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循环使用下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
2014-04-29刘晖
刘晖
【摘要】 音乐课本实施了“小学课本循环使用”这一举措,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引起了学校、家长、学生的特别关注。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如何使用好循环教材才是关键,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要给自己“加压”,在做好积极宣传工作的同时更要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减少学生对课本的依赖程度,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循环教材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1-001-01
一、克服笔注难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读、划、批、注”一直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读书方式。要让学生改变已经形成的在课本上写写划划的习惯,谈何容易。况且,这些习惯都是应该保持的好习惯。但实行课本循环使用后,保持循环课本的清洁就是对学生使用课本的唯一要求,他们不能在上面写,也不能在上面划,他们只能看着。这给我们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只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来适应现在的教学内容。
由于我所教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当教学演唱歌曲时,由于我们的学生从上学期起才开始逐步识谱,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会在教新的歌曲时让学生拿出笔来在书上把一个个小小的音符上轻轻地标出唱名,这样学生在唱旋律时就能快速、准确地随着教师的琴声唱好。而现在由于不能在书上标注,我也就有意识的重点训练学生识谱的速度。一学期下来,学生真正提高了识谱的能力,他们看到一个个小音符就能很快的唱出它的唱名来。其实换换方法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恕不知我原来的教学方法其实是阻碍了学生识谱能力的发展。
二、克服记忆难
书不能带回家,给我们音乐课上带来最大的压力是记忆难。
1. 记谱难。书不能带回家及时练习巩固,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进度。八孔竖笛是一种简便易学的乐器,它发音纯正、音色优美。学生学习竖笛能培养音准,增强音乐表现能力,尤其在视唱、唱歌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竖笛皆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扩大音乐视野,培养乐感来说,竖笛作为一种乐器,也有着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竖笛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以前我教竖笛时都是让学生看着谱子练习,因为有些很长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背唱不下来,而且只利用课堂的时间也不够,必须在课后多加练习。如今由于课本不能带回家,这些需要课后巩固的知识就无法更好的完成,给课堂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怎么办呢?当不能改变现状时就只能改变我们自己。
记得我在教竖笛吹奏《铃铛舞》时,原本一课时能教完的竖笛曲子,现在要安排两课时,在介绍完《铃铛舞》是一首富有浓郁少数民族音调特色的抒情歌曲后,为了音乐的完整性我还是坚持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了整首曲子的吹奏,第二课时我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反复练习加以巩固,一遍又一遍的帮助学生记忆曲谱。结果两节课下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流利的完整的不看谱子直接吹奏,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我想只要我们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我们的学生还是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
2. 记忆歌词难。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上,歌唱和聆听占据了上课的大部分时间。经过我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来操作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记忆歌词。
(1)利用动画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如果在歌词教学中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就能够充分发挥它的辅助作用。美妙的旋律、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情景、绚丽的画面,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那么通过视觉的刺激,学生肯定能够很快地记住歌词。
(2)利用故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曾经有一位研究教育的人士说过:不爱学习的学生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一个也找不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特别是与教学相关的故事,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师进行歌词教学时,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再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肯定能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快速记忆歌词的效果。那次我在教河北民歌《小放牛》时,讲了赵州桥美丽的民间传说,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歌词中难理解的词:“玉石栏杆”、“鲁班”、“张果老”、“柴王爷”。这样通过课堂上的故事,可以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从而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牢记歌词,增强记忆,提高觉悟。
(3)利用插图来催化学生的想象。音乐课本中的插图,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4)利用游戏来激起学生的热情。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音乐游戏是最容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对完善儿童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个聪明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征,使用各种各样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 ,这样学生肯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如今的课堂,学生都是在珍惜和渴望中进行的,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严谨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很浓。现在我们的学生能做到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树立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学的服务的宗旨。一学期下来,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质量进行了分析,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强,表现欲强。