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布依族民居建筑文化元素初探

2014-04-29王娴

理论与当代 2014年1期
关键词:干栏布依族民居

王娴

建筑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社会物质与精神现象,“集中地表现了建立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全部人类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从各种形式的劳动生产、生活、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到变革社会的现实的政治活动,无一不包容在内”。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镇宁、关岭、紫云以及贵阳、六盘水周边地区的布依族民居建筑,既是当地民族文化的活态载体,也是构成整个村寨聚落的基本单元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布依族的历史起源、地方特征、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图腾崇拜、礼仪习俗、居住模式、伦理制度、家庭结构等方方面面。

布依族建筑民居的文化要素

建筑作为承载文化存在及发展的特殊表现形式,还可以窥见一个民族原始的图腾信仰的遗痕。“原始的信仰是最基本的文化要素,与本能主义的人性观同样居于重要的地位。”

在册亨县秧坝镇的弼佑乡,不少布依族居民在自家民居的房梁上画有鱼形图案。这是当地居民表达祈求吉祥如意、好运连连的一种美好愿望。但从图腾早期的发源来看,这种“习惯”是有源可寻的。因为在很多民间文学作品里都有关于鱼是布依族先民图腾的说法,如《安王和祖王》《六月六祭祀田公田母》《炎徽纪闻》等。在很多布依族居民的服饰、头饰及他们的手工艺品上都有鱼形图案,在墓碑等雕刻作品上也经常运用此图案。

在贞丰县挽澜乡坝木村,当地布依族居民擅长雕刻。他们常在民居建筑的屋檐、栏杆、立枋、门楣、窗棂、床檐、椅背、神龛和八仙桌上雕刻图案,大都以龙凤花草这类图形为主,这说明龙凤花草也是布依族的图腾之一。这些雕刻除了出现在木质结构的民居之中,在石板建筑的装饰中也不例外。布依族的“万宇格”花窗,他们释义为水车花或浮萍花(灌溉工具竹筒水车的象征),表达了他们对水文化的崇拜。

除了表示吉祥如意等美好的祝愿以外,布依族的图腾崇拜里还反映出一种恐怖色彩。如有些布依族民居,就用牯牛头或牛角钉在门边或屋檐上,再扎上红绸,寓意镇恶消灾。在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一些民居建筑在堂屋里设有吞口。这是因为“原始宗教是一种神秘的信仰,包含了强烈的恐惧感,每一个民族的信仰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如此”。

同时布依族民居建筑还与本民族以及地方的礼仪习俗息息相关,如在开采建筑材料时、建造房屋时、居住过程里都要遵循不少的礼仪习俗。布依人建房选址、选材、排扇上梁、落成迁居等,首先要请“阴阳”先生选择宅基、推算吉日。

动土安石前,师傅们要准备公鸡、香蜡、纸烛等举行仪式敬供土地神。在吉日前的三十天左右,请来木匠师傅划好步尺杆、五尺杆(即把砍来的竹子破成两半,一般砍成与中柱一样长,这是步尺杆;另一半五尺长的是五尺杆)架马预备施工。民居建筑的各个部分的尺寸都要刻划在步尺杆上,五尺杆则是划各个具体部分时使用的,最后施工人员按照墨线施工即可。

“排扇”(排扇其实是组成房屋构架的基本单元,它由柱和枋组成)就是利用穿枋把树头穿好排列,这同样是立柱前的准备工作,一般会在建房的前一天进行“排扇”工序。随后便是立房,立房要准备方桌、雨伞、被子、锯子、公鸡、酒菜、香烛、工具、曲尺墨斗、斧头等等在凌晨子时敬鲁班。

上梁更是讲究。大梁由俗称外家的岳父赠送,于立房的前一天送到。新房修好后,木匠动手修整大梁的同时口中念道:“一开梁头、二开梁腰、三开梁尾……”修整好之后,于梁腰中线上扎一枚银圆,放上两支毛笔,两锭墨,一本历书(历书要求正月大、腊月大),一个小碗,内装少量茶叶,再包一块红布,呈菱形,四角用银钉固定,称“包梁”。同时再用一匹靛染土布将梁裹好,称“挂彩”。由木匠抱来一只公鸡,用酒将它灌醉,让鸡站在梁上,木匠口中念道:“此鸡不是平凡鸡……大吉大利。”随后人们便把大梁抬上屋顶,一边是外家送梁的亲朋好友,一边是主人寨邻亲友,两队人马奋力攀登,一争高低。随后选定两个木匠口唱颂歌,手持斧凿各自一方徒步行走在柱头和瓜头上,再各自登上梁头,来回走于大梁之上。走完,各自骑在一端梁头,开始一问一答,你来我往,很是热闹。接着就是撤梁粑,这时木匠师傅挂红披绿、脚踏楼梯,预备上到梁上,同时口念吉祥话语:“脚踏楼梯步步高,主家请我来把梁粑抛,脚踏楼梯第一步,主家延年福寿,脚踏楼梯第二步,主家荣华富贵,脚踏楼梯第三步,斗满金库满银。”随后师傅登到梁上,主人跪在梁下,身后拴上围腰,再请两人在两边牵好围腰角,这便是接金银财富的“讨口封”。木匠从梁上手拿四块碗口粑抛给主人,同时口念:“我今赐你一锭金,荣华富贵领万民,今天赐你一锭银,荣华富贵坐朝廷。”然后说道:“一撒东,子子孙孙坐朝中:二撒南,子子孙孙做高官:三撒西,子子孙孙穿朝衣;四撒北,子子孙孙增田业。”这时众人开始争拣梁粑,多者以表庆喜进财。随后还要歌舞祭礼、宴饮宾客。新房装修好后,迁入新居还得“开财门”“安神谢土”,接“祖宗牌位”“灶神”等,很是繁杂。相关的礼仪习俗还有不少。如布依族搭建炉灶时灶门是不能朝东的。因为灶门朝东会冲撞太阳,很容易造成“泼水”的发生(“泼水”是对失火的讳称),房屋开间入口楼梯数要逢单不逢双等等。

而布依族民居也处处体现着本民族独有的居住模式、伦理制度和性别差异这些元素。布依族村寨之所以小则十几户、中则几十户,大则有上百户群居,形成多种模式的村寨,是因为大部分布依族居民都认为个体要归属于群体,而这种归属就是和谐。他们重视群体和谐统一,重视群体内部个体间的协同关系,奉行着生活生产中互帮互助的美好品德。布依族民居建筑堂屋开间很大,是因为人数众多的场合经常出现。布依族文化要求个体的思想和行动遵照群体的规范行事,维护血缘或小范围地区群体的和谐统一。这体现了布依族居民之间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集体精神,也体现了他们以和为贵的精神。还因为传统的布依族村寨大都是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家长享有说一不二权力,他们家庭组成的形式多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同时也有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依据布依族民俗,正常死亡的老年人去世后要为其超度亡魂,还要将灵魂归入祖先之列、设立牌位。因此,每个家庭的堂屋中都设有“挂壁式”或“香案形”神龛供奉着祖先牌位。因此,堂屋被视为最神圣的地方,成为逢年过节举行供奉或祭祀等的重要场所。这一民俗文化,培育着布依族居民自觉遵从群体内部的位次与男女老少的区别。堂屋之后隔开的屋子,通常用作家中老年人的起居室,年轻人居住了就是对先辈的不敬。布依族也只有年长的长辈才能担任村寨的领袖人物——“寨老”“乡老”等。布依族谚语中,流传的“天上雷公大,天下父母大”“饮酒先敬父,吃肉先敬兄”“山大长柴草,人大养父母”等,也反映着他们尊老敬贤、文明礼让的美好品德。

通常作为布依族储物存粮的第三层空间有时也兼作卧室,但这一层的卧室妇女是不能居住的,这是因为在布依族社会中男女遵循不同的社会规范,劳动过程也有性别差异。在过去的布依族家庭里,男尊女卑的现象十分普遍,女孩没有经济继承权,女人晾晒衣物也不和男人同竿,媳妇不与公婆同桌吃饭,甚至没有权利提出离婚,但随着社会进步,这种现象也逐渐被打破。

布依族民居建筑的文化特征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多、民族多、分布广、历史上的动荡迁徙较多,这客观上造成不同少数民族的混居,也使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上形成不同的居住形态。以干栏建筑为例,在贵州不少少数民族采用这种居住模式,但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传承、审美特征、礼仪风俗包括经济条件造成这些干栏建筑在造型特征、内部空间、平面布置、材料做法等方面均有不同,这种差异正是民族性的体现。

与苗族、水族的干栏建筑不同,布依族的干栏民居建筑大都从正面而上,有木质结构的活动板梯或是石质阶梯,而大门后退做门斗,并没有前廊的设置。布依族民居沿袭了南方民居的主要特征。早期布依族人民为了抵御外侵、与恶劣环境抗争就利用现成的大树做屋架,捆上一些木材,铺上竹条等物,再在顶上搭上顶盖,修建起空中楼阁。随后的居住形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新的建筑以桩木和承重的木柱为基础,架上大小横梁,铺上木板做地板,形成悬空的建筑,并在立柱上构筑屋顶,干栏建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专家们将这种建筑形式称为栅居。栅居利用很多不到顶的短柱来支撑上部结构。再到后来,发展成熟的干栏便用长柱取代栅居的下层短柱,使房屋上下融合为整体框架。这种整体式的干栏结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干栏民居建筑,在这之后又出现了半干栏建构的民居建筑。

由此判断,布依族干栏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巢居、栅居、干栏和半干栏。其中巢居是干栏建筑的原始形制,栅居是干栏发展的起步阶段,半干栏是干栏向地面建筑过渡的一种表现形式。时至今日,巢居和栅居这两种较为简陋的民居形式在布依族聚居地区几乎已经绝迹,但干栏民居建筑和半干栏民居建筑在不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布依族聚居地还普遍存在。随着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少布依族聚居地还出现了平地楼房和现代平顶一层式的建筑,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也呈现出时代性的风貌特点。

今天的布依族民居已经进入到一个融合的时代。新的文化交流、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技术更新等等都势必要求建筑要与环境融合、新材料要与旧材料融合、现代的要与传统的融合、共性的要与个性的融合。所以新型的布依族民居建筑可以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注入现代建筑便捷的功能性,这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布依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更能体现对居住主体的充分关怀。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干栏布依族民居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干栏悟境”:青山游廊建筑及景观设计
论干栏式建筑及其墙体形式★
德昂族传统干栏民居研究
论毛南族干栏民居建筑形态及其生态特点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