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及其防治

2014-04-29李登昌

考试周刊 2014年105期
关键词:机理预防

李登昌

摘 要: 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它能在细胞生长繁殖最旺盛的时期损害其细胞壁的结构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青霉素的过敏机理进行概括,对临床反应类型进行举例说明,对造成过敏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对青霉素过敏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过敏反应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危害,真正做到安全用药。

关键词: 青霉素过敏反应 机理 预防

自1940年青霉素问世后,因为其杀菌性、高效率和低毒性,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抵御病毒感染的现状,创造了更多抗生素类药物,打开了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时代。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今,抗生素类药物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青霉素仍然是针对有害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但它也是最易引起药物过敏反应的。经过50年的发展,医学人员对青霉素临床反应的种类进行了总结,对过敏机理进行了概括,对造成过敏的原因和因素进行了分析,使人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将对青霉素过敏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合概括。

1.青霉素的历史与青霉素概念的定义

1.1青霉素的历史

在唐代,京城里的裁缝会把长期放置后长有绿色东西的物质抹在被划伤的地方,让伤口好得更快,是因为绿色东西产生的青霉素菌有快速杀菌的作用,这就是人们早期使用的青霉素。在1929年,著名英国医生Fleming做实验时不经意发现了一大团绿色的霉菌,通过鉴定,他把这种能杀死葡萄球菌的物质叫做“青霉素”。之后,又有科学家做了相关实验,表明青霉素不会伤害体细胞,只会杀死有害病毒,原因是青霉素中的青霉烷能阻止合成细菌细胞壁的物质,从而致使有害病菌溶解凋亡,但是人类和动物是没有细胞壁这个结构的[2]。自1940年,青霉素作为药品在美国生产,至20世纪40年代,大规模的青霉素生产工艺被发现后,大量青霉素被生产出来。当时英美两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青霉素药物对控制伤口的感染非常有效。我国抗生素是在1953年5月生产出来的,它打开了我国独立自主生产抗生素的里程碑。到2010年12月,每一年有60%的青霉素在我国生产出来,现在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1]。

1.2青霉素的概念定义

青霉菌素上的某些菌株产生了青霉素,具有青霉素母核的多种化合物的总称被叫做青霉素[3]。当前获得新抗生素的重要途径是用生物、化学等方法改变原来青霉素的化学结构获得更多新型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临床已经能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腹膜炎、产褥热,心内膜炎、梅毒和炭疽等疾病。

2.青霉素的过敏反应

2.1过敏机理

过敏是身体的一种反应,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如粉尘、花粉、食品)、心情(如激动、沮丧)或环境(如寒冷)产生的非正常性病变。

过敏是人体的一种变态反应,是一些正常物质(过敏原)的非正常反应,过敏体质的人因为接触到过敏原而过敏,过敏原有许多种类,如某化学物质、灰尘、花粉、紫外线等。在过敏性反应过程中,过敏介质起到了直接作用,过敏原只是过敏反应的外部条件,由于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大部分氧化损伤产生的内因是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自由基[4]。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过敏原”进入人体后,肥大细胞会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出现过敏因子如前列腺、白三烯等[5],但不会立刻产生变应性,有可能在体内潜伏两三天,有的数月不等。人体第二次与“过敏原”接触时,肥大细胞才会变形,过敏因子出现,之后不断出现过敏表现。

2.2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现在青霉素过敏的原因触及许多方面,其中病人在受试时可能因精神紧张、空腹或体恤等出现心慌、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使皮试出现假阳性;此外,医务人员的不合理操作等现象也会使病人的皮试出现阳性。

根据目前研究,一般认为青霉素过敏原因如下:

2.2.1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过敏的主要原因是其代谢物作为半抗原进入人体,与体内的物质结合产生抗体,而它的部分结构是β-内酰胺类环和饱和的噻唑环,没有免疫原性,后与蛋白质或多肽结合成抗原,再次遇到同一抗体是即变态反应[6]。

2.2.2在培养皿中发酵的霉菌会产生一些具有强烈致敏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如果没有在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被去除,那么就会成为重要的过敏原。假如此类青霉素溶液注射进入机体就可能直接引起过敏反应或者过敏休克。

2.2.3生物方面的原因偶尔会对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有一些影响。细菌在不同浓度青霉素试液的诱导下有不同的耐药性,是因为它们可以水解变成青霉噻唑酸抵御药物的药性。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越大是因为与使用时间的长短和次数有关。

以上观点均是外部因素引起的过敏。患者本身是不是过敏体质也会决定青霉素药物的特应性,这些因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只发生在少数使用药物的病人身上,同一机体对青霉素过敏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免疫状态的变化会有不同的过敏现象。所以,如果不是在很短时间里有做过青霉素的皮试,那么使用青霉素药物时一定要进行皮试实验。

2.3临床反应的类型

2.3.1即刻型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可能会发生在使用青霉素的任何时间内,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也是相对危险的。

2.3.2延缓型反应。如皮疹、瘙痒、发烧三个可以一起或单个发生,皮疹最为普遍,且形态多种多样。

2.3.3血清病型反应。在第一次使用青霉素的病人中占的比例较大,症状与普通血清病类似。

2.3.4其他过敏反应。青霉素能引起出血、过敏性紫癜、肝脏或肾脏损伤、心脏衰竭、关节疼痛等现象,但很少见。

3.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青霉素的临床使用非常普遍,但它引起的过敏反应是非常常见的,最高发生率为5%~10%[7]。使用青霉素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全世界医学人士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据统计,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病例在不断增加。有资料说明,大约有0.7%~10%的人使用过青霉素后发生过敏反应,更值得关注的是大约有0.004%~0.015%的人会引起过敏性休克[7]。近年来材料显示:全世界因为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而死的病例中大约75%是青霉素类药物引起的。

3.1预防的措施

3.1.1皮试测试前需询问过敏史及家族史,家族史患者应慎用和观察才可决定。

3.1.2注射前做皮试。第一次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就一定要做皮试;停药三天以后要再做皮试;或是当药物改变了产地、批号、规格时也要再次做皮试。值得关注的是,皮试用量会对一些病人产生严重影响。

3.1.3皮试液必须新鲜配制。青霉素G和它的降解物作为半抗原进入体内与某些物质结合成为全抗原,这就是过敏反应发生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这些过敏原可能是因为青霉稀酸试液放置的时间太长。

3.1.4机体不能在饥饿时用药,更要避免局部用药,当青霉素药物溶解后要立刻使用。

3.1.5对于那些常用或不常用的患者,应做好皮试实验,以本次皮试实验的结果为准。

3.1.6医护人员一定要正确操作皮试实验的有关流程,不能有不合理的操作,避免误诊。

3.1.7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广大群众宣传青霉素的有关知识,提醒大家在使用青霉素药物时一定要在医院进行,从而发生意外时及时就医。

4.结语

青霉素类抗生素因为其高效、低毒等优点在日常就医时被广泛使用,但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是很高的,尤其是过敏性休克伤害较大。青霉素类抗生素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是其过敏反应的出现率很高,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的伤害更大[8]。

通过半个世纪的研究,青霉素在过敏机制、诊断和防治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但还没有根本的解决。在青霉素的未来研究中,我们应找到办法避免青霉素过敏史方法的发生。而现在,我们要做好青霉素过敏史的预防,使青霉素过敏发生率降到最低,减少发生过敏性休克,从而避免过敏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真正做到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25-527.

[2]孙海岚.青霉素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3013(9):281.

[3]李海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1(4):107-108.

[4]霞翠华.青霉素过敏反应机理及过敏试验研究近况[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82-683.

[5]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37.

[6]刘哗,任吉民.青霉素过敏反应研究[J].河北医药,2004,26(1):35-36.

[7]朱大勋,赵京莉.新型青霉素皮试剂预报过敏反应[J].中华医学杂志,1997,32(1):690.

[8]周绍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及其防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10(1):12-14.

猜你喜欢

机理预防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雾霾机理之问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球形ADN的吸湿机理
DNTF-CMDB推进剂的燃烧机理
葛根煨制前后的止泻作用及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