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育服务成就学生的路径研究

2017-01-13潘城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潘城文

摘 要:从20世纪末开始,国家教育界相继对成就学生潜能,让其成为未来社会可用之才加以深入分析与探索。目前,国家对于成就学生培养主要建立在国外经验与理论基础之上,历经20多年漫长时间,国家高职教育渐渐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为主的教育体系,但是基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理论界与教育界针对学生培养策略的研究还过多地停留于表面内容,对相关层次问题与细化问题有赖于更深层次的探索。针对此状况,结合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对建立起高职教育服务体系成就学生未来成才具有现实与理论双重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职教育服务;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2-0019-03

引言

生态意识就是以生态思维模式当作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逐渐变成指导人类从事社会活动主流方法论与世界观。而且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生态学也并不仅仅局限在动物生态与植物生态两个领域,众多学者逐渐应用生态学原理对人类社会当中各类问题加以研究,比如环境污染、资源稀缺与人口激增等,还有部分学者逐步应用生态学视角对教育发展问题加以审视,同时取得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理论成果,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给后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生态学是一类全新方法论与世界观,同时其也作为人文社会相关领域重要课题来源与范式方向。本文接下来将尝试结合生态学观点及相应方法、规律与相关原理,对高职教育服务持续发展生态内涵与实现路径加以深入分析,来应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发展阶段面临各类生态失衡情况和问题,参照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改革和实践具体情况,推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育服务持续发展,让学生从中不断得到成长,成为未来的国之栋梁。

一、贯彻教育生态学是高职教育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教育生态学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生态学——ecology这一词汇最初是来自希腊语言O ekologie的,主要是指对生物生存环境进行研究的一类科学。在19世纪60年代时,德国的海克尔第一次公布“生态学”这个词,同时说明生态学主要是用来对生物和周边环境关系加以研究的一类科学[1]。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克雷明成为“教育生态学”这个概念的创始人。高等教育的生态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阿什比公布出来以后,历经半世纪的发展,该理论体系越发走向成熟。结合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对高职教育服务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可以说是具有实践与理论双层面意义的。而高职院校是否可以培养出大量社会应用型与生态化人才,对国家与社会生态体系发展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2高职教育服务生态链

这里所讲的生态链,指的是特定生态位上多要素共同构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复杂生命体系。而所谓高职教育服务生态链,是指国家和地方等不同属性,本科及专科等不同层次还有不同专业应用型高职院校与本科学校共同构成的体系。院校发展目标主要是和谐、科学与可持续,将人才作为中介,讲求功能上的互补与互相依存关系,一起发展而成为高职教育服务生态链,而高职院校又是落实高职教育的主要载体,为生态高等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高职院校是学生与教师作为主体所组成的特殊生物组织。按照环境条件与生物群落之和等于生态系统的原则,可以将高职院校看作一个完整生态体系。

基于此开放体系,在高职院校中各因子间,还有同周边环境间,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相对保持动态平衡状态。高职教育服务实体化由起初单纯要求实用性方面,渐渐向生态方向发展变迁与拓展蔓延过渡,彰显出社会系统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的生态需求;其次,所有高职院校均为人工生态体系[2]。高职院校为典型的人工生态体系,该生态体系是高职院校及其所处环境等诸多方面整体构成的,也就是高职院校定位、具体发展情况、课程设置等实际内容,同时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生态系统发展质量与水平;再次,高职院校的生态系统还是能量开放体系。高职院校想要确保正常运行,就应当不断向内输送能量。高职教育科学知识传递,应用能力培养积聚,便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其培养人才转换途中渐渐被学生消化吸纳,最后转化成高职教育服务成就人才的全面素质,进而再到社会环节,为国家与社会提供服务。

二、我国高职教育服务成就学生的现状

1教师暂未适应教学模式创新

师资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核心,不但需要教师阅历广博,同时还需要对课堂有很好的驾驭能力,但因为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等经“三改一补”途径过渡来的,学校的基础仍然是成教或中专,从事高职教育时间短、基础薄弱。还因为近几年连续扩招,从事教育工作新增人员人数众多,整体看来教师水平偏低,很多老教师还习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同时新教师经验还不够,这就导致教改工作无法顺利继续。还有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校外兼职、缺少精力的情况。很多学校没有帮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内部人员深造及吸引外部人才时投入明显不足。教师薪资微薄,校外兼职也无法避免,使得学校教学投入更加减少,教师职业心理负荷严重,而以上这些对高职教育生态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教育部应当做好宏观调控,对学校办学予以规范,给教师提供更为优厚的经济待遇。学校也要对教师职业发展给予足够重视,促进吸引及培养人才,重视给教师减负,调动其工作热情,促进教师德才兼备后续培养,这是巩固夯实教师团队素质与能力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做好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育服务工作的基础。

2教材内容不够丰富全面

如今高职院校教材内容也在不断翻新过程中,这反映出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普通高校的情况,但是又因为高职院校设置专业偏向于复杂与多元化,不同专业需要也不一样,还有缺少必备的学习设施,学生、教师水平各一等情况,都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服务事业的发展。此外,还存在着各校间选取教材不一致与不稳定的问题。从国家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起,国家及地方诸多教育部门投入人力物力编撰与出版发行了很多教材与配套书籍。当然,必须要承认其中有些教学举措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但因为国家认定的优秀教材实在太多,各学校选取不同教材的同时在试教结果方面未能形成共识,这就造成经过几年试教,教材又被更换的情况。这样导致教师不了解教材,对于教材也不会深入挖掘,探寻其中深意,各学校间对于教材内容缺少有效沟通的情况普遍存在。

3没有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开展个性化教育服务

由入学成绩看,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面向全国招收学生,由于地区差异造成生源学习能力与成长经历都不相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底子各不一样,很多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也缺少足够认识,只是抱着混到毕业拿到毕业证的侥幸心理,很多学生学习不够热情积极,这对整体提升高职教育服务质量是非常不利的。学生学习动机、方法与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别,对那些学习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又强,同时结合学习方法又得当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与意志力都比较强,在遇到困难时不会选择退缩,会积极想办法将问题解决,对学习新知识与更高层级知识,能够针对性地达到学习目的。而相反的,对那些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学生而言,他们掌握新知识就会感到很吃力,因而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弱。

4教学管理同课改不同步

教学改革后,教师团队组建培养,以及教学场地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融合、教学效果评测等均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某方面看,也可说教学管理困难程度较以往大大增加了,而这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而言,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新的挑战。假如缺少恰当的,与新型教学模式相配套的管理模式,那么教学模式创新的全部内容就将只会是空谈,唯有将管理工作也同时做好,才可以实现高职教育服务中全面融入教育生态理论的目标。

5缺少相应的教学设施

开展高职教育服务工作需要具备良好教学氛围,处于良好氛围中学生学习也会显得更加轻松自如,同时能够对科学学习方法与模式进行灵活运用与掌握。科学有效结合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可以很好弥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环境不佳的不足,让学生在教育服务人员创设的良好环境中自由徜徉。但是如今我国高职院校由于竞争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往往对扩校等工作更为重视,反倒忽视多媒体等设备投资,致使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还在使用传统教育模式。众多师生感到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教学是可望不可即的,缺少先进技术有效应用也致使创新无法顺利实施,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育服务成就学生的实现路径

新形势下,想要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条件,针对市场与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对于教学管理方式创新办法,还有对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这应属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问题。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伴随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要求也不仅仅为知识本位,而转变为素质、知识与能力的内涵。高职教育服务属于一个复杂组织协同过程,另外也是相对独立与完整的生态体系[3]。该系统当中应当针对学校内外的环境综合考量,协同各教育服务生态元素,经过对教学模式的优化,很好地利用错位发展状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予以明晰,进行高职教育服务时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手段加以创新,引进新的理念与教学辅助材料,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服务模式:

1对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进行完善

首先,对教师团队予以补充。引进大批优质兼职教师是开展高职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构建师资团队的首要内容。高职院校可考虑定期招聘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优秀人才,比如像文员或工程师一类,他们可以在实践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引导,还能让学生尽早有职业感知,更加明确自身未来发展。其次,做好教师培养工作。联系师资引进情况,对高职教师做好培养有很深远的意义。后期培养是确保个体不断成长的有效举措,培养终生学习理念为新时期人类必要任务,这种理念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同样适合。因为新技术快速涌现,也问世很多新兴、边缘与交叉学科,这就对教师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先进教学知识与技术带给学生是教师的必然使命,不但会让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更为积极,同时也可以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因而高职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后期学习、深造给自己充电,这样才可以为祖国与社会培养出更多适用人才。同时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终生学习观念,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如果遇到各种突发事件也才可以灵活应变[4]。

2配备相关外语教材

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应该联合国内高精尖专家学者与国际知名专家构建起教材编撰团队,结合我国国情编写带有前沿科技、丰富内涵与先进知识的教材,并且尽可能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形成具体直观认识,方便学生更好掌握。当前市面上有诸多教材针对于专业术语解读不够准确,学生要结合自身易学易记的方法对相关知识点加以掌握。二是教师讲课时要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知识参考书目,引导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查询,通过比较和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使高职教学内容真正活学活用。

3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不应当单纯重视达成教学目标,对学生也不要采取统一机械管理模式。要重视因材施教方针的贯彻,做好分级教学。新生进入学校时先应对其进行摸底测试,对其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加以了解,然后根据学生不同成绩分班,这样更方便以后不同教学模式的推行,不会使两极分化情况愈演愈烈。接下来按照个体差别,争取使所有学生个性都得到表达,鼓励学生自觉学习,但在学习内容等方面应相对给其自由,让学生可以从自身能力特点出发选取最佳内容学习。学生通过反思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才能更好地加以弥补。

4借助立体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教学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又是所有工作的中心,学生经教学活动收获知识与技能。所以将开展教学、布置场地与设备,推行恰当可行教学方法等对于提升教学水平有决定性作用,立体教学模式倡导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学生数量、教学空间与时间、主要内容及教学特点等对课程做灵活安排,比如双方对教学方法、内容等共同进行设计,采取立体教学模式并对环境、学生、教师与语言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可以很好地激发几方面立体化良性作用,所以未来应当以立体教学模式作为主体,其他教学模式提供辅助作用,如此才能确保教学水平逐步提升[5]。

5结合多媒体与网络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高职院校要对先进教学手段加以充分利用,以给高职教育服务提供坚实保障,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先进教学技术对教学理念与方法有直接决定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现代高职教学带来很大机遇,因为交互、直观与虚拟等很多优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见闻、拓宽视野,比如设置语音教室,学生能够灵活安排学习内容,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进入新的学习阶段,而基础稍差的学生可巩固旧知识,学生自主性也提高了,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翁。结合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教材学习模式,开启了社会化的高职教育服务新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何种人才的问题已逐步成为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应当促进新时期职业教育系统构建,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进行,要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应用型人才。在2014年中旬,由教育部牵头的六部门联合公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当中指明要培养上亿高级技工、职业型人才与工程师,传承技艺,带动创业就业产业链,为创建人力资源与创新型强国做出贡献。2014年末,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当中再度言明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基础,将服务发展作为发展方向,以带动就业作为主线,遵循经济新常态与教育生态学相关原则成就学生成才,要发展协同育人与产教融合模式,并对人才培养机制加以不断创新,而这也正是国家与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参考文献:

[1]郑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视域下高职教育的挑战与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2,(35):10—12.

[2]王明岩.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践思考——以商务英语教学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8—120.

[3]胡彬.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提高医学生ESP听说能力的策略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124—125.

[4]董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三论[J].湖北社会科学,2012,(3).

[5]杨增岽.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2,(10).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