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语文教学中的“师生改革”
2014-04-29陈菊
陈菊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想象力 联系生活 创新精神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留下遗言:“中国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个问题深刻而直白地揭露出中国学校教育的弊端:教师喜欢发号施令,强迫命令学生;喜欢对学生指责、埋怨;师生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以致学生厌学,造成恶性循环。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使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以形成全面而独特的综合素养。这种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它包含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语文教师身在教育最前线,首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谈谈如何从改革教学手段入手,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
一、营造开放环境,兴趣引领创新
课堂环境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活跃性的强弱。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自由、轻松自在时,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有宽松的环境。营造宽松环境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双主体观念”的角色定位;第二,兴趣的激发。
反思以往语文课堂走过的道路,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明显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新课程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教学观点。课堂就像一个舞台,教师既要做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的同时,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例如:教学《泉城》这一课时,我布置了一个预习题目:“找一些你认为漂亮的泉水的图片。”开始上课时,我在每个小组里面挑选几个同学,让他们介绍选择的图片,最后我介绍自己挑选的图片。教师不仅起到主导作用,而且将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与他们一起挑选美丽的泉水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种“双主体”的创新型教学观缓和了严肃的课堂气氛,创造了宽松的课堂环境。
教学《泉城》这篇课文时,在与同学们进行讨论之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介绍泉城济南的视频文件。通过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感受到了济南泉水的魅力与它的特别之处,自然而然地就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作更深的了解。
通过上述两个新课程提倡的新型教学手段,学生具备了开拓创造性思维的可能,为下一步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问题意识,质疑激发创造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释疑。教学《泉城》这一课时,我抓住“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中的“拎”字,向学生质疑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里的‘拎字用得合适吗?你们觉得可以换成其他动词吗?”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落,并且有的孩子自己在下面做拎的动作或者与同桌比较各种不同的动作。面对教师首先提出的疑问,学生兴趣浓厚,经过一番自主讨论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再朗读再思考,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尝试自己比较分析,从而体会到这个“拎”字的妙处。
在这里,教师起了引导作用,学生也有时间从容思考,并在探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下面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会自己提出问题:“老师,如同三堆白雪,我能不能换个比喻?”学生这种质疑提问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之处。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首先及时予以表扬,再帮助他分析原因,耐心引导,对于提问提得好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启发丰富想象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活用教材,将课堂内容不断地从单篇课文中延伸开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使学生获得创新的源泉。
例如:我在教学《泉城》这一课时,许多学生不能理解文中修饰词的意思,更加无法体会它运用的妙处。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看见过白浪翻滚吗?什么东西也是晶莹剔透的?你能想象得出吗?”问题抛出以后,再提醒学生,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所见所闻回答这个问题。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生活阅历逐步增长的阶段,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各抒己见。有的孩子说,我小时候去过海边,见到过白浪滚滚;有的孩子说以前和爸妈一起见到过瀑布,等等。他们通过回忆生活理解“白浪滚滚”的意思。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教师归纳出“白浪滚滚”作修饰词的意义。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向我提出“白浪滚滚”还可以修饰其他景物,如瀑布等。通过这样一段讨论,很明显,在语文课上联系生活实际,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力,就谈不上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先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始。语文课堂要启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作文。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提出了习作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着重通过作文引导学生想象的方法有改写、扩写、续写、仿写,等等。因此,在课文的最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模仿《泉城》这篇课文,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针对自己身边的一项景物进行描写。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