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语交际水平
2014-04-29昃静
昃静
摘 要:对儿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要明确口语交际的特点,并据此按低、中、高三个学段各有侧重地安排训练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儿童;口语交际教学;特点;内容和形式
学龄儿童(6~12岁)口语交际水平现状不容乐观。这种现状对学龄儿童的语文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众所周知,小学生语文学习是按“听—说—读—写”的基本顺序发展的,听说也是形成与发展读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前提也就谈不上形成书面语言能力。张志公说:“一个人口头上词句妥帖,干净利落,写下来就不会残缺错乱,拖沓累赘;口语上有条理,细致严密,写下来就不会颠三倒四,矛盾百出。基本上照着所说的去写,写出来当然还需加以润饰,然而不费力。说话支离破碎,语无伦次,到了提起笔来才去选词造句,调整思路,作文成了苦事,写出来再去修改,也十分艰难。”费根和法伦1982年也说过,“(如果)没有足够的交际技能,那么,他们在整个受教育的时间里成绩会很差。除非他们迅速掌握大多数儿童及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口语交际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认为,对学龄儿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更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儿童进入学龄阶段,口语交际教学对他们的语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他们的语言由儿童语言向正常的成人语言过渡,由“自我為中心”的语言向社会化语言过渡,由不规范的语言向规范的语言发展。儿童语言向正常的成人语言过渡的年龄为8~12岁,这时语言发展虽然已处在关键期的末期,但在语言关键期末期进行规范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有意识、有选择的行为。这一阶段的教育与学习能更有效、更深入地促进学龄儿童的口语进一步规范化。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再训练学生规范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很难有效果。各地先后出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猪孩”都是证明。
无论从学龄儿童口语交际水平的现状,还是从学龄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角度,对学龄儿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都是必要的,它符合学龄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那么,在学龄阶段如何有序地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呢?
一、要明确规范口语交际的特点
规范口语交际是言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结合,不仅要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和机敏。口语交际具有动态性、复合性、临场性和简散性的特点。
1.动态性。口语交际不仅包括单向表述,也包括双向交流。在单向表述时,学生要考虑如何组织词句和言之有理,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听话人的反应调整话题。于是,话题在交互式的交流中,在双方的配合下被逐步推进。
2.复合性。复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在交际过程中他是发话者,同时也极可能是受话者;其次,对于言语行为来说,完成口语交际必须有多种系统参与,如思维、语言、情感、态势、语境等,各种系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交际任务。
3.临场性。所有口语交际活动都是面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交际时必须考虑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言语交流,说话要看人、地、时,要合乎分寸;第二,交流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反馈信息,进一步灵活采用各种交际策略,如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转换话题等。
4.简散性。“简”为用语简略,“散”为结构松散。在口语交际尤其是双向交流活动中,这两点尤为明显。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时空限制,交际者来不及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另一方面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交际双方往往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会意,无需多费口舌。
二、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范口语交际特点,按学段低、中、高三个阶段进行各有侧重的内容训练和形式训练
低年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口语水平高于书面语言,但口语规范性较差,该阶段应重视学生表达能力、模仿能力、良好的交际习惯、文明的礼仪等方面的训练。从口语交际的内容看,可以是介绍类,介绍自己,介绍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季节(动、植物,花鸟草虫等),介绍旅游景点等;也可以是简单的访友待客类,如做客、待客、祝贺、问路、打电话、接电话等。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在小学一年级多采用看图说话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形式。
中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口语水平与书面语言水平持平,并开始反超,应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想法,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并重视体态语的教学。从口语交际的内容看,可以是表演类,说小笑话、说故事、说说自己的愿望、说读后感和观后感、说经验教训、演童话剧、主持节目等,更可以是商量、请教、赞美等内容。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在这个阶段要注重交谈这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形式的训练,设计贴近生活的交际内容,营造多样化的情境。
高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此时他们的书面语言水平已远远超过了口语水平,学生的生活圈子已日渐成人化。高年段重点训练学生的表达和调节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能听、敢说,而且要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做到大方、得体,学会如何适当地回应他人。口语交际的内容可以是演讲、访谈、辩论,也可以是劝说、沟通、协商、对话。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既有对话形式,也有较高层次的独白形式。
参考文献:
[1]张广岩,郭术敏.中学语文教育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2]朱晏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张敏.儿童听话和说话能力的因素分析及其测评研究[J].教育研究,1991(6).
[4]丁炜.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