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4-04-29吴怀林冯合明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考实践

吴怀林 冯合明

【内容提要】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理念的不同。在新课程标准培训中,最主要的任务是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但是,仅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们还要将理念转变成实际行动才行。本文作者具体讲述了学习新课标、认识新课标、落实新课标的真实感受。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实践 思考

【作者单位】 湖北省红安县二程中学。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1-0051-02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理念的不同。在新课程标准培训中,最主要的任务是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但是,仅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们还要将理念变成实际行动才行。在此,笔者具体谈一下学习新课标、认识新课标、落实新课标的真实感受。

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否面向每一位学生,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新课程强调面向每一位学生,既是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有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材。

具体来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在此,教师需要纠正三大认识误区。一是教师>学生。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转换不过来,始终把自己作为主体,不能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助过程。二是优生>差生。新课程发展的终极追求是全人教育,这就要求教师用平等公正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成为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然而在学校,绝大多数的教师心中有优生、差生概念的存在,更有优生、差生受教育程度的区别。三是智育>其它教育。应试教育的误区最基本的形式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智育,而忽视了德育、美育、体育等其它教育。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既要有知识型高素质的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要有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二、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因为人始终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人在生活世界中认识自然现象,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课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中要面向学生生活世界,不仅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而且还必须关注儿童可能的生活。但是,课程内容若只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把大千世界的内容复制到课堂教学中,这也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它忽视了人的更高要求——精神生活的需求。

笔者在指导教师讲解《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时,让两名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述令自己感动的师生情故事,从而促使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在指导教师讲解《羚羊木雕》一文时,要求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理解上,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当你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处理”,结果学生自主归纳出与父母面谈、书信交流、推荐文章等不同的形式与父母沟通。通过学习,增强了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技巧。指导教师在讲解《花的话》一文时,也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真、善、美,明白做人的道理,进而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课程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

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是让学生固守课本,让学生固守课堂,让学生脱离社会生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书呆子,只是掌握知识而不懂创新的人,只是掌握抽象理论而缺少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而导致这一切的是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和固守这一观念的教育者。为此,新课程在初中六册中共设计36篇综合活动实践课,其目的就是让广大学生参与其中,把课堂与社会环境沟通起来,把抽象理论与实际解决能力结合起来,把课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起来。但固守传统观念的为数不少的教师竟还把综合活动实践课当“副课”,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可悲。

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就是要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使学生不再局限课堂所学的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空隧道,把过去、未来的有关知识点浓缩在一起,便于学生获取。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其主要途径有: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讲清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强调培养理论抽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展示知识的产生与创新过程;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的沟通。

四、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平等,课堂上教师主宰学生。教师是权威,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意见和认识。他们之间的交流是不公平的,教师不会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有过失,这充分体现出传统教育的不合理之处。至于活动与自由,在一堂课中,往往只有滔滔不绝的教师,不会见到有滔滔不绝的学生,一堂课教师恨不得把自己头脑中想说的知识、观念全部倾泄而出,灌输给学生,学生完全失去了活动、自由的空间,这种做法完全无法体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作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为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学生参与教学蕴含着重要的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由。

五、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和活力

新课程已经实施了几年,但传统教学观念依然盛行。常见的问题有:一是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学生的自主表达,而是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任意中止那些不能流畅回答问题的学生的回答;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迷信教师、迷信书本的权威,不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接受,而是盲目的“复制”;三是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学生只能获得一些现成的结论、死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领会;四是当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之时,有大胆、独特的想法之时,教师缺少给予最大的鼓励和赏识,而是不关注,更有作为“异端”进行批评的行为。

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显著特征的根本任务,而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此,作为新课程观念之下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意识:学会等待,以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学生创新火花的迸发;教师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以时间,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向书本挑战;重结果,更重过程;鼓励学生与众不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新课程理念的执行,对新课程的研究,这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只要路是对的,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相信通过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去摸索、去探究,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辉煌成果。

责任编辑:周 俊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思考实践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