,有利于大学生为这份事业不懈拼搏、奋斗。相反,如果学生个人发展与大学学业没有关系,则不利于单位与个人的发展。因此,就业质量的高低或好坏最终将集中体现在能否让学生个人价值(尤其是个人的社会价值)的较好实现上。
2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2.1做好“入口”前引导为重点的舆论宣传在高中生选报专业时,各级政府所属的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有关媒体应该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就国家产业结构形势、现代农牧业发展前景及农牧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状况、国家对农牧业的扶持政策等广泛宣传,以利于选拔有志于从事农牧行业的人才;高中教育阶段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国内外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的行业发展报告或交流,让学生填报志愿前对该行业的发展有所了解,这可以从源头上让“爱农”的学生“学农”。
2.2将招录政策与助学政策融合,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养殖行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提供的产品(肉、蛋、奶等)质量和数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健康及生命安全。国家应当对服务养殖等艰苦行业的学生开辟一条新道路,让他们更自愿地在行业中发挥潜能,为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日益严峻的畜产品安全(有质的也有量的)提供坚强保障。因此,对真正愿意“学农爱农”投身农业一线的学生,应该全面实施免费助学工程。
目前只对一些高校的师范生实施免费教育。但是,针对农科专业招生难、从业苦、爱农少的现状,有计划地开展农科专业学生免费教育是必要的。从农科专业学生极零星的资助教育实践情况来看,如果在师范生免费教育助学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先贷款上学(含学费和基本书本费、生活费等),在校期间自己负责一定贷款利息或全部由国家承担,学生毕业后在农业系统工作3年以上的,由国家一次性全面返还利息,并代为偿还银行全部助学贷款,这更有利于农科专业学生助学机制完善,也较目前的免费师范生助学体系或重庆市等为艰苦边远乡镇定向培养紧缺专业大学生助学模式(注:其实质均属于免费教育)等相关助学体制机制更科学有效。
2.3创新培养模式,确保人才输送质量养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理论知识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融合世界各国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体系,以有效指导教学实践。因此,必须定期与不定期地深入一线,充分调研,与时俱进地改进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取向,将“注重实践能力塑造的教学理念”、“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能力学习的教学策略” 三位一体密切结合,创新完善教学体系[5]。同时,也应积极开展学校与用人单位深层次的办学合作,让企业等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学校,为学校人才培养提出适宜单位所需求的人才培养要求,瞄准行业发展前沿,根据行业发展与用人单位需求情况,学校可分批次、分层次开展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方面的讲座、专题或设置选修课程,也可以邀请专家到学校交流或讲学。此外,在学校期间还应积极开展贴近生产实践、科研实践的科技文化活动或技能实战比赛,或让学生较全面有序地到用人单位开展一些专业技术性强的顶岗实习实训或科研实践,使学生在实战中巩固理论、让理论与实战融会贯通。
2.4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根据学生特点,从大学入学开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注重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服务与指导;围绕有利于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充分激活主体地位并指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应根据国家和企事业人才需求特点,结合国家有关扶持政策,根据学生需求,落实学生的档案、户口、编制、工作生活保障机制,完善毕业工作后的读研、进修等再学习扶持机制,让学生奋斗目标更明确、更坚定,为艰苦行业和基层稳定输送稳定可靠的人才。
3结语
总之,如何提升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度调研、切实创新改善农科学生招录、助学、培养体系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服务与指导,这才是解决就业的关键问题所在。
参考文献
[1] 黄立洪,李钧,曾婉霞,等.我国农科类专业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意愿调查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94-697.
[2] 姚科艳,邵士昌.农科大学生就业服务需求调查与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9-141.
[3] 胡文清,陶漫.浅谈应用型高校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矛盾和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3(1):65-67.
[4] 黄瑶.调查显示:七成毕业生五年内跳槽两次以上[N].广州日报,201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