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初探

2014-04-29丁佳蒙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生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通识教育逐渐在我国高校得以认可并广泛推行,与此同时,不少高等学校开展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有益尝试。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和社会共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试图在通识教育视野下来探讨我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实践途径,评析通识教育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中的学理基础,并从实践层面拟作相应建议与对策探讨。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大学生 领导力培养

【作者简介】 丁佳蒙,上海大学文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德育、大学生领导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1-0016-02

20 世纪80年代以来, 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兴起的同时,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也风起云涌。据统计,至上世纪末,美国国内就已有超过800个大学生领导力培养项目。根据日益增多的文献资料,可以预计这一数量仍在继续增长。“随着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效的逐步显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也纷纷借鉴美国经验,如欧洲、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均在大学开展领导力教育。”

综观国内,关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与教育的研究文献很多,主要集中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方面;兼顾“通识教育”与“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文献则极少,主要是学者房欲飞、文茂伟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及其学生领导力发展的论述,侧重于经验借鉴启示。本文试图在通识教育视野下来探讨我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实践途径,从实践层面拟作建议与对策探讨。

一、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是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命题

西方通识教育的思想由来已久,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人教育”,到文艺复兴弗吉里奥的“博雅教育”,再到19世纪英国纽曼在其《大学的思想》中提出坚守自由教育观的主张,都把多学科教育、博学多才作为教育的目标。著名的美国《1828年耶鲁报告》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概念,到了20世纪,美国大学开始形成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其中最具引领性的当属哈佛大学《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红皮书及其后来的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主张将学生培养成“有能力、有理性的人”。

放眼国内,通识教育的思想亦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易经》有云:“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多识”“博学”,可谓体现了古人博学多识的教育主张。近代鲁迅先生说:“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1941年4月发表的《大学一解》中有云:“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偏重专科之弊, 既在所必革, 而并重之说又窒碍难行, 则通重于专之原则尚矣。”这应该可以认为是在现代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开展通识教育、培养通用人才的目标。现当代时期,台湾、香港地区高校先行开展了通识教育的尝试,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素质教育开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博雅教育、通才教育等诸多概念被并行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迅速推进,通识教育逐渐在我国高校得以认可并推行。由此,通识教育已不仅仅是古代东西方学者提出的理想境界, 它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现实,是时代发展赋予教育的命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全人教育”理念是通识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出发点和立足点。正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所倡导的那样,“高等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成人,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现代大学生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必须成为具备道德、知识、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全人”,才能面对这个不断变化的未知世界。而从人的全面素质来说, 领导素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 但凡有社会组织, 就需要领导角色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能会在某种场景下扮演领导角色, 却在另一些场景下扮演追随者的角色。扮演领导角色的人总是先行带路, 并积极鼓动他人参与。随着事件的转换, 领导角色可能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每个人都可能在某种场景下扮演领导角色, 都是潜在的领导者,这就需要储备一种领导素质。但领导素质属于更高层次的综合表现,可以说在人的各项素质中起着统领作用, 能够激活其他素质资源,升华人的存在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识教育所追求的,而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发展自身潜在的领导力。由此, 通识教育和大学生的领导力培养便具有了内在的契合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总战略中“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因此在逻辑上可以理解为大学生领导力素养的培养,已经在战略层面上被列为大学人才素质培养的重点内涵。

着眼国内实施通识教育的领军级学校,培养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都成为其重要目标和重要使命。1938年秋,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在开学典礼上指出:“大学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当前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定位为“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复旦大学的教育目标则是着眼于为20年后的中国和世界,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专业素质的领袖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把培养可以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世界科技进步的创新型领袖人才视为自己的根本使命。通识教育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领导力培养必然成为重要命题,反言之,领导力教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升华通识教育。

二、通过通识教育多途径探索大学生领导力培养

1. 搭载通识课与思政课平台,建立系统科学的领导力课程体系

以相关领导力课程为基本核心,搭载通识课平台,跨学科整合,使领导力课程形成有机的体系,并借力思政课,在领导力课程设计中融入中国特色。由于领导学本身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新兴学科,其学习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需要借力多种通识课平台,如科技、人文、艺术等多门类跨学科整合。大一大二低年级阶段是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通识课教育的相对密集阶段,期间可以搭载通识课平台,整合资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体验型课程,增强领导力课程的吸引力。大三大四高年级阶段,则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相关专业,在专业课程及通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渗透领导力理论。

2. 打通教学与学工隔阂,建立专门的大学生领导力开发培养机构

通识教育对教学与学工的合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亦要求教学学工一体,不仅是课内,同时需要联合课外。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大学生领导力开发培养机构,不仅可以“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规划,可以组织系统性的领导力培训,还可以“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个性化服务以及足够的经费及服务等保障。大部分高校由于招生面广,领导力水平也呈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在入学前领导力素养方面的培养和锻炼较少的尤其当属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和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因此,“学校可以根据生源地、性别、专业、年级等标准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有倾向性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他们进行辅导与培训,这对于未来高校学生领导力水平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3. 注重校内外实践与公共服务,延伸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平台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美国高校十分注重社区资源的利用,而我国高校对社区资源利用与社区组织本身发展相对不足。美国经验启示,让社区参与大学生领导教育应当成为未来的趋势。校内外实践与公共服务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服务社会,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志愿精神,通过实践或服务活动更好地把握社会需求,提高服务工作能力以及学习社会沟通技术、锻炼组织协调才能、培养独立判断和处事的能力等,而这些正是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中十分重要的教育板块。同时配备指导教师实时跟进,指导学生运用领导力知识开展社会考察和服务实践。由此,校内外实践与公共服务等将是大学生领导力培养重要的延伸平台。

4. 关注多元文化影响,提升领导力培养的国际化

所谓通识教育,“通”可以理解为博古通今、贯通中外。这是一个文化多元、信息多元、经济多元的时代,是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我们所面对的问题通常是极度复杂的。在全球化时代的当下,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全球化眼光。领导者面对复杂及多元的文化必须具备理解、适应、接受和协调的能力。对多元文化问题的研究也是领导力培养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需要提升领导力培养的国际化,促进大学生加强交流,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意识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加强体验多元文化,培养自我生存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并在交往中更加深入地体会本民族和本土的文化与历史传统,以期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立足本土、胸怀天下,拥有国际视野的“领导者”。

参考文献:

[1] 张恒龙.发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瓶颈及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2,(05).

[2] 房欲飞,文茂伟.通识教育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5,(05).

[3] 文茂伟,房欲飞.在通识教育中发展大学生领导力[J].比较教育研究,2008,(01).

责任编辑:刘芳玲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海外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借鉴与启发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