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间IT治理要素的理论研究

2014-04-29孙剑颖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15期

孙剑颖

[摘 要] 为了解决组织间IT治理过程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实现组织间IT应用的各种目标,需要组织间IT治理理论的支持。而目前的IT治理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组织内部,组织间IT应用情境下的IT治理研究文献和研究成果仍然很少,因此组织间IT治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IT治理要素和关系治理要素的文献研究,提出了组织间IT治理要素的结构模型,目的是为了明确组织间IT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为后续的组织间IT治理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组织间IT治理;关系治理;治理要素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5- 0030- 05

1 前 言

经济的全球化和顾客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使得企业经营环境变得复杂多变,而企业间合作将会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使得一些原来无法实现的企业间合作成为可能,组织间IT应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但组织间IT应用与组织内部的IT应用存在很大不同,因为参与组织是多个产权独立的经济实体,它们从组织间IT应用中获益各不相同,同时信息化发展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组织间IT治理过程要比组织内IT治理过程复杂得多。为了解决组织间IT治理过程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实现组织间IT应用的各种目标,需要组织间IT治理理论的支持。而目前的IT治理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组织内部,组织间IT应用情境下的IT治理研究文献和研究成果仍然很少,因此组织间IT治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对于新领域,基础性的研究是最必要的,而组织间IT治理要素的研究旨在明确组织间IT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为后续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2 组织间IT治理研究现状

组织间IT治理研究虽然从2007年开始,已经逐渐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但研究文献和研究成果仍然很少。对中外大量知名的学术文献库进行检索后,共检索到符合“组织间IT治理研究”主题的文献28篇。这28篇文献研究的焦点、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均存在差异。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供应链和电子市场这两类组织间IT应用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关注,组织间IT治理研究的焦点主要是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框架和概念模型研究。

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早在2007年,Kestil等人在对组织间IT应用合作过程演变进行研究时,涉及了组织间IT治理的核心内容(IT决策结构和决策过程),并将关系治理和网络治理的理论引入研究过程中,尽管在这个研究中没有明确提及组织间IT治理这个概念,但已经形成了组织间IT治理研究的雏形。

2009年Anne-Marie Croteau等在第42届夏威夷系统科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中首次提到了组织间IT治理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维持商务伙伴的电子交易过程时,为了保证IT使用的效率和效果的权责框架”。在这篇论文中,Anne-Marie Croteau等使用案例研究方法,借助传统IT治理理论、关系治理和网络治理理论建立了一个影响组织间关系成功的IT治理模型,结构、过程、参与者和组织间关系成熟状态是这个模型的主要构念。

2011年Anne-Marie Croteau等在第44届夏威夷系统科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中又提出了组织间IT治理的两种治理结构模式:外包模式和网络模式。2013年Anne-Marie Croteau等又根据关系治理理论将组织间IT治理机制分为基于正式契约和关系契约两类。

2012年Acklesh Prasad等对合作性的组织联盟的IT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组织间IT治理结构应该包含以下4部分:共建的IT联合指导委员会、组织间沟通渠道、共建的运营管理委员会、对组织间绩效进行度量的机制。

Spil等(2010)和Van den Broek等(2008)发现组织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和组织间的信任会对IT战略的制定产生影响。

Chong和Tan(2012)认为IT合作方共建IT联合指导委员会对于组织间IT治理非常重要,其还建议要有一个治理主体用于控制协调联合委员会。

对目前的组织间IT治理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有以下特点:

(1)将关注组织内部的传统IT治理理论与关系治理理论、网络治理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

(2)对组织间IT应用合作过程中的IT决策制定的结构和过程比较关注。

(3)都认为组织间IT治理的成功离不开协调、信任、承诺等关系治理机制。

(4)研究的内容只涉及组织间IT治理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很少有对组织间IT治理整体框架方面的研究,即目前的研究体系性不足。

对组织间IT治理研究现状的总结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基础,打开了研究视野,寻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

3 组织间IT治理要素结构模型的提出

组织间IT治理的过程需要至少两个组织相互协作才能进行,组织间IT治理在关注组织内部IT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同时,还需关注组织外部IT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在加强内部协调关系的同时,更加注重组织外部的关系协调。因此,组织间关系的治理成为组织间IT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组织间IT治理与组织间关系治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组织间IT治理过程与组织间关系治理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彼此依赖,所以组织间IT治理要素的研究要从组织间关系治理的视角展开。由于借助很多常用文献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对中外主要的文献资源库进行检索,符合本文研究主题的文献非常少,所以本文将借鉴前人在IT治理、组织间信息系统、关系治理等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梳理,提出组织间IT治理的核心要素,建立组织间IT治理要素结构模型,为后续的组织间IT治理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3.1 IT治理要素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IT治理内容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可分为国外和国内两部分,国外代表性的有ITGI、ISO 38500及学者Webb的研究成果。ITGI在其推出的IT治理标准COBIT中认为,IT治理的核心是战略融合、价值交付、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和绩效测评。即监督信息化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实现商业价值,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实施风险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国际ISO和IEC组织在2008年出台的国际IT治理标准中指出,IT治理要包含6个大要素:权责、战略、IT获取、绩效、合规和相关利益者。澳大利亚学者Webb在2006年对12个国外IT治理概念进行辩证分析后,认为IT治理包含5个要素:战略一致性、IT价值提供、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控制与责任。国内代表性的有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和学者唐志豪的研究成果。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在2010年发布了《中国企业IT治理框架》,该框架由7个要素组成: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IT商业价值、IT治理方法、IT治理绩效、IT治理决策模式、IT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核心IT能力。国内学者唐志豪2010年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64篇IT治理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代表IT治理内涵的核心内容为:权力与责任、IT战略、IT投资、绩效、合规与风险和相关利益者共6个方面。

将上述5个有代表性的IT治理核心要素的研究做个对比,会发现IT战略和商业战略一致融合、IT资源的投资与控制、权力与责任的分配、风险管理与控制、IT治理绩效这五大核心要素是受到一致认同的,虽然对于有的要素,不同的研究说法不完全相同,如IT资源的投资与控制。

3.2 关系治理要素研究综述

关系治理研究包括治理的环境、治理的边界、治理的模式、治理的目标、治理的结构、治理的机制与治理的绩效等方面。从理论层面分析,对组织间合作关系影响较大的要素包括:组织间的信任、沟通与交流、对关系的承诺、冲突解决和组织间的相互依赖。此外,影响关系成功的关键因素还包括:权力失衡与依赖、冲突解决障碍、管理的不均衡等。权力与冲突是组织合作关系研究的中心话题,承诺也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有关合作关系治理的文献中,信任则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并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关系治理要素。

而关于关系治理的要素,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取得了很多成果,尽管这些研究中并不一定明确地使用了关系治理的要素这样的词汇,但所研究的内容都是围绕关系治理的要素展开的。

Zaheer et al.(1995)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提出了关系治理要素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关系治理的结构要素是指准一体化,关系治理的过程要素是指联合行动;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以及共同投入是影响关系治理的经济因素;信任在交易中起重要作用,是主要的社会因素。国内学者陈旭(2009)在其提出的关系治理评价的结构性框架模型中,将关系要素从功能上划分为结构要素、属性要素、表现要素等。依赖、权力与冲突是关系结构要素;信任、承诺与沟通是关系属性要素;关系的强度、持续性与灵活性是关系表现要素。

3.3 组织间IT治理要素结构模型

如上所述,组织间关系的治理成为组织间IT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组织间IT治理与组织间关系治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组织间IT治理过程与组织间关系治理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彼此依赖。所以通过对IT治理要素和关系治理要素的文献综述,可以将这两方面的要素按照逻辑关系有机整合,进而提出组织间IT治理要素的结构模型。

在组织间IT治理要素的结构模型图中,组织间IT治理要素包含以下内容:关系治理、组织间IT治理结构、组织间IT治理过程、组织间IT治理责任、组织间IT治理机制、IT资源所有权、风险管理、组织间IT治理绩效评价、组织间IT应用能力、关系能力。在这些要素中,与前面的IT治理要素综述相比,关系治理是新增的要素,这是因为组织间IT治理超越了组织边界,需要更加关注组织间关系的协调,组织间IT治理过程也将伴随着组织间关系治理过程进行。组织间IT治理过程不同于组织内IT治理过程,组织内IT治理过程是在IT应用的生命周期中进行的,即需经历计划与组织、获取与实施、交付与支持和监督与评估这些过程,而组织间IT治理过程不仅仅是在组织间IT应用的生命周期中进行,同时也是在组织间合作关系发展阶段中进行,即在关系建立、关系演变和关系终止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进行。另一个新增的要素则是IT资源所有权,在一个组织内对IT资源进行投资,IT资源的所有权是容易明晰的,所以在IT治理的要素中没有专门提及。但在组织间IT应用活动中,IT资源常常需要多个组织参与投资,IT资源的所有权有时很难明确。而IT资源所有权不明确的话,将会影响参与组织对专属IT资源的投资,进而影响组织间IT应用的收益,甚至可能导致组织间IT应用项目不可行和失败。所以IT资源所有权应该成为组织间IT治理的一个要素。与IT治理几个有代表性的要素研究相比,本文提出的组织间IT治理要素中还新增了关系能力和组织间IT应用能力两个要素。组织间IT应用能力其实是各参与组织共同整合、调动和配置组织间IT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包括IT基础设施连接能力、集成能力和IT灵活性。而关系能力是组织间通过交流与互动,增强信任承诺情感互惠等关系资本,促进关系协调管理的能力。组织间IT治理是一种制度,要想在组织间IT应用过程中被很好地执行,就需要组织间IT应用能力和关系能力作执行的保障,这两种能力是组织间IT治理执行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本研究认为组织间IT应用能力和关系能力是组织间IT治理应该具有的要素。

4 组织间IT治理要素的内涵

4.1 组织间IT治理中的关系治理

组织间IT应用问题不仅是单个组织的问题,因为组织间IT应用嵌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之中,涉及组织间关系问题。关系形成组织间IT应用的制度环境。不同的组织间关系会影响组织间IT应用的建设与实施的最终效果。所以组织间IT应用一定要建立在组织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基础之上,没有长期的、稳定的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保证,组织间IT应用几乎不可能成功。组织间IT应用的建设与实施常常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以及时间,在参与组织能够从组织间IT应用投资中获益之前,建设与实施阶段就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些都增加了参与组织的转换成本,参与组织对组织间IT应用进行了大量投资,就会更加珍视和精心维护组织间的关系。

组织间IT治理也必须与组织间合作关系治理紧密结合与协同,只有这样才能使IT应用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可以这样说,组织间关系治理机制的形成是组织间IT应用协调运行的重要保证,是组织间IT治理的基础,这也是组织间IT治理与组织内IT治理最大的区别。

4.2 关系能力

关系能力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保障。关系能力可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异构资源,该异构资源跨越组织边界。合作、战略性与嵌入性是关系能力形成的本质。合作说明现代企业不能完全依赖内部资源和能力;战略性代表合作需要达到的高度;嵌入性指合作达到的深度。至今,学术界对关系能力缺乏统一定义,Lorenzoni和Lipparini(1999)认为:组织关系能力是组织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信任关系,降低成本,获取特定知识,建立竞争优势的能力。Goliclic和Mentzer(2005)把关系能力看成是组织间资源整合、知识共享和相互协调影响对方的能力。曾伏娥和严萍(2010)基于关系观拓展观点和关系能力形成本质,把组织关系能力界定为:组织稳定地与外部联盟伙伴开展战略性合作互动,获取核心异构资源并与组织内部资源有机整合,以提升竞争优势的能力。本文采用这一定义。

当组织重视并努力提高其关系能力时,可以通过组织间IT的应用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和绩效。关系能力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过程,更是一种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关系能力是组织间IT应用能够成功建设与实施的必要前提。

4.3 组织间IT治理的治理结构

IT治理结构定义了制定IT决策的权力和责任分配。其中包括董事会层面上的、与IT相关的指导委员会的结构,IT管理的组织机构,以及这些组织机构内的人员角色和责任的划定。良好的治理结构应当明确IT相关决策权力和责任的划分,由什么角色制定哪些决策,并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问题,都应能通过治理结构的设计得到很好的解决。组织间IT治理结构包括组织间IT治理主体的确定、与组织间IT应用决策相关的权责分配和相应的组织机构设计。一个好的IT治理结构对于决策制定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间IT治理结构的支持,组织间IT应用的建设与实施就很难取得成功。

4.4 组织间IT治理责任

IT治理主体在组织间IT治理过程中应该履行的治理责任有以下几个方面:战略一致、价值交付、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绩效测评。战略一致关注的是组织间IT应用战略与组织的业务战略和重大战略是否一致,与合作方的IT战略目标是否一致。价值交付指在组织间IT应用交付周期内实施价值建议,确保IT实现预期的战略收益,着重关注成本的优化,提供IT的固有价值。资源管理是对组织间IT资源(应用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和人员)的投资进行优化并适当管理,关键问题在于知识和基础设施的优化。风险管理则是要了解组织对风险的承担偏好,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将面临的显著风险透明化,明确标识和指定风险管理的职责。绩效测评是对战略实施、项目终结、资源使用、流程绩效、服务支付等进行追踪与监控,将战略转化为措施。这些治理职责具体体现为6项关键决策:组织间IT应用原则、企业架构与IT架构、业务对IT应用的需求、组织间信息共享的模式与机制、IT基础设施组织间互连与集成、组织间IT应用项目的投资决策。

4.5 组织间IT治理的治理过程

因为组织间IT应用嵌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之中,涉及组织间关系问题,因此组织间IT治理过程也将伴随着组织间关系治理过程进行。组织间IT治理过程不同于组织内IT治理过程,组织内IT治理过程是在组织IT应用的生命周期中进行的,而组织间IT治理过程不仅仅是在组织间IT应用的生命周期中进行,同时也是在各参与组织间合作关系发展阶段中进行,组织间合作关系发展阶段也称作组织间合作关系的生命周期。组织间IT治理的重点在不同的合作关系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各参与组织都要经常对合作关系的结构、属性和价值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做出正确的组织间IT治理决策或对已做出的IT治理决策进行修正。

组织间IT应用是众多复杂的组织间合作关系之一。在内外驱动因素的作用下,组织产生了合作建设实施组织间IT应用的愿望,在这一愿望的推动下,组织开始寻找可能的合作伙伴,最初的交流是探索性的,主要了解对方对组织间IT应用合作关系的期望,在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期望,开始建立组织间IT应用的合作关系,签订组织间IT应用合作协议。在组织间IT应用合作关系建立过程中,组织间的IT治理过程同时开始。随着合作关系的发展,合作组织的目标、利益会发生变化,合作组织间共享信息的不对称会损害双方合作关系,合作组织各方期望和感知的不一致会导致组织间IT应用参与方之间关系的衰退,甚至终止,进而组织间IT治理过程也将终止,合作组织间的IT应用随之结束。总之,组织间IT应用的合作关系治理过程与IT治理过程存在信息交互,关系治理是IT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4.6 组织间IT资源的所有权

组织间IT合作是一种动态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订立合作协议,为共同利益,共同出资建设与实施组织间IT应用,共同承担风险,是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动态联盟成员组织各自独立,是平等的联合关系,成员组织是在信任的基础上以契约为纽带相连接。依据法律,动态联盟不具有法人资格。在组织间IT应用中,合作各方并不将其IT资源的所有权转移给联盟,合作各方仅可依协议使用。在组织间IT应用中涉及的IT资源的所有权需要明晰归属的几种情况如下:①各成员组织共同投入资源参与建设组织间IT应用。②由核心组织投资开发建设组织间IT应用。③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的组织间IT应用。④组织间IT应用开发建设外包。

4.7 风险管理

在组织间IT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种风险悖论,即试图降低或缓解一种风险时,也许会增加更多新的风险。例如,许多研究者和管理者认为在供应链中采用IOS会消除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并降低风险。的确凭借IOS能够实现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加快,库存水平合理这样的成功。但在现实中取得某些成功的同时,IOS又引致了许多新的风险。这些风险有些和组织间IT应用技术的使用有关,包括不同技术标准和业务流程的整合重组所带来的的技术风险;有些风险是和技术无关的,如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变化有可能会带来交易权的丧失这样的风险,还有由于采用IOS,使得各参与企业的利益分配不清晰、权力不平衡导致某些企业推迟采用IOS甚至退出IOS的风险。本文对已公开的组织间IT应用风险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组织间IT应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合作关系风险,另一类是组织间IT应用技术及管理风险。其中合作关系风险是指参与组织间IT应用合作的各成员组织不合作的可能性及由此带来的损失,主要表现为合作伙伴的选择风险、机会主义或道德风险、利益分配风险、管理协调风险和业务外包风险等。组织间IT应用技术及管理风险是指组织间IT应用在对各参与组织的IT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等IT资源进行连接和整合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及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为高层决策者持不乐观思想认识造成的风险、信息系统采用不同开发方式的风险、局部整合风险、技术实施的风险等。如果不对组织间IT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管理和控制,就会使组织间IT应用能为各参与组织带来的收益减少,甚至会导致组织间IT应用建设与实施的失败。因此,在组织间IT治理过程中,各参与组织要对组织间IT应用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管理与控制,避免此类风险给本组织及整个合作联盟的利益造成损害。

4.8 组织间IT应用能力

组织间IT应用能力是组织的一种特殊的IT能力,是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协同整合、调动和配置本组织IT资源和组织间IT资源以实现IT战略目标的能力。组织间IT应用中涉及的IT资源分为组织内IT资源和组织间IT资源,前者是组织专有的资源。

根据组织间IT资源的技术属性和管理属性,组织间IT应用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组织间IT基础设施的互连和整合能力;②对组织间IT活动的管理能力;③对组织间信息系统重构的技术支持能力;④与合作伙伴分享和相互吸收组织间IT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中组织间IT基础设施的互连和整合能力是指为了实现组织间异构的基础设施(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及配置、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通用的工具软件等)无缝流畅地连接,参与组织所应具有的技术能力,组织通常采用标准的技术,如标准化的通信技术、标准化的系统架构、模型驱动的开发技术、异构数据库的信息集成技术等来满足这种技术能力的需求;对组织间IT活动的管理能力是指对组织间IT应用项目所需要的系统规划、开发、实施与运行等IT活动的管理能力;当IT技术变革、组织战略升级、合作关系改变、合作规模扩大或缩小以及组织间业务重构发生时,需要各参与组织具有支持组织间系统重构的技术能力,这种能力也体现了组织间IT应用能力所应具有的柔性特点;与合作伙伴分享和相互吸收组织间IT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指合作组织在建设实施组织间IT应用的过程中,积极获取、传播、创造与应用技术和业务知识,以获取组织间IT应用商业价值的能力。

4.9 组织间IT治理绩效评价

组织间IT治理绩效的评价是对组织间IT治理过程和治理效果的综合评价,它能够说明有效的组织间IT治理应该是什么样的。正如前文所阐述的,组织间IT治理过程是IT治理和组织间关系治理的有机结合与相互协同,所以有关组织间IT治理绩效方面的研究也应该主要围绕这两个主题来进行。

本研究认为组织间IT治理过程是各参与组织合作的过程,组织间IT治理过程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各参与组织合作关系和合作过程的成功。IT治理的绩效不能只看一个组织的,一个组织IT治理绩效好并不意味其他参与组织的也好,因此组织间IT治理的绩效评价还需要对IT治理合作绩效进行评价。另外各参与组织在企业的所有制和公司治理结构、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合作关系中的权力和利益等都存在差异,因此想要准确评价组织间IT治理绩效比较困难也非常复杂。尽管建立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增加评价的准确性,但目前组织间IT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可用的研究成果出现,即使今后有可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也只适合专业人士使用,并不适合企业中的实际工作者对组织间IT治理绩效进行评价。

4.10 组织间的IT治理机制

组织间IT治理是组织间协作过程。让所有参与组织及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与互动,达到协同就要有完善的治理机制来保障,完整的组织间IT治理的机制架构应该是组织间IT治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协调机制的综合体。有效的组织间IT治理机制能保障所有的参与组织的利益目标协调一致,能够保证组织间IT治理的良好运行,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冲突。组织间的IT治理机制从制度的层面规范了组织间IT治理的流程,为组织间的IT治理活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架。完善的组织间的IT治理机制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①联合决策机制与争端解决机制。在组织间IT应用的建设与实施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联合决策机制能够提供共享丰富信息的途径,能够提高决策后交换和同步信息的效率,促进彼此之间更多的沟通,使各参与组织对其他合作者的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组织间知识的共享和吸收,降低各自决策带来的冲突问题。联合争端解决机制强化双方的信任关系,化解各参与方因组织文化方面差异产生的冲突。②沟通与协调机制。组织间IT治理的协调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目标机制、信任机制和群体协商机制等。组织间IT治理的协调机制就是为协调参与组织间的工作关系,减少冲突摩擦而建立的各种交往渠道和互动方式。③标准。标准是组织间IT应用的一种治理手段,它体现了组织间IT应用的一系列规则、规范和程序。组织间IT应用的各参与组织只有自觉遵守这些标准,才能享受到随着参与组织的不断增加而提高的网络效应,组织间IT应用才能协调运行。标准使得组织间IT治理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标准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同组织的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接口兼容,从而实现数据实时处理和流程的融合。④信任。组织间IT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因环境变化,出现突发事件、产生无法预估的费用。不存在绝对完备的契约保障组织间IT应用的建立与实施,必须在组织间关系中建立信任。信任可以有效降低管理事务的处理成本、防范机会主义行为,而且也能降低不确定性,所以,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助于组织间IT应用的建设与实施。⑤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组织间IT治理过程中发生的风险应该分为两类:合作关系风险和组织间IT应用技术及管理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应该有相应的机制进行识别与控制。

5 结 论

组织间IT治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对于新领域,基础性的研究是最必要的。而要素的研究旨在明确组织间IT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为后续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由于借助文献检索途径和方法能够获得的与研究主体相关的文献非常少,所以本研究主要通过借鉴前人在IT治理、组织间信息系统、关系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梳理,提出组织间IT治理的核心要素,建立了组织间IT治理要素结构模型。本文研究结论,是组织间IT治理要素应包含以下内容:关系治理、组织间IT治理结构、组织间IT治理过程、组织间IT治理责任、组织间IT治理机制、IT资源所有权、风险管理、组织间IT治理绩效评价、组织间IT应用能力、关系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Anne-Marie Croteau.Inter-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Proceedings of IEEE the 42n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9.

[2]张群洪,刘震宇. 组织际关系治理框架研究进展[J]. 科技管理研究,2008(12):350-353

[3]陈旭. 企业间合作关系治理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4]曾伏娥,严萍.新竞争环境下企业关系能力的决定与影响:组织间合作战略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87-97.

[5]唐志豪,计春阳,胡克瑾 .IT治理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8(5):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