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
2014-04-29吴红艳
吴红艳
【摘要】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盛,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生化功能;不恰当地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不能缩短疗程,反致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产生。
【关键词】品种少;剂型少;用药误区;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1 我国儿童用药现状
儿童用药市场所占比例较小,由于儿童用药生产周期长,利润低,目前国内90%以上
的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市场供应的儿童用药品种不足成人用药品种的5%[1]。儿童用药品种少,剂型少,根本无法满足用药需求,从而使儿童治疗用药范围狭窄。 在如此短缺的情况下,家长或医生在治疗中只好将剂型进行剂量折算后给儿童使用。这是直接导致儿童用药不合理,不安全的原因之一。
2 儿童生理特点
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盛,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生化功能。就机体因素而言,新生儿心率偏快,心搏出量多于成人,血流量快于成人,但骨骼肌肌肉少、血流量少、收缩力低下,药物经肌肉吸收缓慢且不可靠,胃生理容量小,胃肠道发育尚不完善,胃排空和肠蠕动不同于成人,药物吸收缓慢、时间延长,且胃酸分泌水平低,胃液pH值异于成人,导致对于酸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下降,碱性药物或酸不稳定药物生物利用度升高。
儿童期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通透性较强,不仅各种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有些药物也极易透过血脑屏障。
3 儿童用药误区
儿童用药常见误区基本为药物选择不合理、用量过大或过小、给药途径欠妥、配伍禁忌和个体化差异,结果导致药源性疾病,乃至危及生命,这种情况与正常应用药物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尚有区别。有文献报道,中国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时,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9%[2]。不恰当地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不能缩短疗程,反致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产生。
不少小儿家长将微量元素与维生素视为“营养药”,长期或超剂量服用。例如微量元素锌,血液中药物浓度达15mg/L,则有损害巨噬细胞和杀灭真菌的能力,增加脓包病的发生率[3]。若过量使用钙剂会损害肾脏,刺激胃肠道,引起便秘、代谢性碱中毒、高血钙症、肾结石等。
4 儿童合理用药
正确合理应用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关键。儿童用药选择应基于以下原则:
4.1 患儿本身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内脏功能、病情状况等方面。
4.2 选用的药物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4.3 选用的药物品种及制定的给药是否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或严重危害。
感染性疾病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疾病,在此,择取儿童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针对合理用药问题分别加以简要论述。
4.4 呼吸系统感染
4.4.1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是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如为病毒性扁桃体炎,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明确为细菌性扁桃体咽炎者,治疗首选为安全、有效、价廉的青霉素,也可选择一代头孢;对于青霉素、头孢过敏者或病原明确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者应选用大环内酯类[4]。
4.4.2 肺炎:治疗前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做图片染色及培养,症状严重者送检血培养。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常见,在治疗上应选用涵盖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严重的还应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
5 消化系统感染
5.1 胃炎: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可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神经功能、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损害。慢性胃炎除与多重因素相关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经化验确定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采用青霉素抗菌治疗。
5.2 腹泻病: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明确病原菌后,应根据药敏结果,结合病情选用敏感抗菌药物。病毒感染性腹泻不应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大肠杆菌,可选用口服小檗碱、呋喃唑酮、头孢氨苄等抗菌药物;对于沙门氏菌,可选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基糖苷类头孢曲松等抗菌药;对于痢疾杆菌,可选用口服小檗碱、呋喃唑酮、磷霉素等抗菌药物;对于真菌,应立即停用广谱抗菌药物,改用口服制霉菌素等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腹泻,疗程依病菌和病情而异,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注意积极给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辅助治疗[5]。
5.3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病原以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肠链球菌等为多见。对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应于未用抗菌药物前立即送血培养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并尽早静脉给予抗菌药物。病原未确定前可選用针对葡萄球菌的耐酶青霉素类和针对大肠杆菌的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并根据疗效、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更换抗菌药物,调整疗程,一般不少于14日,特殊病原视情况延长疗程。
6 结语
儿童是不成熟个体,身体的各种机能都未发育完善,应在充分考虑患儿各种生理功能特点,结合实际感染情况进行安全、有效、经济地合理用药,避免因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学会医院儿科药学专业组. 儿科药学杂志,2010,12(2):50
[2]叶永年.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2-73.
[3]王清芳,刘高峰,白秀萍.临床药师工作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6.
[4]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组织. 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166
[5]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组织. 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