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2014-04-29谢丽
谢丽
【摘要】 复习教学就是把所学知识进行理顺、归纳、总结,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提高. 本文从例题讲解、章节复习、解题思路、习题归类和问题矫正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复习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复习教学;有效性;建议
一、紧抓课本,例题讲解要“变化”
初中数学考试命题以基础为主,部分基础题是课本上的练习加以简单改造. 有些题目虽然高于教材,也是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引申、变形或组合.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深研教材,加强对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挖掘,把书中内容进行整合. 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要求学生弄懂、会做,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因此,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突出教材重点,选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反映“课程标准”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在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后,应注意发挥例题的示范功能,力求在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化,使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例1 如图1,CA = CD,∠1 = ∠2,CB = CE. 求证:AB = DE.
变式1:如图2,△BCE,△ACD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B = DE.
变式2:如图3,△BCE,△ACD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CMN是等边三角形.
这样变化,由一题出发,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将图形合理演化,凝聚成题链,连成一串,涵盖一片,学生不单练习兴趣浓,肯用脑,收获大,而且能开阔视野,开发智力,提高能力.
二、量变到质变,章节复习要“转化”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 在复习中可以采用先列出本章所需要复习的知识点,然后按知识内容层次进行归纳,其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怎样把章节所学知识由厚到薄,同时又能把知识由薄到厚,实现厚与薄的转化.
如复习“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节内容时,可以把主要知识编成1个基础、2个要点、3个延伸、4个异同点的复习提纲. 1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線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2个要点:①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 3个延伸:① 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② 线段不能延伸;③ 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 4个异同点:① 端点个数不同;② 图形特征不同;③ 表示方法不同;④ 描述的定义不同. 复习提纲一提出,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议论,有的在阅读课本,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 事实证明,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三、落实方法,解题思路要“优化”
采取不同的训练形式,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型变了,但答题的思路方法未变. 复习时精选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题目,改变题目的结构,如改变条件等,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训练;还可用一定时间对某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 因此在复习中必须注意题目解法的多样性,善于比较,提炼出最佳解法,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例2 如图4,点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各边的中点,试问: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猜想,可以得出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证法1:先证明△AEF ≌ △DFG ≌ △CGH ≌ △BHE,说明四边形EFGH是菱形,再证明有一个角为90°,因此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证法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证明. 连接AC,BD,先证明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C = BD,AC⊥BD. 所以平行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四、触类旁通,习题归类要“类化”
学习“类化”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根据考查统一知识点的需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数学模型作出多种命题. 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分类归档,并集中力量解决同类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出解这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从而达到解一题会一类,以少胜多的目的.
如在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给出下面几道题:
1. 两人同时从相距5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一人骑摩托车每分行800米,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2. 从甲村到乙村,货车需要8小时,客车需要6小时,两车同时从甲、乙两村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
3.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6天完成,现甲、乙两队合做,几天完成?
以上三道题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本质相同,数量关系、解题方法是一样的. 通过这样归类训练,学生便能把知识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久而久之,便能形成技能,解题效率自然获得提高. 五、教学反馈,问题矫正要“教化”
根据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反馈的信息,适时对教学进行调控,一旦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必须及时跟踪,纠正错误,防止错误的有效性对今后的学习造成更大的障碍. 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矫正一般有如下的类型与方法:(1)少数人问题个别矫正,群体性问题集中矫正;(2)简单问题立即矫正,复杂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矫正:(3)关键性问题重点矫正,一般性问题自我矫正;(4)概念性问题对照矫正,技能性问题逐步矫正;(5)预料中的问题设计矫正,预料外的问题灵活矫正;(6)经常出现的问题变式矫正,偶然出现的问题重视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