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014-04-29李娅曹磊
李娅 曹磊
摘要: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进一步了解云南省保山市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本课题组对保山市各县区进行调研,对保山市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保山市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 城乡 现状调查
基金项目:保山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保山市城乡学前教育统筹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B009KZ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它要为儿童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保山市人民政府在2011年出台了《保山市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3年,基本实现全市农村各乡(镇)、城区各社区均有1所中心幼儿园,做到“乡乡有幼儿园,县县有示范园”的目标。为了深入了解保山市城乡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本课题组自2012年5月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保山市城乡学前教育现状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保山市各县区进行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保山市城乡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1 保山市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1.1 学前教育的规模
1.1.1 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多
截至2013年8月,保山市共有公、民办幼儿园434所,比2010年增加283所,其中公办增282所,民办增1所(见表1)。
表1 2010-2013年保山市公办、民办幼儿园办园发展状况
1.1.2 学前教育普及率低
截至201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50%左右,比2010年增长16.8%,比2011年增长14.12%,比2012年增长8.58%。
1.1.3 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
2013年,在保山市幼儿园中,县(区)政府所在地20所,占4.6%;农村幼儿园414所,占95.4%,在农村幼儿园中大建制幼儿园283所,占65.2%(见图1)。
图1 保山市城乡幼儿园分布情况
以上列举数据显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且严重匮乏,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落后,出现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
1.2 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
保山市政府不断增加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2011年全市学前教育投入6632.92万元,其中市、县(区)配套1975.9万元,乡镇、村、校自筹1630.4万元。2012年投入23266.8万元,其中市、县(区)配套2816.62万元,乡镇、村、校自筹1888.4万元。
1.3 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及师资
截至2013年8月,保山市幼儿园生均建筑面积2.3平方米。调查结果显示,城区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普遍优于一般性民办幼儿园;城区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普遍优于乡镇、村幼儿园,乡镇民办幼儿园因收费偏低,办学条件普遍较差。截至2013年8月,保山市各级幼儿园共有教职工2723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094人,民办幼儿园1629人。
1.4 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
2011年,保山市人民政府出台《保山市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全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即到2013年,基本实现全市农村各乡(镇)、城区各社区均有1所中心幼儿园,做到“乡乡有幼儿园,县县有示范园”。制定下发《保山市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保山市农村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的通知》,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及时处理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试点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 保山市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普及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1.1 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保山市总人口约254万人,辖72个乡镇,883个行政村(办事处),按照城区1万人,农村2000~3000人口布点1所幼儿园测算,要实现学前3年教育普及目标,全市应有幼儿园数约850所,还应该新建、改建416所。在全市72个乡镇中,仍有17个乡镇未建中心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的任务艰巨。
2.1.2 城乡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明显
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重视不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保山市龙陵县、施甸县目前尚无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而且大部分农村还未建独立幼儿园或附属幼儿园。城乡之间、不同性质之间的幼儿园办学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农村幼儿规模小、条件差、办学水平低,小学化现象突出,影响了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2.1.3 优质幼儿教育资源不足
保山市仅有一级幼儿园13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3%,其中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4所,占全市幼儿园的0.4%,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区。城区优质公办园大班额现象较为突出,入园难,上好园更难的问题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2.1.4 经费投入力度不够
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与中小学教育投入相比,学前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县、乡、村三级对资金投入、配套能力低。现有幼儿园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院舍、教室拥挤,危房率高、设备老化、活动场地不足等状况。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府对幼儿园经费的大量投入。
2.2 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2.2.1 幼儿教师紧缺,师资队伍素质不高
截至2013年底,保山市学前教育职工2723人,按照国家规定8∶1的生师比,全市幼儿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农村幼儿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人数偏少,甚至还有部分没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是代课老师,待遇低,人员流动较大。加之很多幼儿园教师是从小学教师中抽调而来,致幼儿教育内容和形式小学化,管理模式小学化。
2.2.2 城乡幼儿教师培训机会不均等
城市幼儿园教师人均培训次数明显高于农村,从培训效果来看,二者也存在很大差距。省城承训人员培训理念先进,专业素养高;而农村地区承训人员的整体水平及培训条件则相对较差。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薄弱,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制约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2.3 学前教育专业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保山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尚未成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学前教育工作实行由基础教育科(股)代管,指定专人负责的机制,学前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附属部门”。
3 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强化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始阶段,是促进人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的发展要与国家颁布的政策保持一致。2012年12月,国家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件,指引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保山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树立以公平为核心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切实将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当地社会发展总规划中;引导各级各部门形成财政资金优先满足学前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考虑教育,为学前教育发展提高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坚持“公益性、普惠性”的办园原则
基于保山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政府应加大投入,通过新建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改扩建闲置农村小学校舍创办幼儿园,在大村落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等方式扩大公办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公办幼儿园。同时,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山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总体数量不多,政府应在用地、税收优惠、以奖代补等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3.3 提高幼儿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针对保山市学前教育现状和未来改革发展的需要,应积极整顿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吸引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来。提供更多的条件让幼儿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对非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应定期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使其专业化、规范化,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使幼儿教育脱离“小学化”教学形式。
3.4 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优秀幼儿教育教师的不断流失。目前,师资流动主要特点为城乡、区域教师流动的不对称性。城乡教师流动的特点表现为:农村向城镇流动、城镇向区县流动、区县向主城区流动。这种单一方向性的教师流动不利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合理的城乡幼儿教师流动制度,合理分配幼儿园教师资源,定期从城市幼儿教师队伍中选调一批到农村幼儿园中支教,以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英智.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2]崔红芳.关于河北省城乡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3,(63).
[3]于冬青,梁红梅.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责任编辑: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