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2014-04-29郝宝成

时代金融 2014年20期
关键词:经济学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北京市的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北京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以经济效率理论、外部性理论和环境经济学理论为理论支撑。文章主要分析了北京市大气污染的现状,总结出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北京市的污染治理要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大气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等经济学角度着手。

【关键词】北京市 大气污染 防治措施 经济学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国各地的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废气排放量也逐年递增,作为经济和工业迅速发展的北京,现象尤为如此。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北京的人口及机动车已呈现出过饱和状态。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2069.3万人,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20万辆,这样的发展规模给北京市大气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管北京近几年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综合治理等措施使得全市大气质量有所改善,但污染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1月北京雾霆日数多达26天,仅有5天空气质量正常,给北京市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能源紧张、资源耗竭、自然灾害五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从管理、技术、法律、经济等各种角度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逐渐形成了各相关学科。环境经济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RFF)的艾伦·尼斯(Allen Kneese)开始运用经济手段分析环境问题,主要研究费用效益分析和发展价值评估。马克里·克劳森(Marion Clawson)出版了他的著作《旅行费用方法》,用来评估自然资源改善所产生的舒适性效益。

大气污染的经济损失估算一直是环境经济学的一项主要研究内容。20世纪三四十年代,震惊世界的八大污染事件中有五件是大气污染事件,可见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所以发达国家较早对大气环境污染进行了积极地治理和控制,对于大气污染经济损失的研究也陆续进行。如Heinz Welsch(2006)探讨了十个欧洲国家空气污染和主观幸福指数的关系,通过分析从幸福调查中得到的样本数据和收入、空气污染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幸福会随着贫富程度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由空气污染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可以测算出空气污染变化的货币价值。

关于治理污染的税费经济手段的研究,其政策思路来源于庇古税和科斯定理。为了使污染者承担污染的外部成本,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庇古(Arther Cecil Pigou)在他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对污染收税的想法。他建议,应当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只要税率等于污染所造成的边际外部损害,就能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就内化到生产成本,再通过市场机制就能提高效率配置环境资源。产权不明晰是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Coase)于1960年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科斯定理思路很快被用来讨论关于排污权交易的问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10年,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指出全国约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在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有1/3以上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由此可见,城市大气污染在我国普遍存在,所以国内对大气污染危害及防治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在大气污染的危害方面,冯川萍(2008)从酸雨、雾霾、灰尘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大气污染对建筑物的危害,指出尽管人类对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以及开发更新速度比较快,对建筑物的设计、装潢越来越趋于精细,然而由于大气污染的作用,现代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不断缩短。在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王兰云、尹树红等(2008)研究了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防治,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农作物、果树、蔬菜以及饲料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在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成果证明大气污染与健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大气污染可以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危害,造成肺功能下降、心肺疾病门诊量的增加和死亡率的升高(郭蕾,2003)。

三、北京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

2012年,北京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一氧化碳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0.028毫克/立方米、0.052毫克/立方米、0.109毫克/立方米和1.4毫克/立方米。与2011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5%、5.5%、和4.4%,一氧化碳的年平均浓度与2011年持平。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评价,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9%。由此可见,北京市未来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应该在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的控制上。

在2008年,由于北京市举办奥运会期间的高强度治理,北京市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值有了显著地下降。而在2008年以后,虽然有短暂地反弹,总体上污染物的浓度具有平稳地下降趋势。体现了北京近年来对于空气污染的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不显著。

从北京市2011年和2012年主要气体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上来看,2012年北京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38万吨,比上年减少0.41万吨,同比下降4.12%;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7.75万吨,比上年减少1.08万吨,同比下降5.75;烟(粉)尘排放量为6.68万吨。虽然北京市主要气体污染物的年排放总量每年均有下降,但是排放总量依然很大。北京市的大气污染治理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北京市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

(一)独特的地理因素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北京的气候为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地形和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形成北京特有的特征,一年四季均为弱气压,干冷下沉的山风通道与山前平原风带混合,可以造成北京空气的重度污染。

另外,北京城市建筑群的发展,加之目前北京市多圈环与高速公路两边高楼林立的建筑布局,在不同气象背景下,这些局地城市建筑群空间结构与大地形因子亦是影响城市空气污染扩散效应的重要因素。

(二)汽车尾气排放

2012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20万辆,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有增无减。机动车尾气成分复杂,其中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等。

我国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严重除了因为汽车的数量多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油质不好,含杂质较多,燃烧效率不高;二是汽车燃油部件不够好,对油燃烧不充分;三是道路拥挤,车速太慢,造成高排放。

(三)燃煤排放

2012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为7177.68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总量为2269.89万吨,占比31.62%,煤炭在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每年北京市的能源消费都以5%左右的增速在增长,燃煤排放是造成北京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为了满足需求,我国生产和进口的一些煤炭质量不高,污染性很大。有些煤炭的含硫量已经达到了1%,更多的硫被释放到空气中,还有大量的CO、CO2等气体被排放。

此外,北京市周边的河北、天津等省市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气也会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北京市,对北京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近年来,外来输送的空气污染物已经成为北京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京津冀区域内的污染治理合作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五、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学手段

(一)调整产业结构,扶持高新技术及环保企业

北京三次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调整、优化产业内部结构。第一产业要向生态农业、都市农业、节水农业发展;第二产业要实现低碳转型,在将重化工业搬离外迁的基础上,向低碳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在更提高整体比重的基础上,向高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业发展。

(二)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在提倡全方位节能的基础上,还应大力改善北京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增强能源的综合供给能力,缓解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扶持力度,推广大型燃煤锅炉的脱硝技术和汽油的脱硫技术,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

(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能效为中心,开发能源和能效项目,着力在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研发、推广和应用节能技术,具体包括规范工业和建筑节能,实行公交优先、管理和优化交通系统,提倡可持续的土地规划利用模式等。北京还应以其科教和研发优势,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领域开发适用的节能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四)加快大气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探索环境税的征收工作

排污权交易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污染控制设备的积极性,还给了非排污者表达意见的机会,具有市场灵活性的特点。北京市要抓住国家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减排的有利时机,结合国内排污权交易试点城市的有益经验,尝试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体系,使排污权交易成为实现城市容量总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谁污染谁负责”原则将环境税引入税收制度已成为必然选择。环境税是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通过税收杠杆,明确企业、政府在环境保护上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促使经济结构转型和生态环境改善。

参考文献

[1]Welsch,H.Environment and happiness:Valuation of air pollution using life satisfaction data[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58):801-813.

[2]Coase,Ronald H.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1960(3):1-44.

[3]庇古.福利经济学[M].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冯川萍.大气污染对建筑物的危害及破坏[J].建筑科学,2008(3):182-184.

[5]王兰云,尹树红等.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防治[J].吉林农业,2008(11):9.

[6]郭蕾.大气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3(3):284-286.

作者简介:郝宝成(1986-),男,汉族,辽宁庄河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经济学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的财税政策选择研究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动力机制探析
制约中小企业融资因素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奶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