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29姜媛
姜媛
摘 要:趣味教学又叫兴趣教学,即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和诱因使学生对感知的材料产生兴趣而令其心理和智力情绪由潜伏状态转化为积极活动状态的教学方法。本文对高职英语教学如何应用趣味教学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教学应用的几种模式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趣味教学;英语教学;兴趣
单从成绩来看,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各个初中里成绩和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以前都是不太成功的学习者。其实,他们成绩上的失败不仅是知识水平的问题,更多的是由于他们以前失败的学习经历造成的情感问题。在众多学科中,英语是他们最“怵”的学科之一,他们对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紧张、害怕甚至厌恶。基本上,他们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都抱有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回避、退缩的态度。这种消极的情感严重影响了他们英语学习的效率,更有的“破罐子破摔”,甚者放弃了英语学习。对于他们,教育者盲目强调成绩是不现实的事情。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么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经验表明,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并意识到其重要性时,就以一种积极进取、聚精会神的状态对所学材料进行分析、加工,知识学习的效果往往较好。
趣味教学又叫兴趣教学,即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和诱因使学生对感知的材料产生兴趣而令其心理和智力情绪由潜伏状态转化为积极活动状态的教学方法。趣味活动包括角色表演、辩论赛、小组竞赛、PK活动、游戏等,活动可以提供给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成。
一、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1.趣味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带有比赛性质的趣味活动,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团体赛,都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活动中,不论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厌恶英语的学生都普遍表现得积极、活泼。大多数情况下,反而是平时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参与性与好胜心更强。在小组赛中,为了集体的荣誉,学生都竭尽所能发挥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完成竞赛,获得胜利。在目前的教学中,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有畏难心理,而趣味教学能很好地扭转这种畏难心理。因为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巨大的潜力,并能实时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趣味活动基本上都带有比赛性,渴望胜利能唤起参与者的积极思维活动和情感上的力量,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
2.趣味教学能使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趣味教学和以往呆板、机械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在参与中主动积极地学习,既能使学生学好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为趣味活动过程有任务、情节、角色,形成活泼的场面,能唤起学生展开积极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应用趣味教学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目前,有少数教师看到趣味教学的课堂效果较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甚至是忘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一味地迎合学生。趣味教学是一种让教学更流畅、顺利的辅助手段。既然是辅助性质的,那就有本质性的。我们就不能忘记课堂的本质——让学生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擺正趣味教学中师生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学习。在趣味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转变这种关系: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果还是教师主导课堂的话,课堂很容易出现教师台上唱戏、教师台下看戏的尴尬局面。
2.教师要善于把握趣味教学的时机
滥用趣味教学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那么,什么时候运用趣味教学好呢?这种选择肯定是要针对教学和教学的主体——学生来进行。针对教学,那就是在教学内容相对较难或者说较为枯燥的时候运用趣味教学。例如:有次阅读课的时候,讲授的内容是美国的人文地理情况,文章又长又有些枯燥。笔者就针对文章内容写出十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回答最多的为胜利者。这么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虽然文章又长又枯燥,大家还是把答案都找出来了。教师再总结性地讲解答案,整篇文章其实也就讲解一遍了。针对学生,那就要在学生学习兴趣最为低落的时候运用趣味教学。比如:在夏天的下午一二节课时,学生最容易犯困,此时讲授单词的话,他们很容易瞌睡。这时就可以让他们来一场填字比赛。这么一来,既赶走了瞌睡虫,学生也掌握了新的单词。
3.要审慎地选择趣味教学的素材
我们所进行的是第二语言的教学,传播的不仅是第二语言知识,还有外国文化习俗。所以,在选择趣味教学的素材时,不能只注意趣味性。因为涉及到中外文化差异,所以所选的材料不能让学生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最好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教师应该选择那些能展现个人魅力的幽默素材。当然,前提是这些素材要与教学内容相关。
趣味教学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确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一切的教学都贵在坚持,不能仅凭兴趣偶尔进行。因此,教师自身知识的积累,课前的准备工作尤其重要。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为此努力。
参考文献:
王大顺.教育心理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