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析
2014-04-29王小郊
王小郊
摘 要:兴趣是学习发展的主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不断增强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才会不断提高。在小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注重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千方百计地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思考探析
学习兴趣指的是人们对待学习过程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从小学教育来看,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取向和钻研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惧怕或厌恶的负面情绪,那么不论教师再怎样加强关于学习重要性的教育,也很难改变学生原有的厌学心理;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持久、主动的积极情绪。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要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必须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乃至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一、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我们能够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首先,要引导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学生时常会遇到问题或困难,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跨越障碍,使他们顺利掌握知识和方法,这样学习兴趣势必会得到激发,同时,自己钻研跨越障碍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快乐感。第二,要善于引导他们发现问题,鼓励小学生积极提问。小学生天生喜欢提问,问题也可以激发兴趣。教师必须予以鼓励和肯定。第三,要善于帮助学生掌握认知策略。乐学依赖于会学,良好的认知策略能帮助小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信息加工。
二、抓住闪光点,适时鼓励学生
教师要擅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习过程中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测,检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不妥或错误之处,则应循循诱导,帮助或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同时,教师还要擅于创设情境模式,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中树立信心和决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使他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布置作业要有层次,第二道题比第一道难一点,让学生凭第一道题获得的经验,能解决第二道题。这样就会强化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肯定,让学生得到鼓励和肯定,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涨和稳定,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专注力和精力集中程度有限,在学习活动中,兴趣和情感容易发生转移,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科特点,采取科学的方式,使学生学得有趣。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生动、丰富,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科知识和教学过程单调、贫乏、呆板,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积极创设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持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四、消除和避免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与学习兴趣相对立的,就是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厌学心理严重,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对其健康成长很不利。避免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应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适当的目标既是调动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尝试成功教学的关键。所订目标要适当,要求过高,总是失败,学生就无法体验“学会了”的高兴、“提高了”的欣慰、“成功了”的欢乐与“获胜了”的自豪。课程理念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学习基础,确立以人为本、最适合学生實际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有学习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学困生遇到困难泄气自卑之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点拨与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第一次成功的愉悦,又往往能推动第二次成功,形成“成功—愉悦—再成功—再愉悦”的良性循环。
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稳定地学习兴趣和学习热忱,再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当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时,他们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蕴藏的潜力,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卢家梅.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常汝吉.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概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关欣,王宁.小学生厌学问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5]徐腊春.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