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4-04-29黄晓莉
黄晓莉
【摘 要】准确、科学、合理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能全面反应中小企业信息化准确的现状,能及时发现问题,为政府中小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解决问题,有利于正确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有效融合。本文从浙江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出发,重点阐述了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构成和指标含义以及评价方法,以期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中小企业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小企业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新形势的重要途径,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经之路。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较少。国内研究主要有徐强、戴芸的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设计的多维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李晓青的从财务、业务流程、客户服务、战略与发展四个角度,引入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N)算法研究设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王江涛、周泓的利用IT平衡计分卡(ITBalancedScoreCard,ITBSC),研究设计以IT价值贡献、IT用户满意度、IT内部过程和IT学习与革新为准则,对商业银行信息化进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邵宏宇、郭伟的研究设计信息化环境、战略、能力和水平的绩效指标体系等等。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过多过繁、缺乏标准性和规范性,评价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性基础上的定量评价。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信息化与工业化双重战略任务,存在观念、资金、技术等方面劣势,中小企业信息化又具有投资大、持续长、滞后性等弱势,所以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模式要以我国信息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以我国最新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以及《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为蓝本,参考国外通用的信息化指标及信息化测度理论,要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现状,体现科学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2.全面性原则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涵盖财务、客户、内部控制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在划分层次和选取指标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综合考虑,下层指标的层次和数量要科学合理。既要突出与目标关联最紧密的重要指标,又要精简指标体系的层次和指标的数量,做到全面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3.层次性原则
构建企业信息化绩效指标体系时,根据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设置多层指标,根据指标重要程度设置成一、二、三层级指标,并根据指标的关联程度对每层指标进行一定的归类和分析,形成层次分明、关联明显的绩效指标体系,指标层级数量和从属指标数量能简则简,能少则少,能满足评价要求,简化评价过程。
4.实用性原则
构建企业信息化绩效指标体系时,信息化评估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评价指标要实用、可操作性,所需数据易采集、计算方法简明,结果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通过比较,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开放的,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发展,从而能够指导企业信息化的方向,使企业长久受益。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及指标含义
本文在邵宏宇,郭伟(2009)研究设计的信息化环境、战略、能力和水平的绩效指标体系基础上,参考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NIEC)颁布的《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结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成果,在多次征询企业信息化专家意见后,进一步提出了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成
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指标体系有一、二、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A(目标层),二级指标由财务指标(B1)、用户指标(B2)、战略指标(B3)、应用指标(B4)等四个指标构成。信息化投入比例(C1)、销售收入增长率(C2)、利润增长率(C3)等三个指标为财务指标(B1)的三级指标。老用户满意度(C4)、新用户满意度(C5)等二个指标为用户指标(B2)的三级指标。信息化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C6)、信息化的预算投入(C7)、信息化部门人力投入(C8)、信息化部门人员学历构成(C9)等四个指标为战略指标(B3)的三级指标。计算机数量(C10)、网络通信水平(C11)、网络安全措施(C12)、网站水平(C13)等四个指标为应用指标(B4)的三级指标。
2.三级指标的含义
C1:是指信息化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C2:是指信息化对销售收入增加带动情况。C3:是指信息化增加利润情况。C4:是指老用户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前后的整体满意程度对比。C5:是指新用户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后的整体满意程度。C6:是指领导对企业信息化战略定位认识程度。C7:是指反映信息化未来发展财力投入。C8:是指信息化人员比例。C9:是指信息化人员知识水平。C10:是指企业信息化硬件设施水平。C11:是指网络通信水平。C12:是指应对网络安全能力。C13:是指企业网站内容及维护水平。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绩效评价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系统各因素间的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将各层中的指标进行比较,量化每一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得出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最终实现层次总排序。通过排序结果,对问题进行分析决策。这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决策分析中。该方法不足之处是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量化打分带有主观因素,评价结果单一,不能进行整体评价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
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是把不易定量的指标定量化,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其基本原理是:先确定被评判对象的指标集和评价等级集,再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及它们的隶属度向量,获得模糊评判矩阵,最后进行模糊运算,得到模糊评价综合结果。以评价因素最优的为评价基准,采用百分制,评价值为100分,对其他评价指标相互比较,依据欠优的程度得到响应的评价值。该方法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能较好防人为干扰,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3.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E)是根据已知数据,使用DEA模型得到相应的生产前缘,评价具有多输入和多产出的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有效性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是管理科学、运筹学与数理经济学交叉研究的新领域。数据包络分析法优点是在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的生产函数理论时,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避免了主观因素,客观性较强,算法简化、误差减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进行绩效评价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不足之处是它的生产函数边界具有确定性,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五、结论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对政府和企业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目前绩效评价方法有多种,各有千秋,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就有不同的评价结果。企业可根据评价的目的和特征,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运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对所实施的信息化项目做出科学的评价,进而推进其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郝晓玲,孙强.信息化绩效评价:框架、实施与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
[2]李晓青,刘炳辉,颜全铨.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10,(12):15-17
[3]邵宏宇,郭伟.企业信息化绩效测评体系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9,31(1):29-37
[4]徐强,戴芸.企业信息化绩效多维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情报科学,2012,21(5):455-457
[5]刘强.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策略[J].中国信息化应用大会,2011(6):114-117
[6]陈旭.基于ASP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研究[J].企业信息化,2010(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