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用玉米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2014-04-29张晓峰

吉林蔬菜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三唑酮菜用孢子

张晓峰

菜用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中的一个栽培亚种,以未熟果穗胚乳甜质子粒为产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1 菜用玉米茎基腐病

1.1 症状

出土前染病种子腐烂,出苗后染病烂根,枯死。有时还引起根腐或茎基腐,受害处呈水渍状褐变,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发病重的造成缺苗断垄,全国各菜用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腐霉菌引致的茎腐病常局限在离开地面1个节间上,病部呈褐色水渍状软腐溃烂状,维管束组织尚完好。

1.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该菌也可在土壤有机质中营腐生生活,一般可存活2~3年。厚垣孢子萌发后产生菌丝,在玉米吐丝前与玉米受害部接触直接侵入,供雨水、灌溉水、农具及带菌肥料传播蔓延。发育适温20~40℃,最低14~15℃,最高40~42℃。玉米地渍水或湿度大,通透性差,或播种过深、土壤过湿,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易发病;苗期低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或雨天多,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发病重。

1.3 防治方法

施用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防止肥料带菌。玉米每100千克种子用3.5%咯菌腈·甲霜灵悬浮种衣剂200毫升手工拌种;用塑料袋或桶盛好要处理的种子,然后配母液,把3.5%咯菌腈·甲霜灵对水稀释至2.8升,将配好的母液倒入种子中并快速搅拌或摇晃,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每粒种子上,防病、保苗效果好。加强田间管理,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少发病。

2 菜用玉米瘤黑粉病

2.1 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地上各部位均可染病,尤以抽雄期表现明显。被害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干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叶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

2.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厚垣孢子在土壤或粪肥中,或随病残体及种子留在土壤内越冬。厚垣孢子越冬后先产生担孢子或次生担孢子,借气流或雨水或伤口侵入,刺激寄主细胞膨大,经2~3周形成瘤状物,20~24天后菌瘤里产出厚垣孢子,菌瘤破裂散出大量黑粉,进行再侵染,一年可侵染多次。高温干旱或氮肥过多易发病。侵入适温20~35℃;厚垣孢子萌发适温26~34℃,最高温度36~38℃,最低温度8℃;担孢子萌发适温20~26℃,最高温度40℃。

2.3 防治方法

无病田制种,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清洁田园,减少菌源;进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春玉米管理,控制区害虫危害。用2%戊唑醇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药种比1∶(300~350)或28%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按1∶(80~100)进行种子包衣,也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3%~0.5%拌种。在玉米4~5叶期至菌瘤出现前茎叶喷洒15%三唑酮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5%戊唑醇水乳剂

1 000~1 200倍液。7~10天1次,连防2~3次。

3 菜用玉米丝黑穗病

3.1 症状

从第4~5片叶开始现1~4条与叶脉平行的黄白条纹或茎秆下粗上细;6~7片叶时可见叶密集,植株矮化,只有健株的1/3~

2/5,叶色绿,叶片硬、向上挺;顶叶抽出后,顶叶的茎基部开始破裂,散出黑粉状物,致受害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增多,内现黑粉,成熟后飞散,致病穗变为一团黑粉,留下杂乱的黑色絲状物。黑粉是病菌厚垣孢子;丝状物是寄主维管束的残留物。

3.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粪肥、种子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厚垣孢子在田间土壤中可存活2~3年,幼苗期及幼苗白尖期至4叶期以前均可侵入,且发病率高。5叶期后虽还能侵入,但发病率明显下降。厚垣孢子萌发后从玉米的幼芽或幼根侵入,后菌丝体进入生长点,随植株生长在体内扩展蔓延,随着叶分化进入花芽和原始基,导致雄花和果穗染病,并产生冬孢子越冬。玉米连作时间长、土温低、土壤含水量低,出苗时间延长,利于病菌侵染,发病率高,低温阴冷田块发病重。

3.3 防治方法

重病地区或地块,实行3年以上轮作。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播种前用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7%拌种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2%拌种。采用此法需先喷清水把种子湿润,然后把药粉拌匀,拌后晾干即可播种。此外,可用种子重量的0.5%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0.3%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效果也很好。

4 菜用玉米褐斑病

4.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叶片和叶鞘相连处易染病。叶片、叶鞘染病;病斑圆形至椭圆形,褐色或红褐色,病斑易密集成行,小病斑融合成大病斑,病斑四周的叶肉常呈粉红色,后期病斑表皮易破裂,散出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休眠孢子。

4.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叶片上侵入危害。

4.3 防治方法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及时深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适时追肥,及时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栽植密度适当,667平方米低于3 500株,注意提高田间通透性。必要时菜用玉米10~13叶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或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此外也可用34%福·萎悬浮剂1千克拌玉米种133千克,也有较高防治效果。

5 菜用玉米炭疽病

5.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病斑梭形至近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5.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块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高温多雨易发病。

5.3 防治方法

实行3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壤,及时中耕,提高地温。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必要时喷洒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

猜你喜欢

三唑酮菜用孢子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对水体三唑酮的去除作用
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利用室内微宇宙系统研究三唑酮对淡水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外源硒及脯氨酸对菜用黄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
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
石头里的孢子花粉
菜用大豆浙鲜豆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