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教学研究
2014-04-29毕岚
毕岚
摘要:2011年,《钢琴艺术》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一篇名为《访钢琴教育家米考夫斯基》的访问录。文章中,曼哈顿音乐学院钢琴教育家米考夫斯基,提出了中国学生缺少德彪西钢琴作品演奏经验的问题。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可以用来训练学生掌握音乐色彩变化的技巧,体会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独特魅力。因此,其作品是钢琴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选择适合的触键方法、踏板的运用原则等,就成为了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触键;踏板;印象主义
引言
19世纪末,随着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力发展,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对文艺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随之出现了文学、绘画、音乐三者紧密联系的现象。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就此诞生。德彪西善于在自然界中吸取创作灵感,将诗歌与绘画融于创作,注重光与影的瞬间变化。他的创作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听觉盛宴的同时,也对钢琴音乐色彩性的挖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触键方法
德彪西的钢琴音色具有柔和、朦胧、轻巧、透明等特点。根据音色的不同,触键方法也各有不同。帮助学生找到与风格相适应的触键方法,也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内容。
1.以低指触键作为演奏基础
低指触键是指:手臂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手指尽量放低贴近琴键演奏的一种触键方法。它既不是高抬指演奏,又不是完全的贴键演奏,而是位于双方之间的演奏方式。其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高抬指垂直式触键所造成的打击性音响,音色既柔和又不缺乏清透性。钢琴教育家莱默尔指出:“手指根本不需完全脱离键盘……吉泽金演奏的色彩极为丰富的印象派音乐,就是利用了这种触键方式的各种可能性。”演奏的过程中,手指与键盘的距离越近,弹奏的动作就越平稳。动作的平稳,有助于落键更准确,也有助于掌控声音的色彩。所以,教学中可以把低指触键作为演奏的基础。
2.以指腹触键柔化音色
朦胧的音色是德彪西钢琴音乐常见的色彩之一。在低指触键的基础上,运用指腹部位演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柔化音色。与指尖触键相比较,采用有较厚肉垫的指腹部位触键,能够缓解手指下键时所带来的冲击力,使音色更加朦胧、飘逸。
3.以慢速推键演奏弱音和旋
和弦并没有被德彪西用于表现辉煌、雄伟的气势,而是多以弱奏的形式出现。针对一些作品中出现的大量弱音和弦,可以采用慢速推键的方法进行演奏。慢速推键是指:手指在下键之前先贴在所要弹奏的琴键上,之后运用手臂自然下垂的重量慢速将琴键向下推到底的一种触键方法。以这种方式演奏出来的和弦,即使是在极弱的状态下,声音听起来也是聚拢的,不会因为没有集中点而出现“飘”的声音,从而达到弱而不虚的效果。
4.以指尖点键演奏非连音
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很少看到激烈跳动的节奏,却常见用圆点加弧线来表示的非连音记号。非连音在演奏时,只需将音断开即可,要避免出现跳跃性强和非常短促的音响。为此,可以采用指尖将琴键“点”下的方式触键,这样既可以减少音乐的跳动感,又可以突出音色的透明性。
5.以良好的手指支撑突出旋律
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旋律常常是片段性的,并且经常隐藏在和声之中,给人以转瞬即逝的感觉。演奏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旋律声部,则不能忽视手指各个关节的有力支撑。教学中应该强调的是:手指在发力的同时,各个关节都应该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支撑力,以此确保力量更好地传人指尖,使声音更加清晰、明亮。
6.以多层次立体触键表现音乐层次
多层次立体触键是指:根据音乐的不同层次,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触键,以此达到音响层次化与音色多样化的效果。德彪西在创作中善于吸收各个时期音乐的精华,并将复调音乐的特点融入其中,使音乐具有多个层次。赵晓生老师则将印象主义钢琴音乐的多层结构与多重色彩视为“三维空间感”。因此,为了表现作品的层次性,可以采用多层次立体触键的方法进行演奏。要使学生将这种综合式的触键方法运用自如,必要时可以分声部进行练习。
二、踏板的运用原则
踏板作为“钢琴的灵魂”在德彪西作品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他所有的钢琴作品里只有二十六處标有踏板,其大部分作品则找不到任何的踏板标记,这也为演奏者增添了演奏难度。因此,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德彪西钢琴踏板的运用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1.延音踏板的运用原则
德彪西突破传统的创作理念,也使踏板的运用更加复杂。延音踏板在运用时可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持续低音作为更换踏板的主要标记。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常常让人模糊了小节的概念,这与他在创作中使用大量的持续低音是分不开的。吉泽金曾经指出:“德彪西和拉威尔的踏板记号往往是低音,而踏板必须保持和低音和声一样长。”由于钢琴本身的特点,在不使用延音踏板的情况下就无法保持持续低音的时值,因此,根据持续低音更换踏板也就成为了德彪西钢琴踏板的首要运用原则。
(2)以和声作为更换踏板的条件
在没有持续低音的情况下,和声就成为了德彪西钢琴踏板更换的又一主要标记。例如:《透过树叶间的钟声》第29、30小节(谱例1),根据和声的不同,踏板在琶音记号的位置踩下,在下一个琶音记号前抬起。
谱例1:
(3)根据节奏重音和乐句更换踏板
当作品中没有持续低音,并且和声转换过于频繁时,可以采用节奏重音和乐句的划分法。
例如:《运动》第12小节起(谱例2),可以每小节更换一次踏板。
谱例2:
(4)根据作品的需要调整踏板的深浅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色彩性的音色与多层次的音响,依赖于踏板的多种变化。这就要求演奏中,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踏板的深浅。
例如,《金鱼》第90、91小节(谱例3)出现了两个短小的渐强记号,即:第90小节以“p”为起点的渐强和第91小节以“mf”为起点的渐强。为了加大两个渐强之间的力度对比,第91小节踏板的踩踏要深于第90小节。
谱例3:
2.弱音踏板的运用原则
弱音踏板在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使用频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它不仅可以增加力度对比的张力,同时也是实现印象主义钢琴音色朦胧、柔美的一个有利工具。弱音踏板一般应用于需要弱奏的音乐片段,以此形成多层次的力度对比。但并非所有弱奏片段都适合加入弱音踏板。有时需要根据作品所需的音色进行判断,合理运用。
3.持续音踏板的运用原则
针对是否在德彪西钢琴作品中应用持续音踏板一直存在争议。持续音踏板在20世纪之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很难判断德彪西在创作时,是否将持续音踏板的因素考虑在内。德彪西钢琴音乐的诠释者吉泽金,则不主张将持续音踏板用于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但现代许多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为了使持续低音上方的声部能够听得更清楚而选择使用持续音踏板。关于人们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钢琴的音质、演奏的环境等因素,并依靠听觉去判断是否应用持续音踏板更为适宜。
三、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在钢琴教学与演奏中的整体把握
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钢琴音樂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色彩性的音色,多层次的音响与美轮美奂的音乐意象。
在德彪西的创作理念中,音乐不再是个人宣泄情感的手段,不再是歌功颂德的传教工具,而是那种纯净的、自然的品质表达。音乐所追求的是朦胧、飘逸、梦幻的色彩,在整体柔美的色调下,又不缺乏声音的明亮与空灵。整体的演奏力度以弱奏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纵向、横向的多层次力度对比。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虽然以弱奏居多,但弹奏出的声音应该保持集中,不能因为力量的减弱使声音变“虚”。作品中偶尔出现的强奏,是属于“柔和的强奏”,演奏时要避免手指远离琴键。即使需要骤然用力的段落,也应以“先贴键,后发力”为原则。总体音响呈现出“弱音不虚,强音不噪”的效果。
结语
由德彪西始创的印象主义钢琴音乐,有着独特的风格魅力。无论是在创作理念,还是在作品意境的表现方面,都不同于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因此,他的作品在教学领域应中该得到关注,并且还应形成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对于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教学还仅限于专业音乐院校。在教学方法的探索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论主要对其作品的触键方式和踏板运用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希望这些方法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