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爱玛》中的反讽艺术

2014-04-29李晓红刘晓华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奥斯丁爱玛奈特

李晓红 刘晓华

摘要:小说《爱玛》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品,小说通过对爱玛的刻画,表达了作者本人的爱情婚姻观点。简·奥斯丁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反讽语言,形成了小說独有的反讽艺术,同时也展示了简·奥斯丁的语言天赋和驾驭力,本文将以《爱玛》为载体,对小说中作者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从而体会语言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爱玛》 反讽

简·奥斯丁出生在一个罕布什尔的牧师家庭,她创作出了《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以及《诺桑觉寺》等作品。她一生虽然没有结婚而且在她的生前也不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在今天,人们把她评价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风格小说家。

在奥斯丁的作品中,描写的是关于英国的中产阶级年轻女性谈婚论嫁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带有浓重的田园情调以及反讽色彩,语言机智、诙谐,富有极强的艺术性。就像是著名的反讽学家德·柯·缪克所说的那样:“所有好的文学本质上都是反讽的。”“反讽家不仅仅像个艺术家,而且就是艺术家。”所以简·奥斯丁小说最大魅力就体现在作品中的反讽基调。

一、有关小说《爱玛》的总体概述

在奥斯丁所有的小说作品中,《爱玛》是极具反讽代表的一部作品。虽然《爱玛》一书并没有像《傲慢与偏见》那样给人们巨大的影响,但《爱玛》中所体现出的反讽手法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评论界有学者就认为《爱玛》是一部“超越时空和作者的一个自足的文本, 可以不管时代背景和永远也无法知晓的简·奥斯丁的观点而仅仅根据作品本身来对待。”作者把《爱玛》这本书献给了当时英国的摄政王乔治四世。当时王子的秘书也特意回函来表达他们对于简·奥斯丁的感谢之情。这部小说也是简·奥斯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爱玛》中运用的反讽手法与《傲慢与偏见》中运用的手法完全不同。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伊丽莎白与达西的过人智慧以及他们精妙和犀利的语言。小说的主人公爱玛是反讽的对象与牺牲品,想要达成反讽的小说,作者就必须要把自己与读者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小说描写了在感情生活当中爱玛一次一次遇到挫折,她也在受挫折的过程当中一步一步地成长,我们可以看到爱玛从幼稚走向成熟,最终找到了自己幸福的历程。我们可以体会到小说中反讽手段的巧妙运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小说《爱玛》中反讽为故事画龙点睛,使得故事与反讽能够相互融合。

在奥斯丁看来,小说既能够推进对妇女的教育,又能够使妇女们心情愉悦。她所著的许多小说都具有类似的特征,《爱玛》就被人们认为是一部对爱玛进行再教育的作品。这里所说的教育不是通过说教的形式来进行的,而是通过主人公所经历的挫折与磨难,使她能够不断克服自身缺点,不断完善自己。爱玛是奥斯丁所有反讽作品当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之一,她在经受了重重挫折之后逐渐成熟,并且奥斯丁在小说中所运用的反讽手法非常纯熟,在完成了对爱玛经过挫折考验成熟之后,她才得到了幸福的感觉。在作品中,主要是通过结构反讽、情境反讽以及结果反讽等手法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二、对小说中反讽艺术的赏析

(一)小说故事结构的反讽艺术。在小说中,爱玛首次遇到的挫折是因为她对艾尔顿先生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以及爱玛对哈莉叶特·史密斯强烈的控制欲望。在这里,作者主要运用了结构反讽的写作手法。结构反讽的主要意图就是要使作品的主人公以及叙述者不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克服他们思想当中的愚见,他们往往固执己见,但是能够让读者看到故事的真相,能够对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在最后,读者也希望作者能够有效地纠正故事主人公的错误之处。结构反讽重要的是读者要能够有效地意识到作者的讽刺意图。作者在运用反讽手法的时候也是想要以一种与读者之间互动的方式进行,所以小说中运用反讽的手法一般就是创造出一个单纯且愚钝的主人公形象,使读者与作者之间能够有效地分享事实的真相。

在小说中,爱玛被塑造成为一个漂亮、聪明且富有的人物形象,但是由于被自己的父亲以及其他人娇宠,她在性格上比较固执,虽然性情比较欢快,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却完全依靠自己的想象以及臆测来进行,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她对事情的解释往往都是错误的观点和推论。因为爱玛受到自己父亲以及家庭教师的纵容和娇惯,使她养成了一种强烈的控制欲和支配欲,她喜欢控制别人和支配别人。所以在她的家庭教师结婚之后,她想要再找到一个人来满足自己的支配欲望,这也是她把哈丽叶特·史密斯作为自己女伴的一个重要原因。哈丽叶特·史密斯的性情比较平和而且也没有心计,所以爱玛就把她作为了自己施惠的对象,在这个过程当中,爱玛本人的虚荣心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在她对哈丽叶特·史密斯进行施惠的过程当中,既能够使哈丽叶特·史密斯享受到一种优越感,又能够抬高自己。

爱玛实际上就是一个被人们宠坏了的孩子,所以她具有活跃的想象力,但是也正是这种活跃的想象力使她变成了一个精神症患者。爱玛把艾尔顿先生与哈丽叶特·史密斯想象成为了很般配的一对,所以在他们两人都没有表达出对对方的喜爱之情的时候,爱玛就个人臆断地把他们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其实哈丽叶特·史密斯更加喜欢的是农夫出身的马丁。爱玛还希望哈丽叶特·史密斯成为出身于贵族的人,所以极力想要使哈丽叶特·史密斯融入到上流社会的社交之中。她不希望哈丽叶特·史密斯与其他朋友来往,并且想要把她培养成为一位举止得体的大家闺秀,所以在爱玛的培养下,哈丽叶特·史密斯拒绝了马丁的求婚,她也转而把爱情更多地投在了艾尔顿的身上。爱玛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她平时非常骄傲和自大,所以她不能够分辨别人对自己的话是恭维还是赞美。当艾尔顿先生发现爱玛想要硬把哈丽叶特·史密斯与他强加在一起的时候,他感到非常的愤怒,他认为这是在故意贬低他。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就可以看到爱玛的一些人格缺陷。

自大与自负无疑是导致爱玛错误的重要原因,作者运用这种结构反讽的手法表现了爱玛的个人性格特征,通过对爱玛的描写来向人们说明如果单纯依靠自己的臆断来判断人和事情的话无疑会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巨大的伤害。读者可以从这件事上感受到爱玛的自负,也能够认识到爱玛所犯的错误,读者能够与作者站在同一个立场来看爱玛的判断怎样误入歧途。

(二)小说中故事结局的反讽艺术。当爱玛听说哈丽叶特·史密斯被吉普赛人袭击,并且她被弗蘭克所救的时候,她再次进行个人的臆断,极力地鼓励哈丽叶特·史密斯去看望弗兰克,希望能够把他俩撮合在一起,她极力地鼓动哈丽叶特·史密斯,力图于创造出门第悬殊的婚姻,但是因为之前犯过错误,所以这次爱玛比较谨慎,她并不想急于求成。当爱玛在最后得知哈丽叶特·史密斯的表白的时候,她也成为了结果反讽的牺牲品。

由于哈丽叶特·史密斯不钟情于弗兰克,她反而更加希望能够嫁给奈特利先生,这使得爱玛相当地惊讶和失望。爱玛实际上是希望将奈特利据为己有,她认为只有她自己才可以和奈特利先生结婚,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把哈丽叶特·史密斯最终培养成为了自己的情敌,爱玛的想象又一次与现实之间产生了误差,正是这种具有反讽意义的结果使读者预见到事情的发展,并非像之前想的那样进行,使读者对于故事的认识完全逆转。

所以,到最后爱玛才意识到了自己的情感是那么的盲目和无知,通过这些事情,她才真正了解到她的真心。长期以来,爱玛忽视了奈特利先生对她的爱,现在她能够反省自己,以及自信背后的那种虚荣心。通过这些事情,也让爱玛学会了如何去珍惜,意识到自己之前做过的一些事情是多么的荒唐。所以爱玛很担心奈特利可能会爱上哈丽叶特·史密斯,奈特利也同样担心爱玛在听到弗兰克与珍妮订婚的消息后受到感情上的伤害。所以在故事的结尾,他们两个人都成为了结果反讽的牺牲品。奈特利在最后对爱玛说:时间, 我亲爱的爱玛, 时间会治愈伤痛的。这样的话语在读者看来既能够体现出他内心的焦虑,又让他人感到忍俊不禁。而爱玛又在担心其会不会爱上其他的女人,这也是构成了小说中的双重反讽,他们实际上已经在通向了幸福的结局,他们在发现彼此相爱之后,这种反讽也就消解了。

三、结语

小说的结尾处,爱玛真正认识了自己。这也是简·奥斯丁作品中大多数女主人公的命运,即把他们从虚幻当中拉回到现实世界。在小说中,爱玛的臆想被现实一个个击破,第一次是因为艾尔顿转变了求婚的目标,第二次是弗兰克与珍妮订婚,第三次是由于哈丽叶特对奈特利的表白。这些都与爱玛的想象产生了冲突,正是她的错误判断使她一次次陷入到痛苦之中,这些事情也让爱玛变得成熟起来,使她受到了教育。当最终爱玛得到幸福的时候,这种反讽也开始逐步地消解。语

参考文献

[1]Austin, Jane .Emma [M]. England: Penguin Books, 1996.

[2]陈圣.从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看《爱玛》的反讽效果[J].外语学刊,2005(06).

[3]韩彦枝.从叙事学的角度探析《爱玛》的反讽效果[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4]王智华.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中的反讽艺术[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04).

[5]王琼.运用合作原则分析《爱玛》中的反讽[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6).

[6]张闻琦.《爱玛》中的自由间接引语和情景反讽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猜你喜欢

奥斯丁爱玛奈特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爱玛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保险起见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反转王M. Night Shyamalan(M·奈特·沙马兰)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