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2014-04-29王静慧

中国市场 2014年23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摘要:基于多年在中国农业、中国生态农业领域的研究和咨询实践,通过介绍农业的物质资源环境基础,阐明了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和改革现状;介绍了中国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理论及相关实践;最后对农业领域的投资市场及投资机会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国农业;发展趋势;生态农业;投资机会

中图分类号:F323

谈及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第一,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物质环境资源;第二,对中国农业的五个基本判断;第三,我国生态农业模式设计及相关实践;第四,农业领域的投资市场及投资热点。

一、农业发展阶段及物质环境资源

本部分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农业发展阶段及物质资源基础

农业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产业,经历了以刀耕火种、采集狩猎为特征的原始农业阶段,经历了以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为特征的传统农业阶段,逐步过渡到以科技贡献率高、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国际化、可持续、工厂化、企业化等为特征的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涵盖了石油农业、生物农业、信息农业、物理农业、生态农业等各种农业形式。随着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经济水平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我国农业实践中有很多创新,并一直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方式。

但是,无论农业发展处在哪个阶段,或表现为哪种农业形式,农业生产都是以物质资源环境为基础的,这些物质资源不能再生,不能移动,也不能复制,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草地资源和林业资源。正是依托有限的土地资源出产了粮、棉、油、糖、杂粮、杂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依托水资源出产了各种水产品,依托草地资源出产了肉、蛋、奶,依托林业资源供给了人类各种林产品。

一般的,我们把农业生产区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为了维持较高农业生产水平,都在产前进行肥料、农药、农机具、农膜等投入,农产品生产出来后,要跟市场对接抵达消费者,还要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然后进入流通,销售。

广义上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五种形式。但从科学上,究竟如何定义农业呢?我认为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命体来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第二,农业是以自然环境资源为基础的产业;第三,农业是与自然环境及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产业。基于上述三认识,提醒我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时,不能超越动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因为农业对人类来说如此重要,而农业是以物质环境资源为基础进行生产,所以有必要把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业生产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和实践。

(二)自然界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农业是人类参与的一条自然界的食物链条,原本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遵循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大规律。

能量流动是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随着“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营养级逐级流动,且逐级递减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方向流动,是无机环境的光能转变成生物群落的化学能,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无机环境当中的过程。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不断递减,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当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之间,对物质进行循环再生利用的过程,是从“无机—有机—无机”的物质循环过程。所有物质都是循环的,但无论是哪种物质循环,完善的生态系统都应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也应包括分解者(微生物)的存在。

农业生产涉及的任何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包括人类,原本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共同遵循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规律。只是农业是通过人为参与、改变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数量和深度的过程。因此,不合理的、违背自然的生产活动,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物种和资源的破坏,伤害地球的资源分配及物种平衡,进而报复到人类自身。

所以,农业生产不仅要关心农林牧副渔和产品产出的本身,还应关心其发展和立足的物质基础—— 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从一开始,农业原本就是自然界中有人类参与的食物链条,被人类强化定向培育而来,但其物质环境基础和自然规律不会改变。

二、对中国农业的五个基本判断

在上述理论基础上,笔者对中国农业作出五个基本判断。

(一)农业是中国最沉重和最滞后的一辆马车

我国的农业可用图1来比拟(参考BOABC),羸弱的马匹代表农民的收入;驱动马车的两个轮子,分别指庞大的农村人口和贫乏的农业农村资源;车上搭载的小孩儿代表仍待发育、尚有很大潜力的农村消费市场。马车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市场化道路上,朝着小康社会、生态文明社会的方向前进;驱车的人是国家政府,它挥舞着的鞭子代表国家农业政策;马车旁边杯水车薪的代表当前在农业领域和农业企业的投资。可以说,当前我国的农业在整体上就是这样一个现状,这张图非常形象和生动。

(二)中国农业无近忧,有远虑

本部分分为两方面。

1.无近忧

第一,我国解决了最大的粮食安全问题,能保障90%以上的主粮自给。第二,通过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法》,遏制住了耕地减缓趋势,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第三,通过粮价上涨、税务免除、加大补贴等措施,增加了农民收入。第四,通过推动土地改革,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释放了我国农业经营活力。第五,在农业技术研发方面,加大了转基因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研究。所以从目前来看,总体上,我国农业“无近忧”。

2.有远虑

从远期看忧虑有很多。第一,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问题已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第二,支撑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非常有限。第三,在农业生产国际化趋势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十年贸易逆差,从2010年进口粮食,已成为粮食净进口国。第四,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过程中土地利用和社会保障问题很多。第五,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极端气候频发,会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以下会做进一步说明。

因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所以农业生产面临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粮食安全,就是数量够不够;其次是食品安全,就是质量够不够好。

从表1可看出,2012年我国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大,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85%,食用油是40%,棉花是20%,白糖是14.8%。玉米、小麦和大米三种主粮是国家力保的,目前主要靠我国自给。但从目前趋势看,每年的进口也在增加。所以,粮食安全在我国一直是一个大问题。除了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增大,我国种养殖业方面的种源大多数来自国外,而中国本土的品种产业化规模化不足,在市场上竞争优势较差,国家也欠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在2013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

我国农产品需求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大。而耕地资源、水资源却十分短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土地资源受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有些地方只有0.8亩,即使在人均耕地这么少的情况下,还有很多耕地被污染破坏了。

第二,农业集约化程度低。我国土地由接近2亿多农户分散经营,户均仅7亩。其中东北地区户均经营规模约40亩,南方地区仅2亩左右,个别地区更低,普遍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土地生产力,我国一直在进行土地改革的探索,这两年大力推动土地流转,能大幅提高我国农业集约化程度,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水资源短缺。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109位。全国668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缺水,北京尤为突出。我国的农业用水量一直占到国民经济用水量的60%以上。到2030年,即使将新增供水量的一半都用到东北,作为中国重点粮食调出区域的东北地区,其农业用水还是会达到极限。2050年,中国人均需水会超过国际公认的紧张线。根据中国工程院研究,从近500年中国的旱涝变化和太阳活动推演,在2050年之前,中国将处于大范围干旱频率上升时期,我国传统的农牧交错带分界线将整体向传统农区推进150公里,这意味着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直接减少,或意味着需更多的水资源支撑原来的农业生产。节水就等于粮食安全。

第四,极端气候。极端气候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对农业生产会带来毁灭性打击。IPP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评估报告中的数据显示,1950-1960年的十年间极端气候大概发生18次左右,2000-2010年的十年间,极端气候发生了100余次。而刚刚过去的2013年更是有史以来全球极端气候发生最多的一年。

第五,食品安全问题。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农业生产从土地到餐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被污染和破坏。除了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药品、激素等残留,也有不法分子人为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所以,食品安全必须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并进行全过程追溯,才可保障食品安全。

第六,“中国因素”的影响。一是长期“低通胀、高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是初级农产品和食品价格基本不变,其后果就是种植、养殖比较效益下降,农业投资减弱,且高增长会带来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二是人口因素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当前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当中。到2030年,我国人口预计达到14.5亿的人口顶峰。农村与城市人口比例将由当前的65:35,发展到2030年的45:55和2050年的30:70。到2050年时,将有70%人口居住在城市,只有少数人从事农业生产,要支撑庞大城市人口的食物供给,就需单位土地农业产出进一步大幅提高。可这个潜力从哪里来?目前为止,我们能用到的各种增产手段,诸如肥料、农药、种子、节水、机械、农膜,甚至生物育种技术等,几乎已发挥到了极限。

我国1/3的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警戒线0.8亩,有2/3属中低产田,近一半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从2004年中国首现农产品贸易逆差,近十年来一直是农产品贸易逆差状态。综合上述,可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

3.对中国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供应的五点基本预测

农产品低价时代带来的隐形供应不足及食品安全问题等,将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各项投入的加大、政府价格机制的放松、资源性产品的稀缺和高价格、人口压力、农产品质量和标准普遍提升等等因素逐步走向终结。目前农资、化肥、农膜、农机、种子、灌溉等各项农业投入品价格明显上涨,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显著上升,食品价格也已明显上涨。未来的农产品价格趋势,取决于供需状况的变化、政府的政策、技术进步的影响等因素。在假定的一些条件下,通过模型的量化研究,可得出如下一些长期趋势:

第一,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将在相当长的时期,至少在2020年前,还会维持上升趋势,主要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会整体上涨40%~50%。第二,国内农产品价格将高于国际农产品价格。第三,农产品贸易逆差将成常态,从2010年起,我国成为谷物类净进口国;在2020年前后,国内粮食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将达到7.2亿~7.5亿吨,其中5%~10%将通过国际市场进口。第四,随着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绿色有机食品及其相对应的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五,农业变革,包括土地改革和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都会进一步在实践中深化。

(三)农业变革随着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化

本部分分为两方面。

1.土地改革

当前的土地改革是对我国农村的土地进行分类、确权和颁证。对于农业承包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就是土地归集体所有,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可流转。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了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的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三权分离是中国土地改革的一项重大实践,也是推进我国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有益尝试。土地改革将推动小农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过渡。我国已有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第一个案例:2014年2月,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完成了第一笔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贷款主体是温江红花紫薇花木专业合作社,贷款金额62万元;贷款抵押是土地流转合同、营业执照及122亩《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评估主体是由四川标准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会同温江区相关部门、银行机构、担保公司和农户代表,共同评估这些土地的经营权价值为88.11万元;借款主体是成都银行。

2.培育新农人

当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我国要通过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培育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农人。政策支持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金融支持方面,2014年2月21日,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盘活存量资金,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近些年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迅速。到2013年12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98.24万户,同比增长42.6%;实际入社农户7412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28.5%,同比增长39.8%。各级示范社超过10万家,联合社达到6000多家。土地流转政策有可能会推动我国的农村合作社、联合社和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成为农业经营新主体。

(四)中国农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大市场

第一是复杂。我国农业生产由多部门分段管理,还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我国任何一种农产品,其生产规模是多少,标准化程度如何,产量多少?我国的统计数据在国内外颇受质疑。因此,对我国农业的状况,大家其实并不完全清楚,本身很复杂。

第二是多变。中国农业的生产区域类型众多,农村人口占多数,气候、自然灾害、疫情、国际环境中的政治因素等,都增加了太多中国农业的变数。

第三是一个“大”市场。经研究,跟农业有关的市场超过15000亿美元规模(参考BOABC研究结果),但目前已挖掘的市场容量不到2/3。

(五)代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将更加普及和快速发展

本部分分为三方面。

1.生态农业得以发展的背景

代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在我国将会更加普及和迅速发展。原因如下:

第一,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全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总目标。在农业领域,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学农业、自然农法等许多常规农业的替代模式,因能兼顾农业经济、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国内外都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第二,国内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触目惊心,倒逼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成为主流。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两型农业,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人口、食物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普通国民和国家政府的共识。

第三,随着人们对安全食品和清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对人类自身的未来有更多忧虑,这一切都推动人们去追求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

第四,我们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习近平讲话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新出台的一号文件提出要综合各种措施大力进行现代农业建设,聚焦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循环再生的可持续农业体系建设。

2.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农业多功能性

世界上的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都面临同样的四大难题,一是食品数量安全;二是食品质量安全;三是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四是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所有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都更加突出。

我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当中,提出了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大目标:食物,经济和环境,其中食物目标包括数量和质量两重目标。基本涵盖了世界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全部难题。

能够追求可持续发展,也在于我们对农业的认识更加客观。农业本身在传统意义上只有生产功能,经济的功能;但事实上,我们知道农村社会,为那些在农村生活的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方式,因而具有生活的功能,社会的功能;农业生产本身,作为地球上自然景观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具有生态功能。因而农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或经济、社会、生态三重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基于此,农产品也不仅具有食品属性,它作为工业原料,也具有工业属性;作为能影响CPI变化的农产品,具有金融属性;在我国,农业生产受政策影响十分显著,所以我国的农业也具政策属性。

正确地认识人类,农业和自然三者的关系,正确认识农业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将有助于我们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和转型。在我国对农业生产的研究,也从最初的只关心农业生产的产出,发展到食物、环境、经济一体化安全的系统研究上。所关心的重点从粮食的生产系统扩展到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从只有绿色植物的初级生产,扩展到包括动物转化的次级生产和微生物分解的废物循环利用,把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和微生物循环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就是生态农业。所关心的目标也从粮食生产的单一目标,扩展到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生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三大目标上。

3.中国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开发体系

在国外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等同。但中国的生态农业(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并不等同于国外的有机农业。我国生态农业是吸取了生态工程和系统科学思想,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我国生态农业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基本特点是系统的综合性、物种的多样性、生产的高效性和生产的持续性,战略目标是“两高一优”,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

我国生态农业强调农林牧副渔大系统的结构优化,把大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融合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其本质是把农业生产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我国生态农业将农业的宏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与农户的微观经营、农民脱贫致富目标相结合,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全面协作。

以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为基础,面向不同的消费者和市场需求,将生态农业发展与安全食品开发相结合,在我国构建起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生态标志农产品开发体系,它包括最顶层的有机农产品开发、中层的绿色食品开发及底层解决急性农药残留污染、从总体上提高农产品标准和农产品安全性的无公害食品开发。与常规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底层要求产出无公害食品,从总体上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水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后产出绿色食品;再提高后产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均可直接开发。这三个层次相互带动,相互支持,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发展普遍转型。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和安全食品开发体系已有几十年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给消费者提供了不同级别的安全食品,防治了污染进一步向农村转移,推动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和安全食品体系在国际上也引起了普遍关注。

三、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理论及相关实践

本部分分为三方面介绍。

(一)生态农业模式设计

研究自然界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有助于我们进行生态农业模式设计:其一,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比如,在草场上放养多少牲畜合适?放养过多,会造成草场退化,畜产品产量下降;放养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提供的能量。所以,对草地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科学评估,确定载畜量,保持畜产品持续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其二,设计生态农业模式,实现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和物质循环。比如,传统的农田生态系统,出产作物后,秸秆往往是一把火被烧掉,秸秆当中的能量和营养都浪费掉了,且还污染了环境。现在转变一种思路,即把秸秆做成饲料饲喂牲畜,由牲畜转化成更多的动物蛋白,对牲畜粪便通过沼气池加以处理,沼气做燃料,沼渣做成肥料,就可返回到农田生态系统中,再次为作物的生长供给肥料,这就建成了一个物质循环的生产体系。

一般的,循环的生态农业体系应包括绿色植物的生产,动物的转化和微生物的分解三部分,在系统内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

(二)我国生态农业县的四个基本类型

我国按不同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把生态农业县建设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型:

1.生态脆弱地区,治理与结构优化型

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沙漠地区,高寒地区等都属于生态脆弱区。在这些地区进行农业建设,首先要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手段进行环境的优化和生态的治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

2.生态资源优势区,生态保护与生态产业开发型

我国南方的一些丘陵山区,如江西、安徽、四川、湖南等地,生物物种资源非常丰富,生态环境好,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在这些地方开发生态农业,首先要进行生态保护,同时要大力开发各种生态标志性产品。

3.农业主产区,农牧结合加工增值模式

农业主产区多数位于我国平原,推荐农牧结合进一步加工增值的模式。

4.沿海和城郊经济发达区,各种新农业模式

随着城镇化进程,此类型农业形式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多样。因与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往往以城市为服务对象,所以这个地方的农业,往往会侧重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挖掘,比如观光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绿色精品公园,各种创意农业等等。

(三)我国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370种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经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实践检验,具代表性的十大生态农业模式,简单介绍如下:

第一是北方“四位一体”模式。所谓“四位一体”是在一个塑料大棚中,把绿色植物生产、动物的养殖、沼气的分解转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体系。

第二是南方“猪—沼—果”模式。其实是把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搬到南方气候更温暖的地方,将塑料大棚去掉。因没有了大棚的空间局限,“猪—沼—果”模式,可覆盖更大的空间区域,在更大范围内建设循环经济。

第三是平原农林牧副复合生态模式。就是把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畜牧养殖有机组合在一起。

第四是草地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利用模式。要通过休牧、退耕,合理载畜,对草地进行生态恢复、在恢复的基础上合理放牧,发展可持续畜牧业。

第五是生态种植模式。无论是否采用保护地栽培,生态种植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采用各种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肥料、技术、节水农机具、物理学设备等。

第六是生态畜牧业模式。随着养殖规模逐步增大,粪便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生态畜牧业就是通过引入微生物分解环节,对畜禽粪便污染进行有效的环境治理,实践中一般通过沼气生产将动物养殖和现代农业的种植有机组装在一起,发展循环经济。

第七是生态渔业。生态渔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有比较多的形式,既有种植和养鱼的结合,比如古老的稻田养鱼;也有不同水产品根据习性一起混养的实践。

第八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未曾开垦和利用的荒山荒坡,往往交通不便,缺乏灌溉条件,地力条件很差。承包给农户或地方企业,由他们进行开垦,对土地进行平整、改良、熟化,因地制宜进行利用。

第九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是在温室或大棚当中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很多,包括在设施中把植物跟动物组合生产,也包括将植物和食用菌组合生产,还包括在果树下种植蔬菜花卉等。

第十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是在城郊结合部,类型丰富多样,体现观光和生态功能。

四、农业领域的投资市场及投资热点

本部分分五方面介绍。

(一)农业投资背景和投资环境

农业行业占GDP比重较低。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占比逐渐减少,201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达8.9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7.22%,逐年下滑。

随GDP 增长投资重点转向民生领域。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研究成果《中国经济的好日子还未到头》中显示,投资的行业重点已转向民生领域,包括农林牧副渔业。

资金投入和农业补贴逐年增多。从资金投入和农业补贴看,数量逐年增加。2014年农业部惠农补贴超千亿元。

相关政策逐年完善。减少价格管制,进行生产和销售双向补贴。加大技术研发,加强转基因作物研发。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金融信贷,推动集体土地流转。在水利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治理、土地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我国都给予了政策上、资金方面的支持。

资源生态保育和环境治理日益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十八大报告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文明并列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两型社会,2014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综合各种措施大力进行现代农业建设。土地经营权的改革,土地流转和农民合作社的普及,为较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污染土地治理、土壤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中央领导重视。

农业板块在资本市场代表性不足。据银河证券2012年数据,从上市公司数量看,农业板块总体上市公司80家,仅占A股总数的3.1%;从市值占比看,农业板块总市值3636.01亿元,而同期A股总市值268698.95亿元,农业板块占比为1.35%;从营业收入看,农业板块总营业收入2693.14亿元,占第一产业GDP的比例5.14%;而同期上证A股营业总收入占全国GDP比例为47.5%,说明农业板块在资本市场代表性不足。

农业板块总体盈利能力较低,但成长性好。据银河证券2012年数据,农业板块净资产收益率为5.81%,而同期上证A股为13.35%;农业板块销售净利率为2.73%,而同期上证A股为8.52%;农业板块连续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51.8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05%,而同期上证A股连续三年营业总收入增长率为83.1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34%。说明农业板块盈利能力低,但成长性好。

农业板块在资本市场估值水平普遍较高。据银河证券2012年数据,农林牧渔行业PE通常高于A股整体PE,最高点达85倍、最低时在21倍。当前动态PE大概是26倍。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农业公司普遍盈利能力较低,二是增速比较快,三是抗通胀特性令农业板块具有趋势投资性质。

(二)以往投资重点

瑞士信贷是国际上有名的投资分析平台,其研究资料显示,从全球范围看,与农业和农村相关的投资会选择六类企业:第一类是因农村收入提高而受益的企业,包括我国的伊利、蒙牛、光明。第二类是农业生产资料类企业,主要是肥料类企业。第三类是农业设备、农村建设类企业。第四类是食品原料供应类企业,比如新加坡丰益集团。第五类是终端食品生产、加工类企业。第六类是食品与生物能源类企业。

农业正成为投资机构追逐的热点。2006至2011年11月,中国农业领域共披露184起VC/PE投资案例,投资总额达50.19亿美元。其中,2010年农业领域私募股权投资出现爆发式增长,披露投资数量57起,投资规模24.15亿美元,均达历史最高水平;2011至2012年,全国已披露成立8只农业产业基金,超历年总和,总目标规模达60亿元以上。越来越多企业跨界进入农业,比如联想搞果树、网易养猪、武钢种土豆等。2013年大农业投资热度不减。资本追捧的农业热点也有变化,之前的投资热点集中在种业、有机食品、有品牌效应的食品生产商三大类企业上,近期并购活动集中在食品加工业。

(三)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形势下农业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尤其是中国的农业企业仍处于“资本饥渴”的状态。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市场容量超15000亿美元。中国农业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吸引国际资本关注。目前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几乎都有海外资金背景的VC和PE投资,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也有了外资进入。

当前的时代机遇包括农业的产业化,生态化,现代化;农民的市民化;农村的功能化;土地改革、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组织会更快发育;适度规模化的生态家庭农场已出现并会得到发展;生态种养方式和有机绿色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在这个背景下,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将推动原有农业普遍转型,生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绿色有机产业和相应的技术产品将继续增加;生态农庄向全产业链发展;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组织、土地经营权改革等会扩大家庭农场式生态农业的规模,结合乡村旅游的生态家庭农场逐步增多并受资本追捧。传统的农资化肥等行业需考虑环境影响,要积极探索发展生态有机肥料;农业企业向全产业链发展,特别是畜牧和果蔬加工行业;注重环境治理的大型产业化、集团化畜牧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收购兼并中更有优势;对农产品深加工及食品企业而言,利用资本市场扩大规模进行产业整合正当其时;新的两型农业(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模式将会产生。

城镇化将促进农业增产方式、农业经营组织、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城镇化视角下,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功能化,农业投资应重点关注农机具、节水、环保以及具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猪、牛、羊、禽)等领域。

(四)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形势下农业投资的新机遇

2014年,农业投资更看重企业的科技含量、生态化进程和电商金融应用。在当前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形势下,应关注如下农业投资的新机遇:

第一,设施生态农业或工厂化生态农业,因设施内的生态环境和种养条件相对来说较易复制,且科技含量较高。

第二,垂直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企业,这些企业包括生态畜牧企业,生态渔业企业,生态果蔬加工企业。在我国适应于所有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产业和产品,有机食品,高端茶叶,绿色肉、蛋、奶、鱼等,都应通过发展和完善产业链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第三,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的研发和生产。

第四,结合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家庭生态农场,产业链兼顾“三生”功能的生态农庄和都市农业。能够带动和组织农民合作社的龙头农业企业。

第五,节水抗旱的技术、设备和农机具的研发与生产企业。

第六,循环经济和资源深度利用企业。

第七,参与农村能源和环境建设的企业,进行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垃圾处理和环境治理的企业。

第八,一些观光休闲的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创意农业。

第九,我国中医药产业的相关企业。我国出台了中药GAP标准来规范中药种植,中医药品的研发生产企业。

第十,农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并购方面的机会,进行农业行业整合的机会。

(五)农业投资注意事项

笔者认为农业投资注意如下五个事项。

1.农业政策要关注

我国的农业生产是受政策影响非常突出的产业。受先天不足的限制,农业领域内的企业在原料生产、加工企业要素投入方面,需行业鼓励政策和地方政府给与相当大的扶持。

2.注意PE和VC有区别

PE关注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较有规模,但因它们大多做产业化的长链条经营,不符合权益回报要求,需分拆重组。VC关注商业模式创新和新技术大规模推广两类企业,投资人面对企业规模小,管理不成熟,市场规模不够大的局面,注重产业布局和未来回报。

3.价值链和价值点很重要

对农业企业投资前,要弄清楚投资的价值链构成及如何进行资源分配,选择价值点。一般投资对象的业务模式越简单越好,农业领域若能包装出工业概念,就能获得投资市场的青睐。加工企业因受到原料供应的季节性生产限制,资金周转一次都在12月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较高,原料标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若不是战略互补性的选择,一般不要选择加工企业,而是选择前端的育种、后端的终端消费品和深加工,以及配套的农资,还有面向全球农业市场的生物技术、灌溉技术进行投资。

4.注意投资农业的风险

很多人套用工业的概念来进行农业的生产和投资,不重视动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不重视农业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往往投资经营失败。因而农业投资必须注意如下风险:农业整体利润较低;农业生产依赖自然因素,复制性受限;农产品保存期短,采收集中,有季节性;农业发展受政策影响大;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透明等。

5.外脑为胜算增加几率

每个农产品品种的生产和开发都是生物、工程、环境、资源、资本、技术、人才的系统集合。任何一个农业项目都应有资深的行业专家来帮助调查和评估,为投资和经营保驾护航。这种资深人士和长期研究农业领域的技能的协同陪伴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王静慧.县域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典型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3-5-1.

[2]林维柏,徐登科.湖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4).

[3]瑞银信贷.全球农业机械行业研究报告[R].瑞银信贷,2009.

[4]丁声俊.农村合作制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3(23).

[5]银河证券.互联网时代农业企业转型与变革[R].银河证券,2014.

(编辑:周南)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分析我国品牌营销的管理及发展问题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关于大力发展十师北屯市生态农业的思考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