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课堂教学

2014-04-29吴传燕

西江月·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后现代主义教学效率

吴传燕

【摘 要】从科学、文学、艺术到教育无不渗透与体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在教育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给我们审思和反思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透过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我们应培养有个性的特殊个体,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状态;为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应营造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应抱有一份期待与宽容。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课堂教学;教育目的;教学效率

1、培养有个性的特殊个体

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教育研究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观,如新马克思主义课程观、多元文化课程观、后结构主义课程观、女性主义课程观等。由于后现代主义崇尚差异性、不确定性以及文化多元主义,所以其教学目的观也具有多样性。尽管后现代主义学者们对教学目的的看法迥异,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即都是在对现代教学目的——“理性”培养目标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

传统的教育总关注培养出来的人是否达到了某种要求,而不是是否有其个性,是否有其人本身具有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受后现代主义对人的主体性批判,后现代主义学者们认为“培养完人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在他们看来不同的人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学校教学目的应采取宽泛的态度,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教学目标。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不必强求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也可以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即符合學生自己的特质的特殊个体。后现代主义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教育:面对着如此丰富、多元的个体,教育应该尊重而不是压抑他的天赋;教育应帮助学生成为他可以或可能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教育者和教师预先设定的样子。

2、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状态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课程理论观和教学目的观为我们反思现在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课堂教学集专业性、个性化与一体,而且,正因为有了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到生命的活力。我们提倡教学相长,从这方面来看,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让任何一方成为“被预设”,而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参与者甚或旁观者。后现代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充满活力、变化不定的生命体,教师无法预定学生的未来状态。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接纳、包容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学生个体,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状态。

3、为学生的学而教

我们一直在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是以教为主导还是以学为主导。其实,教学是个“偏正短语”,教是为了学而存在。教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为了学。教的业绩不是在教上得到体现,而在学上得到展现。因此,课堂教学是服务学习的。虽然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同教是为了指导,指引学生的学,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自觉的将教学定位偏向于“教”,而轻视了“学”。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启示我们:课堂教学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教,教学应该处处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这让我想起周彬副教授对“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一习语的全新诠释:教师犹如一只蜡烛,但它并不仅是简单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在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上“进位”,慢慢的在与学生争光多彩中“退位”。他的这一习语新解形象的诠释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教师的进位是为学生更好的学增加有利的砝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扫清障碍。但由于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还需要在进位的过程中适时退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这样教师的教才是真正为学生的学而教。

4、营造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

生生关系。首先,良好的生生关系可以营造多视角的合作学习氛围,这与后现代主义观相符合。每位学生不见得对教学内容会有深刻、全面的理解,但会有他独到之处的视角;每位学生的观点也不见得一定是客观、科学,但他的见解会有自己的个性化。通过交换不同视角,交流不同见解,学生的观点就会逐渐趋于全面,见解也会变得更深刻。其次,良好的生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自我构建。已近掌握了的帮助还未掌握某知识点的同学,既有助于已掌握了的同学重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也有助于未掌握的同学对自己学习问题的诊断与解决。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以后开展合作学习。

师生关系。从后现代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融合理论,师生关系既是一种引导关系,也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以共同的客体为对象的多极主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师生间产生交往关系的形式主要是对话。师生主体间要真正相互对话,就应相互理解。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对待特定的教学内容都有自己的理解,且这些理解都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特定的教学内容需要镶嵌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转化为不同的理解与意识。

5、给教学、学习一份期待

无论那个教师,他们总是会想方设法的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他们尽可能的琢磨整个课堂教学本身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于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就变成了是否有多种教学方法、是否有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氛围是否活跃等技术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向,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在现阶段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仍主要是以考试标准为准,于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演变成了对追求考试标准的有效性。诚然,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绩效。但我们不能片面的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技术标准或考试标准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绩效抱有一份期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必须有一份期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则必须有一份宽容。

【参考文献】

[1]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周彬.叩问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于伟.理性与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4]李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2011(8).

[5]匡煜华.试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职业技术(教材教法),2010(6).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后现代主义教学效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