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职青年教师顶岗实习的积极性
2014-04-29王婷婷
王婷婷
摘 要:高职青年教师多从学校引进,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使得双师型专业团队的构建有一定困难,这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瓶颈。近年来,虽然各院校都花费大量财力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但参培实效性并不理想,仍旧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各种客观因素固然有,青年教师的态度却是决定顶岗实习成败的内因。本文从制度和人文关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提高青年教师去企业实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双师型;高职教师培训;顶岗实习;人文关怀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立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在各院校的内涵建设中尤为关键。但目前教师队伍结构中,双师型青年教师数量不足且含金量不高。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双师型高职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二要像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
二、青年教师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高职青年师资的来源主要是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大学、科研单位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工作时间短,缺乏把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这是师资结构上的硬伤。加之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学生的实践教学与企业要求融合得并不太好。可见,教师实践性培养已成为高职师资急需解决的问题。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很有必要,刚性需求很大。这不仅仅是让教师胜任高职岗位需要,更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可靠保障。
三、顶岗实习中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中被动学习。理论教学中青年教师被动接受企业课程安排,主动参与度不高。造成的结果是:想深入学习的没有学到,收获与期望反差明显,打击了学习积极性。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与青年教师没有在课前很好沟通,企业没有及时了解学员们的需求。企业的研发团队和外聘专家把给教师授课当成学校授课,师生互动、讨论环节并不多。另一方面,企业积极性不高。因为没有利益补偿的合理机制,教师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有可能会对企业工作产生消极影响。高职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企业商业机密。很多企业担心高职教师会将其信息和技术泄漏,从而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授课中都有所保留。
2.实训环节“实工虚做”现象。实训环节,尤其在任务后期,存在部分青年教师到岗后不认真作业等“实工虚做”现象。虽然仅限于少数人,却已打击到其他认真实习的教师的积极性。这种消极思想极易在教师回校后延续,还会影响下一批培训教师。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培训管理更注重管人。培训管理中针对培训师和受训教师的监督和管理,限定在出勤和考评环节上,针对培训过程的实效性缺乏内行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企业制订的培训规章、制度对培训教师并没有明确和强大的约束力。
四、提高高职青年教师顶岗实习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1.加强企业与青年教师的沟通。企业与校园有着完全不同的运行模式,教师和企业在沟通上需要磨合,这在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双方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多沟通,缩短磨合期。一方面,企业可将授课要点提前公布,了解教师的需求,补充完善授课内容,这也有助于课间讨论。就企业商业机密问题,企业可在课前详细检查教案,删除涉密内容。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应抱着认真积极的心态,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生活,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2.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1)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监督教师顶岗过程,协调教师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审核顶岗结果。(2)加强交流和监督管理。学校应派相关人员实地了解情况,帮助教师解决困难,提高他们的自觉性。(3)建立激励机制。如将顶岗时间换算成课时量,将顶岗工作情况作为业务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聘以及年底评优的重要依据等。
3.给予省外培训教师特别的人文关怀。高职教师顶岗实习时间较长,从2个月到半年,甚至更长。青年教师的孩子大多未成年,家庭负担还很重,女教师的后顾之忧更多。此外,多数学校对培训的报销制度是:只报销来回路费一次。所以大部分青年教师多选择在省内培训,尤其是女教师群体。更愿意留在省内培训的考虑,无疑限制了教师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和教师群体的成长。省外学习交流有其独特优势,如探析不同院校办学特点、优势,了解各地企业文化等,这种集思广益对内涵建设很有帮助。为鼓励教师到省外培训,各高职院校应对省外培训的青年教师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如增加一次报销路费补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这样,在培训期间请假一到两天,利用周末双休或国家法定假日即可凑够小假期,中途回家一次,减轻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周亚夫,等.浅析高职教师企业锻炼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161.
[2]陳本敬.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效性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2(6):161.
[3]王华,等.我国高职教师培训中“实工虚做”现象透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63.
[4]张玲.高职教师培训的现实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